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整理笔记 新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3137616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概论整理笔记 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哲学概论整理笔记 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哲学概论整理笔记 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哲学概论整理笔记 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哲学概论整理笔记 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概论整理笔记 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概论整理笔记 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什么是哲学1. 怎样理解“学科”与“学说”?“学科”是科学存在的实体和基本形态,是按照知识和科学分类标准划 分出来的相对独立的领域。“学说”是学科的现实形态,是对现实问题的一 定解答。学科是百家论坛,学说是一家之言。学说具有多样性,同一学科中 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学说。学科与学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总之,学科通过学 说而存在,学科离不开学说,但并不归结于某种学说;学说只有根植于学科 才能存在,只有从属于学科才能获得生命和归宿。2. 谈谈对作为一个学科的哲学的理解,包括它的特征和意义。哲学是一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公共平台, 是思维的一个层次、人类的一种能力、精神的一种境界

2、,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和文明的活的灵魂。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大学令,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得到确认;1914年北大设立“哲学门”,哲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3.谈谈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它是“哲学在中,还是“中国的哲学”?中国原本没有以“哲学”为名称的学科,经学或经史之学历来被看做是 中国的“固有之学”。以哲学等学科来化解并取代传统的经学,对于中国传 统文化来说不啻一场地震,引起了强烈的动荡,曾经出现了“以中解西,中 体西用”和“以西解中,向西学看齐”主张,两种主张各有合理的一面,也 都有不足之处。(保守意识;缺乏个性)概括而言,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走过了一条以“哲学在中国”为 逻辑起点并

3、不断向“中国的哲学”生成的道路。百年来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 成就,就是展示了一种不尽同于西方哲学主流传统的哲学形态。面向未来的 中国哲学,应当根本改变迄今为止在相当程度上依然将西方哲学等同于人类 哲学之共相的状况:一方面,还西方哲学作为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本来面目; 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系统地开掘出中国哲学不尽同于西方哲学的智慧精神 以进一步丰富哲学的内涵,确立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平等齐一的地位。为达 此目标、中西哲学之间应当达成双向互动的“诠释圆环”。4. 为什么要强调一种自觉的学科意识?其根据和意义何在?强调自觉的学科意识,首先,是承认并尊重学科的公共性,自觉保持科 学、严谨、求实的学风和永不满

4、足的批判精神,尊重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决 不怕仗权势来谋求某种垄断或特权。其次,是从学科的高度看待自己和别人 的学说,承认并尊重多元学说主体的权利与责任,客观公正地看待多元化的 学说。最后,在学术研究中,决不应该不分学科与学说,只见渭流不见大海, 如果缺少以学科立场看待学说的自觉性,就会导致某些学说的自我封闭或自 我膨胀。具有自觉的学科意识,是科学地理解和把握哲学,服务于人类文明 和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个人具备应有哲学素养的重要表现。本章小结针对“什么是哲学”理解的歧异,需要在区分“学科”与“学说”的前 提下,给予新的理解和整合。学科是由它的特定对象、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和人类长期积累的相

5、关知识、方法、规范等构成,其根本特点在于体现人类 认识的公共性。作为一个学科的哲学,代表着人类在最高度抽象和最高度普 遍性层次上的思考。哲学以其超越个别走向一般、超越特殊走向普遍、超越 有限走向无限、超越实然走向应然的致思取向,保持着自己与其他学科以及 人们生活实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人类提供着具有普遍意义的“智慧”, 并显示出不可替代的特质。学说是对学科问题的一定解答或反应系统。哲学的各种学说因其主体的 立场、条件不同而呈现个性化的多元面貌,至今已形成了“东、西、马”等 若干大的传统体系。第一章哲学的形态哲学存在的根据和理论何在?(人类本性需要、理性思维能力、哲学思维性质一“有我之思”即人类

