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3147341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熟知的细胞分裂现象出发,根据乘法的意义,具体地阐述了乘方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一个“引导帮助点拨”的作用,较好地做到了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优点:为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尽量围绕学生展开。如:1、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经验与收获不尽相同,为了使学生个体的、群体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整体的发展,教学中常发挥合作交流的功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的经验或成果展示出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在本

2、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由于个别学生表达能力不强,对于正确清晰的讲解解题思路还有一定的难度,容易造成对学习好的同学具有依赖性,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课前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展开分小组合作讨论活动,要求所有同学把自己的想法都在小组里交流。这样尽可能地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2、在组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时,都有意识地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做”数学。教师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巧妙地把自己转向幕后,把学生推向台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课堂上学生学得活泼

3、、主动,重点思路掌握了,不会的问题解决了。3、在备课中,我认真备了学生,预设了学生会出现的问题。例如: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我提问“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有什么关系?”学生能否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回答时,我该怎么引导?4、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一开始,我给学生播放“阿凡提的故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阿凡提第一天只要2分钱,以后每天增加1倍,30天后,巴依老爷为什么却付不起工钱了呢?由此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通过多媒体动画,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分裂过程,列式表示细胞总数,引出乘方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动手活动折报纸、锯木棍的例子让学生学以致

4、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容易理解乘方和幂的关系,我用加减乘除与和差积商作对比;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一些算式,猜想得到其中的乘方运算法则教学时,多次提醒学生:负数的乘方,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符号)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让学生通过观察特例,自己总结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感受2和10的幂增长的速度非常快。学生在计算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延缓了教学进程。主要问题有:负数的乘方与一个数的乘方的相反数有混淆,甚至有同学把一个数的乘方的相反数理解为零减去一个数的乘方,把本来陌生的概念搞得更为复杂;分数的乘方与分子的乘方也很混淆;还有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甚至小学的乘法运算学生掌握得

5、不牢固。5、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强调,强化训练。(1)注意区别(3)2和32区别。前者代表2个(3)相乘,后者代表33的相反数。念法前者可以念做“负3的平方”,后者可以念做“3的平方的相反数”。 (2)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我特意设计了接轨中考环节,精选最新中考试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总之,本节课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教好,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我深深感觉到,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正确地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摒弃虚假,追求真实,努力实施“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的有效化,通过富有创意的实践和探究,建构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师生、

6、生生交往的课堂情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有事先没预计到的,也有想体现但没体现完整的。经过课后反思及同年组教师的指点,主要表现在:(1)较多的着眼于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及学生能力(如:合作、探究、交流等)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学中最重要的知识点的落实。综合应用部分的练习题处理得很仓促,例题学生讲解的机会不多,教师在课前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2)小组讨论可以说是新教材框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事先一定要有详细的计划。这也是本堂课暴露缺陷较多的环节。比如:组员的设置,以4、5人为一组较为合适,且要分工明确,如谁记录,谁发言等等,避免某些小组成员流离于合作之外。教师还应精心策划:讨论如何有效地开展;时间多长;采取何种讨论方法;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又该担当何种角色等。(3)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发言过分地注重于探索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探索过程的展示。同时教师有些总结性的话,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较为单一,肯定不够及时,表扬不够热情,比如当最后一个平常表现较为一般的学生有此创意时,教师就应大加赞扬,从而也能激发课堂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