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内的微量元素及其缺乏症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3149374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体内的微量元素及其缺乏症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植物体内的微量元素及其缺乏症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植物体内的微量元素及其缺乏症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体内的微量元素及其缺乏症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体内的微量元素及其缺乏症状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微量元素为有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在有机体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和植物中的微量元素都很低,并且这些微量元素在植物体中的缺乏量、适量及致毒量范围很窄,因此科学地、有效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是很重要的。铁:铁通常占干物重的干分之几,它是形成叶绿素所必需的。叶绿素本身不含铁,但缺铁叶绿素就不能形成,会造成“缺绿症”。铁在植物体中的流动性很小,老叶中的铁不能向新生组织中转移,因而它不能再度利用 。植物体内适宜的含铁量约为50-250mg/Kg,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缺铁时,下部叶片常能保持绿色,而嫩叶上会呈现网状的“缺绿症”。 硼:它

2、不是植物体内的结构成分,但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正常运转,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还能调节水分的吸收和氨化还原过程,植物体内适宜含硼量约为20-100mg/Kg,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缺硼会影响花芽分化和发生落花落果现象,还会使茎杆裂开。 锰:锰是叶绿体的结构成分,参与光合作用、水的光解。它是多种酶的活化剂,对植物呼吸、蛋白质的合成与水解、硝酸态氮的还原都起重要的作用。植物体内锰的适宜含量约为10-300mg/Kg,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缺锰会使植物体内硝酸态氮积累、可熔性非蛋白态氮素增多。 锌:锌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它能促进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对植物体内物质水解、

3、氧化还原过程以及蛋白质的合成等有重要作用。植物体内锌的适宜含量约为25-150mg/Kg,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缺锌,除叶片失绿外,在枝条尖端常会出现小叶和簇生现象,称为“小叶病”,严重时会使枝条死亡。 铬:存在于生物催化剂之中,它对豆科作物及自生固氮菌有重要作用,能促进豆科作物固氮。铬还能促进光合作用的强度,以及消除酸性土壤中活性铝在植物体内累积而产生的毒害作用。植物缺铬的共同症状是植株矮小 ,生长受抑制,叶片失绿、枯萎以致坏死。豆科作物缺铬,根瘤发育不良,瘤小而少,固氮能力弱或不能固氮。 铜:铜是植物体内多种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铜起重要作用。它参与植物的呼吸作用

4、,还影响到作物对铁的利用。在叶绿体中含有较多的铜,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铜还具有提高叶绿素稳定性的能力,避免叶绿素过早遭受破坏,有利于 叶片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含铜的适宜量约为5-25mg/Kg,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缺铜会使叶绿素减少,叶片出现失绿现象,幼叶的叶尖因缺绿而黄化,最后叶片千枯、脱落。 氯:植物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需要氯离子参加。氯离子是细胞液和植物细胞本身的渗透压的调节剂和阳离子的平衡者。 1顶芽生长良好: a时黄化,时脉保持绿色: 通常无坏斑点,在极端情况下,边缘和顶部有坏死,有时向内发展,仅较大的叶脉保持绿色缺铁 通常有坏死斑点,并分散整个叶面,呈棋格或最终呈网状,只有最小叶脉保持绿色,花小色彩差缺锰 b叶呈淡绿色,时脉色比叶中间淡,坏死较少,老叶很少或不死亡缺硫 2.顶芽通常死亡 a.也的尖端和边缘坏死,顶端有弯曲,出现上述症状之前根已死亡缺钙 b嫩叶基部碎裂,茎及时柄脆弱,分生组织死亡,有增加分枝的趋势缺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