6、的主体之思、时代根基)哲学形态历史演进:苏格拉底-从宇宙论转向人学柏拉图一理念论一承前启后的位置一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一奠定哲学大厦基本蓝图 亚里士多德一对知识进行分类,把哲学(第一哲学)与其他学科分开一置于最高层次 培根一“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一第一哲学是自然哲学下的一个科目 莱布尼茨及沃尔夫一对“存在论”做了界定 黑格尔一哲学是科学的科学(王者之位)-西方传统哲学形态完成和终结的标志1. 如何理解冯友兰所说,“红的概念或共相并不红,动的概念或共相并不动,变的概念或共相并不变”?共相是事物之共同的特征,人类在精神层面的抽象之后给予一种符号的 定义,用以形成交流的语言;殊

7、相是某事物独特之处,具体而感性。说到“红” “动”“变”,首先浮现于脑海的是具体事物的红色、运动、变化,而不是 “红”“动”“变”的字眼。人的认识,大概是先认识许多的殊相,进而抽 象出其共同之处,形成一种概念,并以一种通用的符号来表示,为之语言, 然后在与某一具体形象的物质相关联,以形成记忆,当记忆以量变引起质变 时,便形成了思想,人工智能以及我们俗称“长大了”,或许就是如此吧。正如“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所讲,首先通过物质抽象 出概念,从理性上以此认识事物,概括出共相与殊相,曰“看山是山”;而 后反思概念与事物的关系,从感性上把概念形象化,曰“看山不是山”;最 终上升到有所悟,概

8、念与物质合二为一,共相中有殊相,殊相中有共相,以 感性方式理性的分析,以理性态度感性的体悟,便是“看山还是山”了。2. 如何理解哲学的现实性和哲学对象的特殊性?哲学把对现实的把握当作自己的基本使命,哲学视域中的现实不同于经 验常识意义上的现实,它蕴含了必然性、社会性、具体性三个维度。哲学的 观念形态与现实形态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哲学的现实形态是其观念形 态的内容和精神实质,是否具有充实的现实性,是衡量一种哲学的水准和质 量的一个内在标准。对于哲学来说,其对象的特殊性并不在于哲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与各门科 学都不同的世界,或世界的某个不同的存在形式,而在于哲学本身所代表的 观察视角、探索途径、观

9、照层次、思考方式等不同。哲学的对象,其实是人 类理性特有的一个视域。这个视域并不凝固于某种固有的事物或状态本身, 而是随着人类实践和思考的扩展而不断扩展、深化而不断深化的关于世界的 理解和把握。3. 试述哲学三大元问题的含义和三大基础理论分支的意义。三大元问题:存在论问题,即关于世界的存在的问题:什么是存在和非存在?什么存在 着?怎样存在?意识论问题,即关于人对存在的把握的问题:人是否能够以及如何在头 脑(理性和感性)中把握存在?价值论问题,即关于存在及其把握与人的关系的问题:世界万物的存在 及其意识对于人的意义如何?三大基础理论分支(存在论、意识论、价值论)本章小结哲学发生和存在的根基,在于

10、人的存在、生活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哲 学本身业已成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存在方式。在东西方不同的条件下,哲 学展现出不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进路,表现出比较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哲学 以思想体系和叙述体系、观念形态和现实形态、逻辑序列和历史进程辩证统 一的方式而存在。哲学对象的特殊性不在于哲学所面对” 的世界与众 不同,而在于哲学的观察视角、探索途径、观照层次、思考方式不同,这使 它“所见到”的世界与众不同。物的世界、人的世界、概念的世界构成了哲 学对象的三大基本视域。作为一门最高抽象层次、最普遍思维方式的学科, 哲学有自己的元问题或一级问题。 存在论、意识论、价值论构成了哲学的 三大基础理论分支。第二

11、章 哲学的特性、方法思维特性:抽象性(超越经验、逻辑关系)批判性(肯定和否定、前提和根据)反思性(反思的动力、反思的结果)研究哲学的基本方法-逻辑在先与从后思索叙述哲学的基本方法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从抽象到具体1. 如何理解逻辑在先与时间在先的关系?时间在先指的是以对象在时间序列中的先后次序为根据。逻辑在先指的 是从“道理”上看事物的本质及其相互联系,注意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根据 和条件等,并以此为据。逻辑在先与时间在先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从 性质上看,时间在先是经验科学的视野,体现的是科学的解释框架;逻辑在 先是哲学的视野,体现的是哲学的解释框架。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根据 于外在的时间。从

