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2.1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高效演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3145771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2.1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高效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2.1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高效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2.1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高效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2.1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高效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2.1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高效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2.1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高效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2.1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高效演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1.2.1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高效演练1.(2013广东文综)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表国家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性女性中国0.614319.57275印度1.438930.66366法国0.711818.47885美国0.93420.17681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解析】选D。本题

2、可逐项分析如下:2009年中国的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印度为389人/平方千米,中国的人口密度低于印度,故A项错误;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为3(75-72),美国为5(81-76),两国的差值并不相等,故B项错误;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为19.5%,法国为18.4%,与中国的差值为1.1%,美国为20.1%,与中国的差值为0.6%,印度为30.6%,与中国的差值为11.1%,故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美国最接近,C项错误;20002010年中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6%,低于表中其他国家的统计数据,故D项正确。2.(2014广东文综)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

3、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解析】选C。此题直接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也揭示了我国交通运输压力大的深层社会背景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提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就业,劳动力增加,会推动家乡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进而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时返乡务工人员会将沿海地区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开放意识带回家乡,促进区域文化交流;由于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就业,春节期间的长途旅客减少,春运长途客运量减少。【方法技巧】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原则(1)由主

4、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发生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3.新建楼盘呈现向南部和北部扩展新格局(如下图所示),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交通B.市场C.环境D.政策【解析】选B。东莞北部与南部分别与广州和深圳相邻,这些地区人口多,

5、地价高,经济发达,所以新建楼盘市场广阔。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在1947年提出“手指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至今仍然对哥本哈根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读“手指规划示意图”,完成4、5题。4.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A.交通B.地形C.市场D.水源5.“手指规划”示意图中“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A.工业区,因为地价低廉B.别墅区,因为环境优美C.商业区,方便居民购物D.绿化区,优化城市环境【解析】4选A,5选D。第4题,图中城区沿“手指”方向延伸,其影响因素是交通。第5题,“手指”之间的区域交通条件较差,适合布局绿化区,优化城

6、市环境。【加固训练】在下图所示的城市群内,既有大城市,又有中等城市和众多小城市。其特点是把大城市多种职能分散到中、小城市,城市之间的距离1020千米,以快速交通网络连接。城市和交通线间是面积约400平方千米的绿色沼泽和农业用地,被称为“绿色心脏”。据此读图完成(1)、(2)题。(1)该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为()位置优越,商贸发达交通便利,协作紧密地势低洼,峡湾众多河网密布,水能丰富A.B.C.D.(2)位于该城市群的“绿色心脏”的功能为()A.粮食供给基地B.改善城市间环境C.缓解海水入侵D.提供生活水源【解析】(1)选A,(2)选B。第(1)题,峡湾和水能丰富不是城市群的发展条件。图中城市群

7、位于荷兰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促进了商贸和城市的发展。第(2)题,由题干材料可知,“绿色心脏”是指城市和交通线间的绿色沼泽和农业用地,沼泽和农业用地可以改善城市间环境。6.(2014广东文综)下图为某年许昌与周边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图,根据流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下列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的是()A.平顶山和新乡B.焦作和漯河C.济源和开封D.郑州和洛阳【解析】选C。此题变相考查了中心地理论及学生读图比较、分析能力,难度较小。根据图中日均流量线可以看出,四组选项中只有济源和开封与许昌之间的流量线线型相同,日均流量也应相同,都在151400之间,此题应选C。7.

8、下图是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的变化差异是 。(2)据图分析2010年之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3)补绘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率折线图,据此推断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特点。【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变化以2010年为转折点,在2010年前增加,之后递减;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减少。第(2)题,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第(3)题,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总人口,首先计算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率,然后再用折线连接,并与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率对比,从城市化发展速度、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分析差异。答案:(1)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增加,之后递减;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减少(2)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减少。(3)画图如下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