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练习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311259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练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练习题 高考语文社科文复习练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笔墨祭书法艺术在总体上是一种形式美,它与人品的关系波折错综。许多性格柔弱的文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中国传统文人面壁十年,博览诸子,行逯万里,宦海浮沉,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一个混沌的秘仪,不可轻易窥探;而当文化人格折射为书法形式时,又会增加几层别样的云霭。被傅青主所瞧不起的赵孟(f),他的书法确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外又嶙嶙峋峋地有着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说,见到一幅赵孟的墨迹,乍看全是赵孟,但仔细看,这个过于纯洁的赵孟就不可能是赵孟烦。赵孟学过二王,学过李北海,学过

2、褚河南,没有这些先师门的痕迹,赵孟颛就只剩了一种字形,显然是赝品。这个论断着实高妙。像赵孟这么复杂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结构会聚和溶化的结果。已经会聚、溶化成了一个卓然独立的大家,竞可以一一导其脉络,并在墨迹上指认出来,这种现象,与人们平时谈艺时津津乐道的“溶汇百家而了无痕迹正好相悖。这里,展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溶汇百家而了无痕迹的情况也是有的,主要出现在早期创业者群体中,如王羲之,曾悉心过卫夫人的书法,后来又追慕钟繇和张芝,还揣摩过其他许多秦汉以来的碑迹。他自称隶胜钟而草逊张,终于融会贯穿而攀上万世瞩目的书学峰巅。要在王羲之行书中一一识别出他师法过的前代书法家的痕迹,不大容易。但是

3、,当顶峰树起来之后,它也就成一座深幽重叠的迷宫,使代代子孙既富足又怕恐,即使力求创新也摆脱不了遗传的干系。苏东坡算是敢于独立创新的了,但清代翁方纲却一眼看破,说苏字中最好的仍然是带有晋贤风味的那一种。二王余绪的远代流注,连苏东坡也逃不过。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总摄着全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本该健全而响亮的文化人格越来越趋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认同,互渗于时间便变成一种承传性定势。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维艰。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从于群体情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富丽的重担渐渐压弯。请看

4、,仅仅是一枝毛笔,就负载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1第段中有“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一个混沌的秘仪一句,联系全文,“吐“纳的具体含义各是什么答:“吐的含义是:_“纳的含义是:_(二六)1“吐的含义是:就是在吸收的根底上形成个性、格调。“纳的含义是:就是吸收优秀的文化传统。2第段开头说“这个论断着实高妙。其中“这个论断指的是什么答:“这个论断指:_2“这个论断指:过于纯洁的赵孟颊就不可能是赵孟颊。3试对第段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概括。_3书法家顶峰迭起之后,子孙们力求创新也摆脱不了干系。4以下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C EA文章中说的“中国文化,不单指书法艺术,文章的观点也适用于其他

5、文化艺术。B书品与人品是不完全一致的,其关系是波折错综的。C傅青主认为,赵孟颊的书法有甜媚之弊,但也沉淀着许多前人的风范。D末段中说“刚直的灵魂被富丽的重担渐渐压弯。其中“富丽的重担这个比喻指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E这篇文章,作者旨在表明:个性人格在社会和传统的习惯势力作用下,虽没有完全消失,但要保存却很艰难。(二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对 话周振甫用对偶句写景,后汉张衡?归田赋已有:“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鼓曼哀鸣。后来晋宋之交的陶渊明的散文中也有,如?游斜川诗序:“临长流,望层城。舫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陶渊明的文章是被认为格调较高的,也不避对

6、偶句。因此用对偶句写景是完全可以的。只是到了古文家手里,力避对偶,于是范仲淹丝?岳阳楼记受到不应有的讥议。?岳阳楼记描写景物,有骈语,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曰星隐耀,山岳潜形。“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有辞藻,如风称“阴风,鱼称“锦鳞,波光称“跃金,水中月影称“沉璧。这就构成艳丽的格调,跟欧、苏不同。欧阳修?丰乐亭记:“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苏轼?放鹤亭记:“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这样写景,不要对偶,不用辞藻,格调简淡。范仲淹的写景物,同欧、苏的写景物,前者艳缛,后者简淡,这同作者的用意也有关。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

7、也。到宋朝南北统一,才能够欣赏景物,“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主要是赞美宋朝的统一,“宣上恩德,不在描写景物,所以要求简练。还有,他提倡古文,不要写成对偶,要求把对偶拆散,写成散文。像上面写四时景物,也可以写成:“_就成了两个对偶,但他有意把它们拆成散文。再看苏轼?放鹤亭记写张天骥在云龙山筑了放鹤亭,过着隐居的生活。苏轼是对张天骥隐居生活的赞美,着重写他的放鹤,不是着重写风景,波及风景时只是简单点一下,也是有意防止对偶。如果后两句写成“秋冬之际,雪月一色,就同前两句相对了。再看范仲淹的写景,他主要是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写景物就是要引出忧乐来。所以结合阴雨

