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311385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序 言200620XX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为阐明全省发展的战略意图,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根据中共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第一篇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十五发展成就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

2、真抓实干,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突出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五计划胜利完成。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连续五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初步统计,20XX生产总值达到10535.2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236元,均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财政总收入达到918.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5亿元,均比九五末翻一番以上,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3249亿

3、元,年均增长24.3%。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2.5%,比九五末提高5.1个百分点。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优质粮食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初步形成。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XX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228亿元,实现利润达到667.9亿元,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基本确立。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15.5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提高7. 5个百分点。人才培养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8.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一大批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

4、用,薄弱环节明显加强。五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73公里,18个省辖市全部通高速,出省通道全部打通,中原交通运输大通道框架基本形成。城乡电网得到全面改造,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349.3万千瓦,火电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2万公顷、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270万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投资、交通、农村税费、粮食流通、城市公用事业等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资源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开放型经济较快发展,东引西进成效显著,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7.7%,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

5、育进一步加强,五年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596.9万平方米。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迅速提高,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5.2万人,比九五末增加59万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增强。改造建设了覆盖全省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集中改造了1107所乡镇卫生院,在25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快速发展,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口年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7以。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5%和5%。全面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了直接补贴和良种、农机具购置补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

6、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解决了重污染地区152.5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全省共有4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22万人,累计转移农业劳动力870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总体上看,五年来我省综合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了较多实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又跃上一个大台阶,站在了新的战略起点上,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专栏1 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十五计划目标十五完成情况20XX年均增长20XX年均增长生产总值亿元77088.510535.211.4人

7、均生产总值元785111236三次产业结构20:45:3517.5:52.6:2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0800累计1313249累计24.3城镇化率%3030.7年末总人口万人98609768人口自然增长率8.5以5.2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53552870.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378686689.5优质专用粮食面积万公顷200506.7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公顷1011.2公路通车里程万公里7.53.77.8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20002678发电装机总容量万千瓦20005.2288113.5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25-3051.0227.9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80累计50累计6.9高

8、等教育毛入学率%1317 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万人5014.985.2 城镇登记失业率%5以3.45林木覆盖率%2222.6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550注: 1、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计划目标为20XX价格,20XX数为当年价,年均增速按可比价计算;2、人口自然增长率,十五前四年分别为6.94、6.03、5.64、5.2;3、城镇登记失业率,十五前四年分别为2.8%、2.9%、3.1%、3.4%;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目标为20XX价格,20XX数为当年价,年均增速为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第二节 十一五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趋

9、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国产业梯度转移加速,有利于我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家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把我省列为重点开发区域,在资金、政策和重大建设布局上支持农业、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有利于我省发挥市场、资源、区位和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我省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多种经济成份快速发展,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有利于支撑经济社会的长期较快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特别是全省上下业已形成的团结奋进、干事创业、求真务实、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更为我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

10、动力和可靠的保障。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层次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解决三农问题任务艰巨;社会事业一些领域还比较薄弱,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经济外向度低,体制机制性等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全省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如继续沿用传统的增长方式,将难以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因而,十一五期间我省面临着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第二章 发展目标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时期,也是促进全省统筹协调发展,为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打

11、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中共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指导原则和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省委建议,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开放带动、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强化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为建设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

12、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奠定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提前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XX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居中西部地区前列;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二、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较大提高,工业大省加速向工业强省迈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法制和精神文

13、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专栏2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标名称20XX20XX目标年均增长%指标属性生产总值20XX价格,亿元10535.21700010预期性人均生产总值20XX价格,元1123618100预期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537.590011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379累计132498810累计3395015预期性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累计450预期性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累计750预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3.455以预期性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82.587预期性二、三产业就业比重%4450以上预期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5060以上预期性畜牧业

14、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4045预期性城镇化率%30.740左右预期性研究与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0.51.5预期性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8.49预期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8.380预期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723预期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811.5880约束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0约束性年末总人口万人9768101006.5约束性耕地保有量万公顷792.53775.82约束性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1.581.26约束性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9766约束性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480.52预期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7.570预期性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