2023年《时间简史》读后感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3150386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时间简史》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3年《时间简史》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3年《时间简史》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3年《时间简史》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3年《时间简史》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时间简史》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时间简史》读后感(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时间简史读后感 2023年时间简史读后感1假期到了,老师让我们读两本散文和一本小说,然后任选其二写两篇读后感。然而我感觉读这些浪漫主义的_属实对人生的意义不大,于是改读了时间简史。时间简史给我的感触很大,同时也为我带来了许多问题和猜想,而_就将探究并说明众猜想之一宇宙的构成规律。宇宙的构成是有规律可言的。阅读中,我发现了一个大多数人都发现了的规律:电子绕原子核做的运动就像行星绕恒星做的运动,这就像是在说明宇宙的基本规律是不变的。曾有一句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将这句话与这个规律联系起来,我做出了一个猜想:“是否每个原子都是一个星系,每个星系都是一个原子?”也许这个世界是无限大

2、也是无限小的,在分子中有一个比我们的宇宙小的多的另一个宇宙,而在更大的世界中,也许我们的地球仅仅是一个未被其他生物观测到的质子。如此解释,这个世界仿佛变得很简单,无限大的无数世界和无限小的无数世界相连,从而形成一个无底洞一般的系统,而生命或人类也许只是系统中的“生成物”或“漏洞”。在读完有关夸克的一章,我更想证明世界并没有科学家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了。第五章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写道,中子和质子由六种分别叫做“上”“下”“奇”“粲”“底”“顶”的夸克构成。换句话说,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夸克大体上仅仅只有六种。六种夸克通过不同的组合变成不同的中子和质子,从而构成世间万物。这似乎从一个物理问题变成了电脑编程的

3、问题。读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曾在哈尔滨遇到的一位智者告诉我,可能世界的构成就像电脑编程一样,通过“0”和“1”的不同组合,编出五花八门的事物,组合成宇宙。而我们完全可以想到,六种夸克类似于“0”和“1”一样的编程代码。可是在一段时间后,我又想到,夸克的内部仍有许多层夸克,于是我推测,最外层的.夸克仅仅是已经由最内部的“0”和“1”夸克构成的“001”或者“100”之类的半成品。我们世界的构成代码也许比想象的困难,也可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更加简单。那个人还曾说过一个我很认同的观点,就是在人类所能观察到的事物愈接近于无限时,便愈容易产生一种类似于“系统错误”的、无法观测的状态。就拿黑洞为例,物质在坍塌

4、时,质量变得无限大,于是便产生了可以吸入并毁灭一切物质的能力,这多像电脑中出现的BUG!宇宙还有许多无限的东西,例如物理题中经常出现的无限匀速直线运动,反比例函数中的无限接近于0,或是圆周率宇宙无限,无限到小孩子不愿触碰,无限到大人仍在探索。幼稚的我只是在巨人可能错误的结论上利用自己可能错误的理解能力得出可能错误的猜想。是啊!我也仅仅是会用幼稚的思想表达成熟的见解罢2023年时间简史读后感2宇宙是无限宽广的,我们看不到它的边际,我们生活在如此庞大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究竟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原来的整个宇宙都挤压成一点,那是宇宙的密度和时空曲率都是无限大,那是大爆炸的时刻,大爆炸后宇宙膨胀带可

5、以使温度达到约100亿摄氏度。又过了99秒后,宇宙的温度降到10亿摄氏度,产生了一些元素,之后宇宙仅仅继续膨胀,渐渐的形成了星系、恒星等等。先来介绍一下广义相对论:它是爱因斯坦于1920年以几何语言建立而成的引力理论,统合了狭义相对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将引力改描述成因时空中的物质与能量而弯曲的时空,以取代传统对于引力是一种力的看法。我们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弯曲的.空间,几何平面是一个二维的平坦空间,在它上面的测地线是直线,而地球的表面是一个二维的弯曲空间。假如你开飞机从纽约到马德里,如果一直向东开,你一共要飞行3707英里,而如果你沿着弯曲一点的路线飞:先往东北方向飞,再转向向东飞,最后再转为

