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师合作共同关注孩子成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111333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师合作共同关注孩子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师合作共同关注孩子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师合作共同关注孩子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师合作共同关注孩子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亲师合作共同关注孩子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师合作共同关注孩子成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亲师合作共同关注孩子成长罗亚宁 陕西省扶风县胜利子校 邮编722200 关键词:亲师合作;共同关注;健康成长摘 要:初中阶段既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教育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问题学生”只有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共同引导下,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调合作下,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初中阶段既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教育的关键阶段。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发现:与小学相比,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较快,并且小毛病不断,大错不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会逐步的扩大,既影响了班级纪律,又耽误了自身学习,使他们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为“学困生”。如何让这些孩子改掉坏

2、习气,让他们成为各方面都合格的学生,是许多家长和初中班主任老师共同面临的问题。记得我担任初一班主任时,班上有一名男生,人比较聪明,但学习不用功,十分贪玩,上课爱做小动作,爱说话,作业潦草,还成天丢三落四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在全班的中下水平。当科任老师为此对他进行严厉批评时,他还消极对抗,课堂的表现有过之而无不及,很令科任老师恼火,我也因此多次耐心地对他进行说服教育,然而每次他都会诚恳的认错,答应以后不会再犯。但过不了多久,他的老毛病就又犯了。我感觉到要教育好这个孩子,仅仅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该和家长合作。孩子的父母很配合我,谈了许多有关孩子的情况,特别强调孩子在小学成绩较好,孩子的现状

3、也让他们担忧。父母为此也用尽了办法,好言相劝过,打骂责罚过,都不凑效。现在,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通过和孩子的父母沟通交流,我对这个孩子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我和他的父母共同探讨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告诉他们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以及初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差别,让他们多一些耐心,平时要注意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多鼓励孩子,多欣赏孩子,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并请他们和老师及时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后来,我找这个孩子长谈,除了和他探讨一些名人志士的成长历程,还帮他分析了自身的优缺点。当我一一列举出他的优点,并用事实说明后,我发现孩子看我的眼睛一下子发亮了,他激动的告诉我,说他从来

4、没有想到自己还有这么多的优点,更没有想到现在努力还不算晚。然后我淡淡地谈了他的几点不足,并适时的提出了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孩子愉快的答应了。当时正好班上调整课代表,为了鼓励他,我就安排他担任一门课的课代表。过了不久,我就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他的那些小毛病慢慢少了,他学习这门功课就比学其他的功课用心,作业也比其他课认真。我及时肯定了他的进步,并鼓励他要再接再厉、全面发展。他的父母也一直在关注孩子的变化,我们多次通过电话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和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共同加以引导。一个学期结束时,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不但改掉原来的好多坏习气,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也由以前的

5、中等偏下上升到了前十名。到初中毕业时,他的成绩已经跃居年级前列。以上的案例告诉我们,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简单的说教,严厉的批评,责罚、甚至打骂,往往不会有好的效果。只有家长和老师积极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家长和老师怎样合作,才能共同教育好孩子呢?首先,建立家校联系制,家长和老师要经常保持联系和交流沟通。通过学校定期开家长会、老师不定期家访、电话交流或发电子邮件等方式,建立亲师交流合作平台,让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找寻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构建一个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家校联盟。只有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在家的表现以及家庭的教育理念,才可以使我们老师心

6、中有数,及时做出判断,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育,并对家庭教育进行有效地指导,这样既有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也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就如上面案例,正是有了家长的配合,孩子才会按老师的计划一步步健康成长,而有了老师的引导,孩子才能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自身的飞跃。其次,家长和老师都要了解各个学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方法,帮助孩子分析判断如何度过这个时期。初中相对于小学来说,科目增多,内容拓展,知识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不少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他们因为不会学习或学习不得法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再加上初中阶段老师的管理

7、不同于小学又会使他们的纪律松懈,毛病凸显,破罐子破摔,这也是初中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这时候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及其家长及时讲明初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差别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让他们明白并接受这一过程,转变学习方法,积极地调整自我,挖掘自我,就可能产生极大的能量来战胜学习中的困难,从而适应新学段的学习。最后,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多与孩子交流,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特别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弱化孩子的缺点。由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这些问题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如果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的问题上,就会给他们一个消极的暗示,过度的强化问题,学生会从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到意识到这是自己具有的缺点,他就会在家长和老师的批评里迷失自己,失去学习的动力,开始自卑甚至叛逆。而强调优点,淡化缺点,则会使学生的优点不断地放大,缺点却会逐渐消失。上面案例中男孩的改变正是得益于此。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我们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发展,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平和的学习氛围,才会在初中阶段给不同的学生创造一片“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的广阔天地,才会让他们沿着正确的轨迹健康的成长。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