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培训小组讨论记录表2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127208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培训小组讨论记录表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认识培训小组讨论记录表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认识培训小组讨论记录表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培训小组讨论记录表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培训小组讨论记录表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培训”小组讨论记录表讨论主题:问题化教学设计 主要形式:网上交流讨论时间: 2012年12月4日 地点:网上交流出席成员: 第九组成员目标:通过讨论,回顾初级培训的内容,了解中级培训的意义,学会思维导图工具; 阐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自己在教学中的帮助。议题:你在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你是怎样理解问题化教学的?讨论实录:(自己参与的讨论和主要意见)新课堂教学是在遵循“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思想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要求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满堂灌”的批判,使学生真正摆脱原有课堂教

2、学中的静听模式,在自我发现,自我探究的过程中,作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把握。 随着新的课堂教学观的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逐渐运用,一些教师还囿于固定的一些模式:有的想变又处于“蝉蜕” 中途的两难境地。就课堂中的问题教学而言,有些教师还在提一些“是不是”“怎么样”“对不对”等毫无启发性的问题,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平庸的一问一答,把师生之间互动学习变成了提问方式的“灌”。而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忽视文本的作用,把文本的系统性 、典型性、普及性的特点弃掷一边,自己对文本探究的不深不透,抑或不结合学生的实情,忽视备课及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

3、在课堂上诱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师预设的“圈套”。在互动过程中也不注意进行问题“再启发”,漠视学生的富有个性的问题和回答,在看似高潮迭起的师生活动中,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教师诱导的“计划”中靠近,处处都烙上了教师问题教学程序化的轨迹。或把教学目标肢解为一系列的问题,繁而无序、琐而无纲,将一篇优美的散文讲成一节近义词辨析课,绞尽脑汁让学生改换原文词语 ,把文本弄成补丁满身的高考词语训练题,问题近百,杂问碎答,学生心神紧张,只有少数学生呼应教师,忽略生情的差异,创新思维没有从深度和广度上得以实现。 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拓展,新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应如何运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践行。 首先,要把好问题教

4、学的设置关 课堂教学问题的提出,要基于文本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把问题设在教学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点,探究的规律上。要问到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热点”上,唯其如此,方能引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备课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备课中要占主导地位。课前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索知识,为课堂提供基础,为教师的备课提供准备材料。教师要深钻细研教材,同时还要重视学法指导。根据文本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形成具有针对文本特点的思维方法。 但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决不意味着搞“放羊式”教学,而是要求教师自己备课中感受学情的

5、疑点,及学生自主探索中出现的疑问,重点加以筛选归类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案、学案,应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不断加以修正。 课堂教学问题的筛选,要充分利用合作讨论的形式。要从小组讨论中个人的“我怎么看”通过互动讨论变为“我们怎么看”统一组员的认识,为教师备课解题提供基础材料。 新课堂教学设计再不能不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不分析学情,依照教参式教案,面面俱到,做永不放心的讲解。 二、要重视问题教学的传授关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探究学习”开展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创造学生与文本直接接触,

6、自主发现问题的条件。如项链这篇课文新旧教材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定位相去甚远。旧版认为其为“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资产阶级妇女形象”而新版则称其为“诚实守信、质朴善良、坚韧美好的女性形象”。教师可以此设疑,让学生找出可支持其中一方的文本依据,分析造成不同评价的原因,最后权衡哪个评价更尊重文本。另外,让学生就重要情节部分改编为剧本,全体学生共同写作,教师组织导学,优秀生组织评改,确定语言材料,让学困生侧重排练表演,如改成的短剧“舞会上”“公园里”等在课堂上演出,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自我评价:1. 我对本次讨论活动的态度(10分)2. 我对本次讨论目标的达成度(10分)3. 我对本次讨论活动的参与度(10分)4. 我对本小组在讨论活动中的表现(10分)5. 我对本次讨论的任务完成情况(10分) 综合得分: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