12、时间在先转向逻辑在先,实质上就是从科学视野转向哲学 视野。一旦实现了这一转向,就等于跨过了哲学研究的“门槛”。从后思索: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出发,通过“由果溯因”的逆 向运动,来把握事物本质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犹如“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 剖是一把钥匙”。2. 如何理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关于哲学与科学的理解,大体有三种看法:一元统一:认为哲学与科学都是人类知识的组成部分,本质上必然是一 个有机的整体。关于哲学与科学在这-整体中各自的地位(何者是根基),则 有两种不同看法。二元分离:认为科学和哲学之间,具有根本的不同。科学面对的是事实 层面,哲学涉及的是价值层面。理性整体:我们主张以一种整体性

13、的视角,把哲学与科学看作在实践基 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理性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哲学更多地表现为一 一种形而上取向的思维理性,科学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形而下的、实证化的 思维理性。这两种理性形式虽然有不同的方向和特点,但却有共同的基础、 实质和目标,它们之间的分工合作、互补互动,构成了一个理性思维的整体。3. 如何理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意义?逻辑是历史的反映,“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但逻辑对历史的反映并非直接的“亦步亦趋”,也不是照相似的原样复制, 而是按照历史进程的规律予以“修正”的,这一修正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 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是其本质和必然性意义上的

14、反映。在此意义上可 以说,“逻辑是凝缩了的历史”,而“历史是感性的展开了的逻辑”。本章小结哲学拥有不同于其他各门科学的思维特性。哲学以自己特有的视角去观 察世界,并在特定的理论层次上进行思考,从而形成哲学所特有的思维特性。 哲学思维表现于观察时所立足的视角、思考时所使用的概念形式、推理时所 追求的逻辑走向等之中。抽象性、批判性、反思性构成了哲学思维三大特性。哲学的研究方法不同于叙述方法,研究哲学需要注意“扭转思想活动的 习惯方向”:从“时间在先”转向“逻辑在先”;从时间上的“循序思索” 转向“从后思索”。叙述哲学需要注意两个基本方法: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从抽象到具体。作为人类对世界的整体性把握

15、,哲学不同于人类掌握世界的 其他基本方式。通过考察哲学与科学、宗教、艺术等相关学科之间的区别和 联系,可以进一步把握哲学的特性和功能。第三章 哲学的价值本章小结一、哲学的价值既同哲学的本质和功能有关,也同人的精神生活方式有 关。并非哲学和它的每一形态对于任何人都具有同样固定不变的价值,哲学 的价值是随着哲学自身的发展和它所服务的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的。二、哲学之于人类的价值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工具(手段)价值和目的 价值。哲学负有为人类各种认识和实践活动提供普遍性理论和方法的职能, 这使它具有普遍性的工具(手段)价值。同时,哲学的状况代表着人类理性生 活的需要和思维能力的状况,哲学的发展也是人类理

16、性的自我发展,因此, 哲学也具有人类精神生活的目的价值。三、哲学之于人类任何个体的价值,都有潜在价值与现实价值之分。哲 学对于个体的具体价值,依具体主体的目的、需要和能力等条件的不同而不 同,只有在与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结合中才能实现。四、哲学价值的实现,本质上是人类通过理论与实践互动走向更高理性 境界的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既有具体的时代特征,又是一个没有终点、 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如何正确对待哲学、充分认识与实现哲学的社会价值 与个人、群体、民族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未来命运存在密切的关系。第四章 西方哲学西方文明的最初形态发端于古希腊的神话和宗教。 泰勒斯一西方哲学的鼻祖一早期意义上的科学家。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一原子论一首次提出无知无限可分思想。“智者”普罗泰格拉一“人是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