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定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12597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定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职业指导师(职业名称)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题目: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姓 名: 赵 炜 身份证号: 3210886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江苏扬州 所在单位: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赵 炜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突出问题。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

2、程加快,大学教育得到了高速发展,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与此相伴的是就业率持续走低,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突出问题。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并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项技能,而是多种能力的集合。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灵活思维能力、踏实工作能力、适应竞争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许多大学生常抱怨找不到工作,而企业也反映找不

3、到满意的大学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资深就业专家王英才分析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症结在于学校专业设置和市场脱节,以及高校对就业所需的职业观念、知识、方法、就业心理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培养,从而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因此,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就业能力薄弱,与社会需求存在显著差距。1、基础实践能力较差实践能力是就业能力中的一项核心能力,在人才招聘中很受用人单位关注。近年来,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将具备实践经验作为录用的必备条件或优先条件。实际上大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缺乏,实践能力欠缺,较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2、知识拓展能力相对欠缺知识拓

4、展能力是指在未知领域中知识量的累积,对大学生而言,要求突破专业知识的局限,具备更为宽广的知识背景。多数大学生过度关注专业所学和工作对口,忽视对知识面的扩展,专心关注专业知识学习,导致知识广度不够,知识结构单一,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3、创新能力欠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用人单位越来越强调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性,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然而多数学生感到自己创新能力欠缺,达不到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不强。4、应聘能力薄弱应聘能力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环节中起着直接的、最后的决定作用。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在应聘及面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相关能力,通常以此作为最后的判断标准。很多大学生准

5、备不足,对自己所学缺乏自信,不能充分展现自己。常有用人单位反映,学生的应聘材料和面试结果落差相当大。二、大学生就业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薄弱的原因很多,有社会方面的、高校方面的、学生个人的。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自身能力不突出成为普遍现象。当前大学生职业意识萌发较晚,不出校门不考虑职业选择问题,对自身职业生涯没有明确规划和目标,无法利用在校期间对自己能力和素质组织有效的学习和提高,技能,特色不突出。有的学生心理准备不足,对就业压力承受不够,面临就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在学校方面很多的就业指导流于形式,未能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毕业前的就业指导

6、、心理咨询、公布就业信息等。仅注意应聘技能技巧的培训,忽视对用人单位特定岗位所需实际专业性能力的培养;注重高年级就业指导推荐工作,忽视对低年级学生职业心理指导和生涯规划辅导;注重就业信息发布,忽视与校外就业培训部门、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只是应聘能力,而是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不能只强调应聘技巧,而忽视其他相关职业礼仪、能力培养。目前高校的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还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没有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升到高校办学战略高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列入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认识不明确,而是更多的强调学科和科研发展规划。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侧重于考试分数,

7、忽视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指引,导致学生大部分时间用来提高考试分数,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沿用传统的模式,没有针对社会变化加重拓展知识面教育和实习环节,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与社会需求脱节,尤其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造成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1、改革高教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要结合教育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市场经济下的社会需求,及时更新办学理念,科学设置办学层次,优化培养目标,调整教学体系,注重专业课程和时间课程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学生顺利就业。2、加强

8、高校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企业需求,改革课程体系。如通过开设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帮助学生提高人文修养;通过开设沟通交流类培训,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开设礼仪等课程,提高学生礼仪修养,能够更好的展示自身形象;通过开设素质拓展课程,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感恩意识;通过开设实训课程,让学生提前对职业有感性认识等多种途径。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机会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进行灌输,全方位帮助学生成长。3、增加社会实践力度,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有效途径,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兴趣、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方面优势和特长,认识自己知识水平,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

9、,强化职业心理和敬业精神,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将自身所学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在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有助于健全自身人格,培养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基础。因此高校必须不断深化和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全面加强校企合作,延伸校企合作的深度,提升社会实践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4、强化就业指导,贯彻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指导主要培养大学生展现和实现自身人力资本价值的能力。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确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战略,积极搭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平台。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建立和完善职

10、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所有环节与所有层面,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追求,内化科学的择业创业观念。学校要配备有专业的规划师,根据不同年级实际需要安排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高校应引入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邀请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进入高校开展职业规划培训,通过讲座、培训、测试等形式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职业生涯目标及实现方案。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培养组织体系、课程体系、文化氛围等,在学校系统内部形成合力。5、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创业教育在欧美国家已有几十年历史,一直深受重视。创业是一项十分艰巨,具有挑战性

11、的社会活动,高校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使他们拥有创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强烈意识,从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优秀的创业者。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创业意识,其次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创业心理品质,再次培养学生经营管理、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创业能力,最后帮助学生构建创业知识结构。此外,学校要为学生创业提供条件,在资金和咨询辅导上给予帮助,开展创业设计、竞赛活动,尽可能将竞赛中选拔出来的成果向应用端延伸,使学生成果走向产业化。同时建设高校创业示范基地和创业实践基地,组建学生创业策划与咨询机构,引导学生创业,使得学生就业能力提高。6、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就

12、业能力高校、政府、企业的努力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外在条件,大学生自身的状况是提升就业能力内在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注重培养自身就业能力,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了解人才市场规律,把握和利用一切提升就业能力的机会,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重视就业能力的培养将成为社会、高校、大学生之间广泛认可的符合时代特点的、全新的教育观念。面对普遍存在的就业难问题,我们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参考文献:(1)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91-92(2)万森林,张平.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37-38(3)郝丽.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7-40(4)蒋洁.青年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7,(7):77(5)孙长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88(6)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172-1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