6、向东北方向飞,而这一共只飞了3605英里,比笔直向东飞少了102英里,这是因为在地图上看到的路线是被拉直的实际上它并不是“笔直”飞的。既然我们这是一个弯曲的空间,那么我们在宇宙中可以找到到其他星球的捷径吗?1935年,爱因斯坦和纳珍?罗森指出有虫洞的东西存在,但他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宇宙飞船来不及穿越,如果来的及穿越,就有可能进行时空旅行。虫洞对我们对研究外面的星球有着重要的意义,帮助我们减少时间,不然的话,我们还没打那个星球就在飞船上死去了。我觉得时空旅行应该是一个假设,只有当一个物体达到光速或接近光速才有可能实现,而我们目前的水平达到光速实在是比登上水星都难,说不定我们以后能发明一个让物体

7、达到光速的机器。但假如真的可以时光旅行,为什么未来的人类没有一个带我们这个时代旅行呢?难道谁外星人真的就是我们未来的样子?空间旅行现在是不可能的了,我们还是想一想怎么才能比别人的时间过得慢呢?时间的流逝快慢和人在地面的高度有关,根据广义相对论来说,时间在距离地球表面越近的地方运动的越慢,所以假如有两个同时出生的男孩,不考虑其他因素,把第一个放到山上养,第二个放到平原上养,那么第一个男孩会比第二个老的更快。宇宙真的是太奇妙了,科学家竟然发现了这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但是还需要我们以后去更好的证实它们。宇宙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准备好为未来的科学事业奋斗!2023年

8、时间简史读后感3时间简史中,伟大的科学家们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从而不断地推动科学的发展。正是这种创新精神,才使得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迈进。马尔滕曾经说过:水不流动,必至污浊。同样,一切事业,假使当事者不常留意改进,改良,努力创新,最终是准会落伍,失败的,所以说,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历史,这辆时空之车,在时光中不知疲倦地穿梭,并将继续向前方行进,创新便是它前进的车轮。因为创新,历史才不断地发展。回首望去,在农业的发展史上有这样一段足迹,黄帝发明农耕器具,后来人们使用水车,到如今的喷灌技术和农业土地多利用,这是一个又一个的创新,这一创新,使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可以养育着世界上近1/5的人口,再

9、想想,政治上无论是北孝文帝通过改革创新使国家兴旺,还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都使国家走向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巅峰;再想想,数学上无论是笛卡儿创立了解析几何学,还是祖冲之将“”算到小数点后9位,都使数字变得美轮美奂;再想想,科技上无论是我们国人为之骄傲的四大发明,还是虎克发明了显微镜,都给人们带来了福音;再想想教育上无论是孔子的因材施教,还是当前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都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不管在哪一行,无不都充分体现着创新的力量,揭示着,创新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有人认为,创新是科学家的事情,离我们很遥远。这种观点不可取,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都离不开创新。电子支付,云储存,共享经济等等,这些

10、都是从我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中获得的灵感,进而发明创造用于生活。不仅个人需要创新能力,整个国家也需要创新意识。因为只有创新才可以发展,只有发展,才可以屹立世界民族之巅。,于我们而言,是刻骨铭心的一年,新冠肺炎给我们巨大的考验,这个时刻,需要我们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共抗疫情。也正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争中,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我们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奔赴向前,发挥各自才智。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为首的研究团队,深入一线,专心研究对抗疫情的方法,这是创新。这也警醒着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要时刻注重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在灾难面前临危不乱,共克艰难。创新是后车轮,发展是前车轮,只

11、有创新才能不断推动发展,于此我们的家国才能不断强大,民众才能乐享安康。2023年时间简史读后感4夜晚抬起头将视线投向广阔而深邃的天空,深邃的蓝黑色天空像一个神秘的漩涡。宇宙是多么的浩瀚,它到底有没有边界。黑洞是多么恐怖而神奇,掉进里面的东西究竟会去向那里。时间是多么的无穷,逝去的时间到底魂归何处。这些疑问常常充斥着我的脑海。直到读了时间简史,我对这些问题终于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了解。在科学文明的21世纪,如果有人说宇宙是一个乌龟驮着的平板,也许三岁的孩子也会觉得可笑,可是我们对宇宙究竟了解多少呢?早在公元前340年,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论天一书中,就已经能够对于地球是一个圆球而不是一块平板

