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3113384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分,共4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对得4分,少选得分,有错选或不选得0分。其中第5、9、12小题为多选。)1. 在研究问题时,可以根据一个物理量是与一个时刻相对应还是与一段时间相对应而将其区分为状态量(瞬时量)或过程量。例如瞬时速度是状态量,位移是过程量。按照这种分类方式,动能、动能变化量、功三个物理量分别是( )A状态量 状态量 过程量 B. 状态量 过程量 过程量C过程量 状态量 状态量 D. 过程量 过程量 状态量2起重机以0.5 m/s2的加速度将质量为1 000 kg的货物由静止开

2、始匀加速向上提升,g取10 m/s2,则在1 s内起重机对货物做的功是()A125 J B2625 J C2500 J D2375 J3提高汽车运动速率的有效途径是增大发动机的功率和减小阻力因数(设阻力与汽车运动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k是阻力因数)。当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0时,汽车运动的最大速率为vm,如果要使汽车运动的最大速率增大到2vm,则下列办法可行的是()A阻力因数不变,使发动机额定功率增大到2P0B阻力因数不变,使发动机额定功率增大到4P0C发动机额定功率不变,使阻力因数减小到D发动机额定功率不变,使阻力因数减小到4下列关于电场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场线是电场中实际存在

3、的线B在复杂电场中的电场线是可以相交的C沿电场线方向,场强必定越来越小D同一电场中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同一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越大5如图1所示,带电小球附近有用绝缘支架支撑着的金属导体B,当开关S1、S2断开时,导体B左端带有负电荷,右端带有正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闭合开关S1,则导体右端不再带有电荷B闭合开关S1,则导体左端不再带有电荷C闭合开关S2,则导体右端不再带有电荷D闭合开关S2,则导体左端不再带有电荷6如图2所示,实线是电场线,虚线为两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的轨迹,AB是甲粒子的运动轨迹,AC是乙粒子的运动轨迹,两粒子的带电量大小相等,则下则说法错误的是()A两种粒子一

4、定带同种电荷B两种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C两种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一定相等D甲粒子从A到B电场力做功一定小于乙粒子从A到C电场力做功7科学猜想是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带正电的点电荷A带电量为Q,带负电的点电荷B带电量为q,它们组成一个孤立的静电系统。若规定两者相距无穷远时系统的电势能为零,则它们相距r时,下列表达式表示该系统的电势能最合理的是( )A B C D8如图3所示,ABCD是匀强电场中一菱形的四个顶点,O是菱形的中心,匀强电场与菱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7V, C=1V,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 和D一定低于7V,高于1V BO一定等于4VCB 和D一定相等DUDO和UB

5、O一定相等图9如图4所示的阴极射线管,无偏转电场时,电子束加速后打到荧屏中央形成亮斑。如果只逐渐增大M1M2之间的电势差,则()A在荧屏上的亮斑向上移动B在荧屏上的亮斑向下移动C偏转电场对电子做的功增大D偏转电场的电场强度减小图410如图5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V”形槽,其底部BC是一段圆弧,两侧都与光滑斜槽相切,相切处B、C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一小物体从右侧斜槽上距BC平面高度为2h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圆弧槽再滑上左侧斜槽,最高能到达距BC所在水平面高度为h的D处,接着小物体再向下滑回,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A小物体恰好滑回到B处时速度为零B小物体尚未滑回到B处时速度已变为零C小物体能

6、滑回到B处之上,但最高点要比D处低D小物体最终一定会停止在圆弧槽的最低点图511均匀带电的球壳在球外空间产生的电场等效于电荷集中于球心处产生的电场。如图6所示,在半球面AB上均匀分布正电荷,总电荷量为q,球面半径为R,CD为通过半球顶点与球心O的轴线,在轴线上有M、N两点,OMON2R,已知M点的场强大小为E,则N点的场强大小为()AE BE CE DE图612.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在x轴上分布如图7所示,x轴上两点B、C处电场强度在x方向上的分量分别是EBx、ECx,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EBx的大小大于ECx的大小B EBx的方向沿x轴的正方向C电荷在点受到的电场力在x方向上的分量为0

