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5.25望岳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14538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5.25望岳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5.25望岳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5.25望岳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5.25望岳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岳【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1、有感情地朗诵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特点。 2.反复诵读,分析景物意象。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 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目标达成:有感情地朗诵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杜甫的经历【创境激趣】下面的对联写谁?“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自学导航】 1、 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

2、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2、 简介泰山、探究诗歌体裁3、 文中展示了一个什么样 的社会?4、 探究诗歌的 结构?【合作探究】 v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v 2、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v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

3、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强化训练】 一、 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二、 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三、 杜甫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望岳-望 -泰山-高 险峻 哲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教学反思】 杜甫的这首望岳是咏东岳泰山的名篇。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了“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本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时,是现存的杜诗中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教学中我紧紧围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富有启发和象征意义的诗,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会读,会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