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119631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3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 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九年级第一学期统编人教版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 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七单元第 1 课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七单元第 2 课3唱响国际歌活动课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标题是工业革 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

2、版)对本单元 的教学要求如下:1.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 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 革命的影响。2.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3.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 的发展。本单元通过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巴黎公 社的介绍,讲述了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历 史。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重要发1工业无产阶级矛 盾推 动工业革命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工业资产阶级指 导明和影响,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标志和意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教学提示”中还新增了“使学生通过具体史实,认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 和所带来的问题”、“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要充分利用读物、历 史影像、音乐作品、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资源,创设历史情境”、“将世界近代历 史的重要事件与历史地图中的信息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开展深 度阅读活动,如阅读共产党宣言、世界近代著名人物传记等,撰写读后感,举行 读书会,与同学交流心得”、“举行辩论会,如围绕工业革命带来的利与弊等辩 题,分小组查找资料,形成辩论各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在班级开展辩论活动”等教 学建议。(二

4、) 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哈格里夫斯 发明蒸汽机瓦特改进 蒸汽机斯 蒂 芬 森 设 计 蒸 汽巴黎公社纪 念国际工人运动 国2.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两者存在着内在逻 辑关系。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进入 18 世纪六十年代,工业 革命的开展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在生产力进步的同时,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工人运动兴2起。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此后,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一国际的成立 使工人运

5、动走向国际联合,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为了 纪念巴黎公社,公社战士创作了国际歌,鼓舞着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斗争到底。本单元内容上承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下启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扩大, 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本单元的教学,需 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使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整个过程,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 术发明和改造引起的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一次重大飞跃,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质。第二,让学生认识 工业革命还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引发了工人运动和 社会主义潮流,成

6、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基础,此后,这一科学理论指导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蓬勃发展,使学生认识科学的理论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由此坚定马克思主 义信念。第三,初步理解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的史实, 国际歌的创作背景, 进一步理解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 的形成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人生理想。(三) 学情分析从学习进程上来看,经过七、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辩证地 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趋势,在世界近代史中已经学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对英国的政治经济等发展历史已经有了基础性的掌握;从学习能力上看,能对 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初步运

7、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 具备一定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小组交流、协作讨论等活动。本单元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是学习的核心,涉及到经济、思想、 政治各个层面,逻辑想强,抽象且复杂,对于九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 的,教学中需要结合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史料,需要不断地引导, 激发学 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突破本单元的重难点。3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叙述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及现 代工厂制度产生的史实, 认识 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2.通过工业革命中新的发明创造来源于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

8、的需要, 培养 细心观察与思考、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感受技术革新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3.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和工业化时代来临 的意义,一分为二地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生活的变化和对世界的影响。4.通过认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与斗争, 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结果,认识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培养科学的思想理 论能够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意识。5.叙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的产生及 其性质、国际歌的创作背景,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进程,培养爱国爱党 的家国情怀,树立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的远大理想。四、

9、单元作业设计思路1.强调“点”“线”知识联系单元作业设计时,应该以新知带旧知,关注“点”的知识和“线”的理解相结合,以“点”带“线”,加强对单元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工业革命 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这一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线索和趋势的把握,明晰这 一段历史的整体结构,为后来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2.丰富单元作业素材作业的素材选择尽可能丰富多样,避免枯燥乏味。本单元作业设计素材的选择 是基于教材,又有略超越教材的部分,使用了贴近时代 (重大事件周年)、贴近社会 (歌曲中的历史)、贴近生活 (滁州乡土资源) 的素材,素材的丰富可以培养学生学 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果。3.激发

10、学生个体潜能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其不同的性格特长和个性爱好,作业设计时,需要辅 助学困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紧扣“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共产主义4运动”这些主干知识突破学业障碍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提升性作业强 化历史学习的能力和方法,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喜悦和成功;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 过拓展性作业这样的选做题增强历史学习的获得感,培养跨学科综合素质。4.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减负增效的途径之一。历史作业的频率、 时长要做好优化,教师从“质”和“量”上转变作业布置模式,避免重复性和机械 性作业布置,以适度、适量为原则, 发挥历史学科作业的功能性,

11、 使减负增效的目 的落到实处。5.体现分层设计思路单元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其中, 前两个层次,即基础性作业和提升性作业是必做题,第三个层次,即拓展性作业是 选做题,三个层次的作业设计的原则是由易到难,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循序渐进, 分层展开。其中,基础性作业紧紧围绕课标进行设计,针对能力较弱的学生,以记忆性、 解释性作业为主,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掌握基本史实为主要目标。提升性作 业是针对中等能力的学生,以理解性、归纳性作业为主,通过材料的分析和比较, 培养这些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构筑历史学科核心 素养。拓展性作业是选做题,

12、针对学有余力且兴趣浓厚的学生,以体验性作业为主, 在掌握基本能力、具备基本素养的基础上, 可选择在假期做此类题目,可以充分调 动他们的语言沟通与表达能力、美术和音乐鉴赏能力、劳动实践能力等,以达到进 一步拓展他们的跨学科综合能力。五、评价设计(一) 评价目标帮助师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巩固知识, 培养历史学 科素养,掌握学习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促进学科融合,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 评价方法51. 自我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是促成学生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基础性和 提升性作业的答案相对固定,则可以让学生根据答案进行自我评价,并分析自己的 问题之处,在反思中成长。2.生

13、生互评。在学习评价中,单一主体的评价显然不足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在学 生之间相互评价也是有效方法之一。 由于拓展性作业的答案相对开放,则可以让学 生互相吸收意见,进行生生互评,在交流中共同进步。3.教师评价。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对 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根据评价量表评定等级,也可以采用激励性语言的方式进 行评价。(三) 评价主体学生、教师(四) 评价标准1.注意分层评价:对于基础性作业部分,应侧重学生的基础能力的掌握和理解; 对于提升性作业,应侧重学科核心能力的掌握;对于拓展性作业,应侧重学生跨学 科综合能力的评价。2.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14、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学 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性表现给予评价,以此作为鼓励, 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3.注重发展性评价: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注重学生的完整人格、 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品质、能力,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让学 生在历史学科的滋养中成长,体现历史学科育人的本质和价值。六、课时作业第 20 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一、 基础性作业单项选择题(作业时间: 5 分钟)1.19 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登上了工业强国的宝座,为英国工业革命解 决动力来源的是 ( )A凯伊发明飞梭 B. 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6C瓦特改良蒸汽机 D斯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5、评价方式】学生自评或教师评价【评价实施主体】 学生或教师【评价标准】 C【作业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785 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 了更加便利的动力,从而为英国的工业革命解决了动力来源的问题, C 项正确;飞 梭、纺纱机都是与纺织有关的发明,不是动力机器,排除 AB 项;蒸汽机车是交通工 具,也不是动力来源,排除 D 项。故选 C 项。【设计意图】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动力来源,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通 过四个选项的设置,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2十七世纪以前,中国土布大量输往欧美;到十八世纪,情形完全变了,土布 失去了输出的机会,洋布却大量涌进中国。这是因为(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马关条约签订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或教师评价【评价实施主体】 学生或教师【评价标准】 A【作业分析】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