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途径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312337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索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索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索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索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途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索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途径探索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途径探索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途径“看病难、看病贵”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医 改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对这一涉及百姓民生的话题,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群有 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看法,由此也产生不同的理论研究与舆论争论。争论的焦点有 二:一则产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底归责于谁?二则医疗运行到底该如何 才能让群众认为看病“不难”“不贵”?下面,笔者通过自己在基层医院工作的 一些经历感受及对相关行业部门相关人群的调查采访,对这民生话题做些粗浅的 探讨,期望对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缓解

2、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及构 建和谐卫生有一定裨益。一、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分析(一)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表现“看病难”难在:(1)路途遥远,求医不方便,特别是对一些偏远山村 的农民。(2)医疗机构技术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医疗需求。如医务人员业务差, 诊断设备差,设施简陋,诊断不清,治疗效果差等。(3)医疗机构服务不到位, 如医院的科室设置布局不合理,程序复杂,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存在门 难进,脸难看。(4)大医院人满为患,挂号、取药、候诊排长队存在“难等”之 难。“看病贵”贵在:(1)药费贵(2)检查费贵(3)些特殊治疗器械贵(4)过度治疗,小病大治拖治产生不合理费用。(二)

3、“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分析通过医院目前的一些现状,结合医疗运行的一些机制我们不难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在于:(1)村级医疗机构地理环境限制及卫生行政部门对村级医疗机构配置 不到位导致不少农民就医“行路难”。(2)方面政府对卫生投入不足,影响了医院设施的更新完善、设备 的添置、人才的培训、技术项目的开展等,导致医院的医疗救治能力差,影响了 群众就医高效快捷;另一方面医院自身经营水平有限,无能力解决自我发展的经 济投入,影响了医疗服务能力。(3)医院管理不到位,内部约束机制不全不力,个别医务人员素质差, 导致群众看病难。(4)卫生材料价格虚高,药品流通领域管理不规范,流通环节层层加 码,

4、药品降价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加重了 “看病贵”的程度。(5)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医疗事故处理实行“举证倒 置”,出于自身防范目的,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过度检查,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6)医学科技在发展,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和新材料在不断运用, 诊疗手段的进步,患者在享受到安全、准确、快捷的诊疗服务的同时,支出费用 相应提高。(7)医院是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市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医疗卫生费 用上涨是医学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定幅度内增长不可避免。(8)医院为了生存与发展片面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科室或医生为完成目标任务,提高效益工资,采取过度治疗行为,加大了患者的负担。(9)个别

5、医生职业道德败坏,只为追求回扣、提成,大处方乱开药; 个别医生基础理论差,诊治水平低,只知借助大型设备检查或滥检查;个别医生 为泄心中不满,把情绪带到医疗工作,迁怒于患者身上发泄或“狠宰”。(三)“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底归责于谁根据上述的成因分析,我们不难理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种 综合性问题,不能单归责于某一行业某一部门,它是一问题链,其中涉及物价部 门对药价及特殊医疗器械的审批定价,涉及药监部门对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流通监 管,涉及政府的投入,涉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执法,涉及医院的内部经营管理, 涉及院长的管理能力与素质,涉及医生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光解决其中任何 一项都不能彻底解

6、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医 疗费用产生的关键环节是医院,医院应是医疗费用的“守门员”,医院社会责任 与职业道德的缺失将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加剧升温。正是现行医院 “点菜”别人(患者、政府、单位)“买单”的医疗运作机制,加之某些主客观 原因,才导致医生、医院、药商、药厂出现不少乱“点菜”、乱“买菜、”多“点 菜”、多“卖菜”、乱“卖菜”、乱“做”菜现象,因而也就导致人们对他们口 诛笔伐。所以,如何探索新的“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运行体制与机制是 重中之重的工作,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核心举措。另一方面要摒弃 一种看法,认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就是

7、目前政府投入不足,只要政府加大 投入问题就迎刃而解。其实并不然,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政府投入固然十分重要,但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竭制医疗 卫生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盘活现有大量闲置的资源,规范并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 效益。二、努力探索医疗运行新机制,寻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途 径(探索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途径第2页一)完善县-乡-村医疗服务网络,切实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1、探索“院办院管”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机制,走集约化、集团式、 连锁式经营管理模式。把村卫生所的主办权转变为乡镇卫生院主办,村卫生所是 卫生院派出的分支机构,经营上统一管理、

8、统一经济收入与支出,改变以往各自 为战、单打独斗、恶性竞争的局面,使多个单一利益主体变为以乡镇卫生院为中 心的一个综合性利益主体。在扩大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以“小航母”的实力获得 更多的经济效益。(1)合理设置村卫生所,减少卫生所数量,适当扩大村卫生所 规模,控制服务半径和覆盖人口。(2)村卫生所建设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卫生 所的场所、人员、医疗设备、药品等按卫生部颁布标准建设。经济来源采取村里 投一点、镇财政补一点、卫生院添一点。(3)树立品牌意识,把村卫生所都冠以“XXX卫生院XXX村医疗点”。规范医疗服务,保证药品质量,让农民得到 安全、快捷、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4)积极稳妥地开展社区