12、这一论点提出两个很好的论据。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以圆周为轨道围绕着它转动。他相信这些,是由于神秘的原因,他感到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圆周运动最为完美。托勒密模型也为预言天体在天空的位置提供了相当精密的系统。然而,1514年一位名叫尼古拉哥白尼的教士提出了一个更简单的模型,他的观念是,太阳是静止地位于中心。后来,两位天文学家德国的约翰斯开普勒和意大利的伽利雷伽利略开始公开支持哥白尼的理论,尽管它所预言的轨道还不能完全与观测相符合。从龟背驼平板的理论,到地心说,再到日心说,人类对于宇宙的了解可谓越来越科学话。但宇宙仍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名词,宇宙到底如何开始,它到底有没有尽

13、头,这些问题只有经过科学家的继续探索,才有可能得出结论。科学的事例和科学的专业术语,这本书让只有浅薄物理知识的我读的有些吃力,但依旧深深为它而着迷。同时也对这本书的作者,史蒂芬霍金产生的了解的欲望。霍金,这个21岁便被禁锢在轮椅上,却用他的智慧征服了全世界的人。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时间简史。他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身体的不幸让霍金体会到了地狱般的煎熬,然而他却以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缔造了人类的天堂。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亏我选择了理

14、论物理学,因为研究它用头脑足矣。”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更应该为了科学探索而努力。我们应当如这本书中一样,看待事物要用科学的眼光,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遇到问题大胆假设小心论证。也许我们无法超越霍金、哥白尼等伟大的科学家,但我们可以在思考和探索中提升自己。时间简史是一本好书,在这个盲目的世界里给我带来了科学的清醒。它的各种深奥之处自然是我无法完全体会的,但它所描绘的宇宙、时间、空间却深深的震撼了我。2023年时间简史读后感5小学的时候就听说了,史蒂芬霍金所著的时间简史,虽早想一窥究竟,但终究功力浅薄而没有为难自己。我对于自然科学的喜爱可以追溯到两三岁的时候,至今还记得,夜晚美丽而浩瀚

15、的星空,使我第一次对自然发出了质问与感慨。如今,历经十年数理化的修炼,功力激增,虽尚无浑厚殷实之深淀,却已能了解少许,但有力余,便欲牛刀小试,有幸于图书店中觅得此珍贵之书,便买诸家,悉心运气以观。此书虽销量达1000万册,创科普著作之奇迹,引无数观者摘镜立目,但仍因其内容之艰深,专业知识之涉域甚广,使文人墨客欲其书者尽折腰而视之为“天书”。然也。霍金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史以及当代物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其中的波粒二相性,宇称不守恒,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反物质理论,黑洞引力论等等,皆为大学理工科专业内容,常人想以此书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用具,实非明智之举。至此,四周时光,全为此书

16、而费尽心思,虽尚不可彻悟其内之深涵,却也略悉端倪,了明大意,知作者之用心。于此,便欲粗评一二,倾我心之领悟,流我思之感慨。对霍金终为大师也自患异症,身不由己。却意志刚毅,才思迅捷,为此浩瀚之文,足可见其气之深广而奥绝也。此书绝非仅以理科专著自居,更溢人文情怀并与机智修辞。此举,实深刻记于我心,令我无能忘之。文中多有将深艰科学原理设喻为普通生活场景之实例,其构思之绝妙,设喻之恰分,使人叹绝,不禁复感于霍之迅捷才思。如有几例:霍将自旋为2(即旋转一圈两次重复自身)的粒子比喻为扑克牌中Q,仔细观察不难发现,Q正是旋转一圈后,两次回到自身。又如,霍将时间无序度的箭头成比作打桌球,打一杆后,原先有序的桌球,被分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