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123427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人教新课标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一卷 问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6分) 一、(6小题,21分)1下列各项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歼灭(jin) 瞥见(pi) 泣幽咽(yn) 燕然(yn) B洨河(xio) 匀称(chng) 惟妙惟肖(xio) 属引凄异(zh) C藻井(zo) 追溯 (shu) 骇人听闻(hi) 更定(gng) D镂空(lu kng) 斟酌(zhn zhu) 选贤与能(y) 垂髫(tio )2下面四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把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错别字和正字都要写)。(4分)(1)偷习 间歇 老妪 张皇失措 () (2

2、)拂晓 地教 案牍 清荣峻茂 () (3)丘壑 帏幕 决眦 不见曦月 () (4)烟没 池沼 伧俗 巧妙绝伦 () 3.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大相径庭。C.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守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D.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A为了防止H1N1流感不在广东蔓延,广东省卫生厅采取了一系列的紧急防控措施。 B学生不但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 C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

3、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5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3分) (1)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2)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4)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A、(2)(4)(1)(3) B、(1)(3)(2)(4) C、(1)(4)(2)(3) D、(4)(2)(3)(1)6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5分)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

4、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二、(2小题,15分)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选出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 C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D春冬之时,则回清倒影,素湍绿潭(2)根据课本,补写出

5、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如果全答,则只按前四题给分。)(4分)苔痕上阶绿,_。(刘禹锡陋室铭)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此地一为别,_。(李白送友人)_,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中书)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4分)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是: , , 盖竹柏影也。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沙漠雄奇壮美景色的两句诗是:_,_。8. 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字(每题1分,共5分)(1)自非亭午夜分 (三峡) (2)夕阳欲颓 (答谢中中书) (3)吞天沃日 (观潮) (4

6、)略无阙处 (三峡) (5)男有分,女有归 (大道之行也)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4分)三、(4小题,19分)阅读课文湖心亭看雪,按要求回答9-11题。(1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湖

7、中人鸟声俱绝 B拉余同饮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余挈一小舟10字词理解与句子翻译。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日更定矣 是金陵人 B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C上下一白 长堤一痕 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濯清涟而不妖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1湖心亭看雪中的“痴人”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有哪些相似之处?写三点即可。(5分)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请联系作者的生平与思想,说说诗中“但使愿无违”的“

8、愿”指的是什么?陶渊明的“愿”给你怎样的启发?(5分) 四、(9小题,3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5题。(11分)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

9、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

10、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节选自课文苏州园林)13下面对苏州园林特点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崇尚自然,追求人在画中游的美感。B假山池沼的配合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游人有身在大自然的感觉。C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与整齐划一的道旁树俯仰生姿,交辉相映。D花墙、廊子、镜子的巧妙配合,使园林景致生色,层次丰富多样。14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旅游行踪的线索,比较详尽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每一个景点。B每个自然段都运用比喻说

11、明,生动准确地描述苏州园林的美色。C围绕“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分类介绍苏州园林的特色。D以“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清晰地概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15文段中的“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23题。(24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有删改)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

12、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但我从不用那些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