9、卫生服务。在服 务模式上变过去的“坐堂行医”为“送医上门”;在服务内容上,由过去单纯 的医疗转向集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在队伍建 设上,转向培养全科人才为主;引入慢性病防治机制、开展慢性病的普查普治; 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所之间随时“双向转诊”。2、切实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卫生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 源,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很多,最大的困难是缺乏人才,主要表面在三个方面: 一是医疗卫生单位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不少单位的领导拥有专业技术优势, 缺乏管理经管和统筹协调的经验。二是医疗机构缺乏突出的科技人才。三是农村 和社区缺乏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全

10、科医生”人才。人才缺乏 的状况不解决,再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精廉的设备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3、开展对口帮扶,实现人才技术资源共享。一是科学调配县级医疗机 构技术资源支援乡镇卫生院建设,促进乡镇卫生院发展。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各 个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针对技术力量最薄弱环节,统筹安排应予支援的技术人 员,在县级医院派出技术水平较高、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口 帮扶,工作年限半年至一年,其间肩负该卫生院专业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解决 该卫生院该专业的缺陷。二是争取县级医院以上技术力量支援全县的医疗建设。4、切实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与 管理不善、执行规章制度不严

11、、约束工作人员不力有直接关系。一方面医疗机构 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合理用药监督制 度、信息公开公示制度、群众评议评价制度、财务经费管理制度、人事和收入分 配制度等,靠制度调动积极性,靠管理规范服务行为,经常性检查监督。另一方 面,医疗卫生机构领导要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自身素质与管理能力,其主要任务 应该是抓严格管理,抓建章立制,抓肃风整纪,抓检查监督,抓激励教育、抓组 织协调,做到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秩序,向管理要人才,向管理要纪律、向 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5、从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入手,激活医务人员危机感、责任感与使命感。 人事制度改革可推行人事代理制,

12、真正打破“铁饭碗”,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聘任 制。分配制度中绩效考核不能光与业务收入挂钩,要把服务数量、控制单病种医 疗费用、减少住院日、控制药品比例等相结合考核分配,引导医生靠增加服务数 量与提高服务质量来增加业务收入。(二)加强卫生监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切实维护群众就医权益 长期以来,卫生系统的行业监督比较薄弱,很多检查流于形式。有些医 疗卫生机构法制观念淡薄,令不行,禁不止,致使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医疗 机构诊疗行为不规范等严重损害了群众就医权益,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与医患矛 盾不断激化,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体 系建设,明确卫生监督的任务和职责,健全卫生

13、监督工作的运行机制。应建立执 法责任制,对卫生监督机构失察、失职行为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明确任务,责 任到人,保证卫生监督的主动、公正和效率。重点要抓好四个环节的监督检查:1、打击非法行医。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等违规行为。严 格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及医疗人员的执业资格、执业注册进行监督 检查。2、完善医疗质量监测检查和评估制度,定期开展诊疗规范的监督检查, 查处滥检查、乱开药、诊治不规范等行为。可根据卫生部有关诊疗规范,结合当 地实际,组织技术专家制定相关的诊疗规范手册。成立专门的技术专家评议督查 组,定期组织到医疗机构抽查,特别是对临床用药进行督察质询,从医疗费用控 制、

14、住院日控制等方面综合评价考核,对不合格或严重超标准者予以严厉查处。3、紧紧围绕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认真查处红包、 回扣、开单提成和乱收费等违法违纪行为。完善举报制度,敢动真格,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4、切实加强对院长负责制的督查。医院的改革与发展成果如何,院长 的能力与素质非常关键,加强对院长的考核与监督非常必要。要加强对医院的卫 生目标工作考核,加强对院长的管理水平、廉政建设、工作成效的考核。建立院 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基建项目公开招标制度,医疗器械和药品统一招标采 购制度等。在努力“开源”的同时开展好“节流”,节约各项开支成本,建立起 发展的长效机制。(三)进一步规范药品

15、流通领域的管理加强对药品及医疗器械价格的宏观调控,在保证生产厂家利益不受损害 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深入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大对流 通环节的监督力度,杜绝进入医院的药品及器械价格层层加码。(四)建立和完善农村及城镇健康保障体系。坚持政府引导,自愿参加的原则,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 资机制,坚持大病统筹小额门诊补助相结合,规范管理与方面群众相结合,建立 和完善符合当地实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及城镇医疗 保险制度,逐步缓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实现人 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在运作上做到“四个规范”:一是规范机构设置, 二

16、是规范资金的筹集,三是规范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四是规范医疗服务。可探索 将参保人员的医保费用连同医保责任按人头包干给具备一定条件的“首诊定点 医院”,费用超支不补,结余归医院,变医院“点菜”别人“买单”为医院“点 菜”医院自己“买单”,促使医院不该点的“菜”自觉不去乱点,从而最有效控 制资源的浪费和流失。(五)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施 健康“民生工程”的保证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民 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管理的水平,看党风廉政建 设,看社会和谐公平。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医疗服务差距是 难以避免的,但如果差距过大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影响国民健康素质,还会 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影响群众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 权益是政府的一项重大职责,必须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