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111918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小题,每小题2分,共 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 选或未选均无分。1. “兼爱”“非攻”是来自下列哪个名人的思想( )。A.孟子B.孔子C墨子D庄子1. C。解析:“兼爱”“非攻”是墨家学派墨子的主要思想观点。2. 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2. D。解析:1776年,康德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哲学讲座中 开讲教育学,他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3.

2、“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 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 ”这体现的教学 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直观性原则3. 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 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 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干中根据人的个别差异性采取不 同的指导方法,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4. 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 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 20分钟为 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 20 世纪 50 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文纳特卡

3、制B活动课时制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4. D。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是由美国教育 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 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教学时间分配为: 大班上课占 40%,小班研究占 20%,个人自学占 40%。5. 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 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这种 现象属于( )。A附带学习B附属学习C正规课程D显性课程5. A。解析:杜威将与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相伴随的,对所学 内容及学习本身养成的某种情感、态度的学习称

4、为“附带学习(连 带学习)”。比如,一个儿童在学习数学时,养成对待数学学习的 某种态度(如喜欢不喜欢)即附带学习。6. 在教育活动中涉及“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 的是( )。A课程B教育评价C教学D教育目的6. D。解析: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 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 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 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 方面的要求。7.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 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A常规管理B. 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

5、管理7. D。解析: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 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班级管理 方式。8. 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的课程是( )。A校本课程B地方课程C必修课程D选修课程8. C。解析:必修课程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制订的,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选 修课程是针对必修课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来的,是为发展学生的兴 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地方课程是省级教育行政部 门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 展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课程。其宗旨是补充、丰富国家课程,满 足地区差异。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

6、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 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 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 的课程。9. 班主任通过查阅学生的作业、学籍卡片等来了解学生的方 法属于( )。A书面材料分析法B.问卷法C调查访问法D.观察法9. A。解析:书面材料分析法,即借助学生的成绩表、作业、 日记等书面材料对学生进行了解,题干中的“查阅学生的作业、学 籍卡”正是这一方法的运用。10.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统一的过程。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10. D。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7、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 化的统一过程。11. 高中毕业会考是一种达标考试,属于( )。A定量评价B相对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11. D。解析: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标准参照评 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 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 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 的。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 能的掌握情况,宜用于升级考试、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12. 白天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了一会儿,慢慢 就能看清事物。这种现象属于( )。A视

8、觉明适应B听觉适应C嗅觉适应D视觉暗适应12. D。解析: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是 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题干中 的白天进电影院即由明处转入暗处,是暗适应现象。13.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 她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3. D。解析:抑郁质这类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 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 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 寡断。林黛玉的气质类型是典型的抑郁质。14. 人们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 仍能

9、认识的心理过程是( )。A感觉B知觉C再认D回忆14. C。解析: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 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例如,好友重逢, 一眼就认出了对方;旧地重游,处处有熟悉之感。再认是记忆的初 级表现形式,是比回忆较为容易和简单的一种恢复经验的形式。15. 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 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效能感15. B。解析: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 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例如,人们在探求未知的事物时所表 现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惊奇感、问题解决 的喜悦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问题不解

10、的苦闷感等。16. 问题解决被看作是思维活动的最普遍形式,突出地表明 人的心理活动的智慧性和创造性,其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 )。A分析假设B总结反思C解决问题D检验假设16. D。解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 出假设、检验假设。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第二阶段是理解问题, 提出假设是第三环节,也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最后一个环节 是检验假设。17. 在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 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7. B。解析: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可分为前习俗水平、习 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11、。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习俗水平的两个 阶段是寻求认可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18. 下列不属于维果斯基的观点的是( )。A将心理机能分为高级机能和低级机能B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不断内化的结果C认为每一个心理发展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D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并认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18. C。解析:C项是由埃里克森提出的。美国精神分析学家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 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 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 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 征、发展健全的人格。1

12、9. 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19. D。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以官能 心理学为基础。它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 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20. 自我遵循的原则是(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道德原则D利我原则20. B。解析: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 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 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 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21. 人生幸福需要心理健康,事业的成功需要心理健康,现代 社

13、会生活更需要心理健康。这里所说的心理健康指的是( )。A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B思维正常、体格强壮C.体质好、身体无疾病状态D.心理情绪稳定、不急躁21. A。解析: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 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 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 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 误,并说明理由。22.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22.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是影响人的 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

14、一代 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个体的发 展具有决定作用。23.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3.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 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 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24. 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 感觉的补偿。24.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 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盲人失去了视觉,会增强 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其补偿作用。25. 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

15、问题解决水平高。25.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 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 (尤其 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 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为依据,不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 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只是 个体认知风格的差异,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是个体偏爱的加工信 息的方式,无优劣、好坏之分,不能决定学习或问题解决水平的 高低。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40 分)26.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26. 【参考答案】(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27.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7. 【参考答案】(1) 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加强指导,坚持严格要求。(2) 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 注意检查和持之以恒,随时总结。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