7、D负电荷沿x轴从移到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图7二实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第13题6分,第14题6分,共12分)13.在设计物理实验时,将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过巧妙的设计转化为容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一种常见的思路。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8所示的方案,测量两种材料之间的动摩擦系数。斜面轨道和水平轨道是用其中一种材料制作(之间用弧长很小的光滑圆弧轨道连接),小滑块用另一种材料制作,实验时,将小滑块从斜面轨道上某点由静止释放,最终停在水平轨道某点Q处,只需测出和(用文字和字符表示),就可计算出两种材料之间的动摩擦系数(用前述测量量的字符表达)。14.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9所示的装置验证动

8、能定理。(1)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安装好实验器材,从图中读出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_ cm;(按读数规则记录,反映测量仪器精度)(2)测量挡光条的宽度d,记录挡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2所用的时间t1和t2,并从拉力传感器中读出滑块受到的拉力F,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直接测量的一个物理量是_;(文字表述要准确清楚)(3)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_(填“是”或“否”)。 图9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第15题10分,第16题10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6分,共50分。要有详细解答过程,必须要有基本公式和必要的分析表述。只写结果的不给分。)15.

9、如图10所示,平行金属带电极板A、B间可看作匀强电场,场强E1.2103 V/m,极板间距离d5 cm,电场中C和D分别到A、B两板的距离均为0.5 cm,B极板接地,求:(1)C点的电势 (2)将点电荷q2103 C从C匀速移到D时外力所做的功。图10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某时刻受到一沿水平方向的恒定拉力作用开始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在第1 s末撤去拉力,物体整个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11所示。已知物体质量m1kg,g取10 m/s2。求:第1 s内拉力所做的功;整个过程中摩擦力所做功。 图1117.如图12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四分之一光滑圆弧形轨道上端静止滑下,到达

10、轨道底端时正好无能量损失滑上质量为长木板的右端。、置于水平桌面上,上表面水平。左侧桌面上有一挡板,与挡板之间有一被压缩的理想弹簧,弹簧与之间未连接(挡板与弹簧图中均未画出)。已知轨道的半径为,与上表面之间动摩擦系数0.5,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系数0.1,6m,弹簧弹性势能为7.5mgR。当滑上时,迅速撤去轨道,弹簧将弹离,之后滑到左端时两者速度刚好均为0。试求的长度。图1218.如图13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平面直角坐标系xoy,x轴沿水平方向,y轴沿竖直方向。空间有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与x轴负向成600角、与y轴正向成300角。两完全相同带正电小球a和b同时从坐标原点出发,a的初

11、速度va沿与x轴负向成300角、与y轴正向成600角方向,b的初速度vb沿与y轴正向成300角、与x轴正向成600角方向。a出发后沿直线运动到点,当a到达时,b正好到达y轴上的点,连线平行于x轴。已知带电小球质量为m,带电量为q,重力加速度为g,两带电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不计。试求:电场强度的大小;va与vb的比值。图1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物 理 参 考 答 案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所对应的字符涂黑)ACDACDABCABCACDACDACDBDBDBDABDABD1. 5. 9. 2. 6. 10. 3. 7. 11. 4. 8. 12. 二实验填空题

12、 13. P到水平轨道的高度h PQ 之间的水平距离x h/x 14. 50.00 cm 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否 三计算说理题15.解析(1)由E得UBCEdBC 2分得UBC54 V又UBCBC, 1分因B0 1分所以C54 V 1分(2)把点电荷q由C匀速移到D,电场力做负功,由于匀速移动,外力做功与电场力做功大小相等。W外W电 2分W电qUCD 2分代入数据解得:W外0.096 J 1分16.解析:(1)由vt图象可知 第1s内物体的位移 S11.5m 1分 第1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a1=3m/s2 1分 第1s末到第4s末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2=1m/s2 1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f=ma1 1分 f=ma2 1分代入已知量解得F=4N根据W=FS有W外FS1 1分得:W外6J 1分(2)对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有:W外+Wf=0 2分 所以全程摩擦力做功 Wf6J 1分17.解:由题意分析可知,当P在Q上滑行时, P一直向左运动,Q一直向右运动。设P在Q上滑行时,其水平位移为x, 根据动能定理有: 1mgx = mg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