8、来写忧,结合晴和来写乐;对景物着重描写才能突出览物之情的或忧或乐,才好归结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全篇的主旨上来。这个主旨,高出于欧阳修的?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也高出于苏轼的?放鹤亭记。1从本文看“古文家讥议?岳阳楼记是因为什么(不超过18字)答:_(二七)1答案为:?岳阳楼记用对偶写景,格调艳缛。2据文意在第2自然段画线处填句。答:像上面写四时景物,也可以写成:“_就成了两个对偶2答案为:掇幽芳,荫乔木,风霜刻露,冰雪清秀。3简要表明造成欧、苏写景物格调简淡的原因。(不超过40字)答:_3答案为:作者用意不在写景,所以要求简练;他们提倡古文,有意防止对偶。4第3自然段结尾一句

9、应是( )A可见决定文章的高下主要在于文章的用意。 B可见决定文章的高下并不在于文章的形式。C可见决定文章的高下并不在于艳缛或简淡。 D可见决定文章的高下并不在于用不用对语。4D。从全文的主题去判断。5第1自然段中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受到不应有的讥议,请归纳作者是从哪几点论证这一讥议是“不应有的。(总计不超过100字)答:_5答案为:用对偶写景,宋以前已有之;陶渊明的文章也不避对语;范仲淹与欧、苏写景的不同是格调上的不同;是否使用对偶要看用意的需要;决定文章的高下并不在于用不用对偶(或:?岳阳楼记的主旨,高出于欧阳修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和苏轼的?放鹤亭记)。164(二八)阅读下面的文字,答

10、复l5题。汉语修辞美学自序“修辞学小说是美学的一局部。这是半个多世纪前?修辞学讲话的作者章衣萍说的。现在,说“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局部,似乎已为人们所接受。惟独李延扬提出了疑心。他说:“修辞的规律是美学的规律,不是语言的规律。“修辞是一种艺术,关是它的本质特征。发表以来,提出异议的文章好似还不曾见到。这当然不是说大家都接受了他的观点。但“置假设罔闻的原因,除了有点“不屑于的意思外,反驳起来需要费点气力恐怕也有关系。修辞学究竞研究什么它的范围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需要讨论。但要取得共识,尚需时曰。修辞即使是弱水三千,我也只取一瓢饮。这一“瓢就是汉语中最富有情趣和魅力的辞格和辞趣,它们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言

11、语艺术,或曰修辞美学,是美学的一个重要侧面。辞趣,是由?修辞学发凡提出,但仅仅是开了一个头而后学又少于问津的一块“待垦地。辞趣几乎动用了汉字形、音、义的全部美学功能,是汉语所独有的一种亚辞格现象。辞格,是本书的“重点项目。有人抱怨长期以来,修辞学一直没有越出?修辞学发凡的框框,这当然不是褒议。然而换一个角度看,却又未尝不是“最高的奖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修辞学的峰巅插的仍然是陈望道的而不是别人的旗帜!辞格,“无论中外,向来都很留意(陈望道)。撇开辞格而能写出一部可以凸现学科个性的汉语修辞学,谈何容易!难怪虽有“框框之说,却迟迟看不到一部可以与“框框一比上下的惊世之作。其实?修辞学发凡对辞格的研

12、究虽然最为人所称道,但并未“穷尽。吕叔湘先生?“要字两解就提出一个例子,说“查了好几本讲修辞学的书,都没找出来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格。同时,辞格之学无论是理论还是应用,提高还是遍及,都还未能尽如人意。还是吕先生,他在?吾是我,我是谁一文里指出一位者打比如打错了。有一本有影响的教材讲“双关,举了7个例子,竞有4个并非双关,其中有的甚至连辞格也不是!谐音是构成多种辞格的伎俩之一,这已是常识;新出版的一部30多万字的修辞学专着,居然把“谐音立为一“格!可见,辞格的文章并未做完,单是“清理整顿、匡谬纠误的就很繁重。至于辞趣,那么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本书共收辞格60个,其中新建辞格36个,传统辞格24个。

13、传统辞格比?修辞学发凡少了14个。这是经过审慎而又严格筛选的结果。对于辞趣,那么用了近4万字的篇幅加以探讨。学术研究最忌人云亦云,四平八稳,死水一潭。出现这种局面,学术也就到了不应该是止境的“止境。修辞是什么惟有创新,庶几近之。这本?汉语修辞美学虽然谈不上“创新二字,但确有不少“邪端异说。未能“哗众,自难“取宠,只好由它去了。1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话推断人们对李廷扬的观点“置假设罔闻的原因,是从两方面着眼的,其中“有点不屑于的意思是指_。而说“反驳起来需要费点气力,实为说明_。(每点不超过15字)(二八)1答案为:(1)不赞同李廷扬的观点;(2)李廷扬的观点能言之成理。2第5自然段节画线处的举例分别证明了什么观点 _(不超过10字)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