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14769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指引:一、就“自然环境本身来说,它nr渲染了氛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等;二、就“人物”来说,nr自然环境可以烘托人物性格、形象;展示人 物心理和精神风貌,暗示人物的 命运;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背景。(人、物既可以是文中塑造的人和物,也可以是叙述者。)nr三、就“情节”来说,自然环境可 以为后文埋下伏笔,做铺垫(开 头)推动情节发展;(中间)转换情 节(情节突转)。(中间)呼应开头, 深化主旨 (结尾)1=四、就“主旨”来说,自然环境可 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给全篇定基调;具有象征意义; 深化作品主题。2006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

2、的文字,完成1417题。一幅烟雨牛鹭图汤世杰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 待耕的田野。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 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 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 -高黎贡山*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 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阵雨 初停自不必说,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 地。农人大约直到雨下得太大才去躲躲不知是躲在某棵大树下眼巴巴地等 着雨停,还是蹲在自家老屋屋檐下抽着 旱烟。只有那头老牛留在那里,忠实而 又无奈。人有时真是太粗心,为什么就 让牛站在雨里的泥水之中?其实旁边就

3、 是一道弯弯的田埂,只几步就能让它站 到十一些的地方。现在它只能一动不动, 一任烟雨把它淋得透湿,浑身的短毛紧 贴在身上,看上去倒比裸体更像裸体。 雨顺着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头,角, 嘴,穿着牛绳的鼻子,无望的眼睛,牛 轭,滚圆的牛肚子,都在滴水,耷拉着 的尾巴竟像一根水管,水流成线。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荫绿模 糊的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 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飞盘旋。一动不动的 老牛连眼都不眨。白鹭越飞越低,通红 细长的脚爪伸出来,像飞机降落前放下 了起落架。老牛“哞”地叫了一声,给 老朋友打着招呼:地我刚犁过,有的是 虫子!白鹭叽叽喳喳地齐声欢呼,盘旋 俯冲终至落定,一如几页湿透的情

4、书, 撒在老牛的四周。那只胆大些的竟在牛 背落下,单腿而立,引颈而望,活像个 临时风向标。然后它开始走动,好淑女 迈着优雅的碎步,在牛背上从尾部踱到 双角之间,然后再次返回或许它眼 里的牛背根本不是牛背,怎么走都是一 条宽敞的步行街。面对那个场景,时装设计师或能看 到一场山野 T 台秀(时装表演):高黎贡 山西麓,牛和鹭的联袂献演,是大与小 的默契组合,既有静与动的古老元素, 也有黑与白的时尚流行。诗人呢,说不 定会在便条簿上记下突来的灵感:持重 与轻盈相辅相成的野趣,敦实与机巧搭 配的哲理,憨厚与灵慧共生的诗情。画 家将一幅水墨在心头铺开,顺手拾起老 牛白鹭图的几个细节:细雨如烟,老 牛如定

5、,木犁如船,白鹭如歌,翻开的 土垡如波如浪我像什么都看到了,但又像什么都 没看到我在想着那个农人。在远处 躲雨的农人一直没有入画,但我相信他 一直在场。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有关,他 才是那个场景真正的主角。21 世纪,风 雨中的老牛木犁,暗示的是古老的农耕 的伟大。大山下的土地是农人惟一的财 富,其实不也是整个人类的惟一财富? 那个场景尽管太古老太原始,一无现代 文明的气息没有拖拉机,没有化肥, 没有杀虫剂,没有汽油味儿,没有订单 农业,没有CEO (首席执行官),没有与 污染一起抵达的富裕;有人在渴望它的 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 一切都 在两难之中。我忘情地凝神着,仿佛怕 它转眼终会消失,就像

6、它所象征的那种 生存方式终将消失一样。拍一张照片吧, 或者干脆就像我那样,用目光把它留在 心中:那是少小离家的游子思念中的家 园,在遥远的梦中看上一眼,暗夜醒来 泪水也会悄然洇湿枕角一片自由 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田野,怎 么都是从简朴的远古出走的现代人的永 远的牵挂。*高黎贡山:在云南怒江西部的中缅边界附近。17文章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6分)(环境本身)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 谐之美(塑造的事物)抒发作者迷茫 的情思 (叙述者)(2006 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行吟阁遐想 黄秋耘 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 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

7、这张已 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 深沉的回忆。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 过武汉。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 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 了大半天。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的特别感情。从少 年时代起,我就爱读离骚每读到“长 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 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候, 总是“唏嘘而不可禁”。不过,我真正理 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 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 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 一。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 师都在日间上课,

8、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 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 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 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 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 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 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 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学识、 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 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 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 1935 至 1936 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 时候,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 市,都已经遭受践踏。旧时在那些暂时 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 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艰难的 岁月跟屈原的时代是多么相像啊

9、!因此, 闻先生的孤愤高吟、长歌当哭,就更容 易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了。有时候,我 甚至感觉到:在闻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 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 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 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儿里外水鸟振 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 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 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 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 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 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 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 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 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 吼:“有一句话说出

10、就是祸,有一句话能 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 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 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 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 清楚了。我无意以古人喻后人,以后人比古 人,但一接触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总 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风 貌。的确,他们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 无论是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 还是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颇 有些相似的。因此,漫游之余,我又忽 生遐想:闻先生是湖北人,且曾几度寓 居武昌,假如在行吟阁上,屈原馆中, 另辟一室,陈列先生的衣冠遗物、著作 手稿以及金石创作,使这古今两位伟大 的受

11、国诗人相得益彰,也许不见得是毫 无意义的事情吧。作为一个景仰闻一多 先生的学生,我是殷切地期望着的。17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6 分)特征:秀美,宁静。(环境本身) 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塑造的人物 ,以宁 静的环境衬托作者(叙述者)激荡的内 心世界。(意思答对即可)(2007 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619题。日月行色杨闻宇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 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 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 箔,轻轻闪烁。,“订”者“定”也,仪 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 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

12、,有意地、稍稍拉 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 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 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 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 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 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 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 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 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 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 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 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 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 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 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村里

13、人说你聪敏、 灵性。 我回答。谁说的?” 老人都这样说。老人经的事阔, 我信老人的话。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她翘 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 算回答。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 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见 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 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 不行吗?”我郑重地点点头。你是个鳖熊! ”声不高,字咬得很 重。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 运动;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 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恶狠狠的、咬牙 切齿的比喻。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

14、呼吸,胸脯一起一伏。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 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 也是村里老人说的! ”说这话时,眼波 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 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 俏丽、撩人。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 像是咽下一个砣秤锤。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 的嚼舌头了?!”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 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 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 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 后悔就迟啦。 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 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 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

15、 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垣,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 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 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16.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 些特点和作用?(4 分)【答案】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 宁静 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环境 本身) 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 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塑造的人物) 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 “我”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叙述者)2007 年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1 题。炉火臧克家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 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 庭斗艳争娇的芳罪,顿然失色,鲜红的 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 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 像一声声 年华消失的感叹。上旬,我生 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 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 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 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 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 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忙,我的家人 总是念咕说:安上暖气多省事呵,又干 净。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挡箭牌: 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 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还得有人夜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