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诗歌汇编(整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146601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诗歌汇编(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09诗歌汇编(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09诗歌汇编(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09诗歌汇编(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09诗歌汇编(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9诗歌汇编(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诗歌汇编(整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江行 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mio)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答:()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答:2、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答:(

2、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3、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答:(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答:4、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3、。【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5、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

4、,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6、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寄远 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答:(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7、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答:(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答:8、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绿竹半含箨(tu),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答:(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答:9、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两种风

6、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注】萼:花萼。这里指花萼。(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答:10、重庆卷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答:(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

7、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11、江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蔡家亲:表亲。蔡家亲典出晋书,羊祜是蔡邕的外孙,蔡邕之孙蔡袭与羊祜是姑表兄弟。羊祜因伐吴有功,将得到爵禄和封邑。他上表晋主,表示不要,请求转赐给不如自己家境的表兄弟蔡袭。因为他们姑表关系特别好,所以延续了好几代。后以此为姑表亲戚的代称。(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

8、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答:12、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晚泊岳阳 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注释】失江路,意谓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清辉,皎洁的月光。一阕,一首乐曲。(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答:(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答:13、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 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

9、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答:秦词的理趣:元词的情趣:(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2分)答:14、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

10、、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答: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答: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答:15、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

11、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答:16、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月 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故故:常常,频频。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答: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1、福建卷 答案(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

12、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2、湖北卷【答案】(1)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第二小题:题目考查写景的手法、角度。考生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从修辞、写景的顺序、角度、炼字等方面作答。3、海南宁夏卷【答案】(8)(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

13、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答案】(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4、全国卷(1)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解析: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

14、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2)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一: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5、全国卷【答案】(1)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6、山东卷【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阔,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