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调查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3110310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调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调查前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来讲,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也正是由于这些发展因素,时刻影响着我国农村土地的经营规模的改变。国家在改革开放初就对农村土地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从建国初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改革开放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改变,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对分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直到今天为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直存在于农村土地的经营中。这几年来中央政府一直很重视三农问题,而且对农村的发展情况关注度很高。作为从农村里走出的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对自己家乡多一些关注,所以本次我们所调查的主题是农村的土

2、地规模经营状况,针对这次农村土地规模的经营调查,我们做了以下相关的调查工作。关键词:土地经营规模形式、雇工的人数、雇工的形式、工资支付形式、补贴政策、经营群体、收入来源。一、调查时间2015年2月2号至2月10号二、调查地点福建省*市*市东*乡卓港村、高坑社、虎渡村以及附近的村庄,这些地点是我们家及附近的地方,采取就近原则,而且作为本地人,对自己家所属的地方会比较熟悉,也比较好调查。调查的范围不是很大,但是走访多家,数据多,可能准确度会精确些。三、调查人员苏小婵、林聪燕四、调查形式我们采用的是实地考察法和询问法、以及问卷调查(问卷是以口头的形式进行的,当地的农民识字的不多,只能用方言*南语进行

3、口头交流)五、调查目的此次针对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农村的土地利用状况如何,经营效益怎样?雇工形式以及工资支付形式。是否真如政府所说的那样,我们不知道政府给出的数据是不是像实际情况那样,政府所得到的数据是由下往上一级一级往上报的,真实性有待考察 。当今社会全国的土地流转越来越来普遍,很多外出务工的农民都选择了大城市,不再留在农村种田了,土地就自然而然的荒废了,所以就有了转移土地的经营权,也就是土地流转潮流。福建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始于八十年代后期,通过全省各级政府的政策推动,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土地流转势头加快,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据统计,目前全省有223.8万亩承

4、包地进行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占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14.52。这个数据是福建省农办处给出的数据。六、调查内容调查前期准备: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来准备隔天将要进行实地调查的材料,最主要的对农村土地的经营规模类型、收入来源、雇工的人数多少和雇工的形式、工资支付的形式、政府对土地的补贴政策进行调查。土地的经营规模有很多种,比如有种粮食的,我们的家乡是南方都是种水稻的,也有种蔬菜和豆类等经济作物的,也有将农田改造成淡水养殖业(养虾和养鱼),农民的收入多少,是否亏本,净利润高或低;雇佣的人数规模多少、雇工的形式又是怎样的、是临时性的还是长期的;工资又是如何支付的,是按天算还是按月算以及工资价位是多

5、少;再者政府对农民经营土地的补贴形式是怎样的,每亩补贴多少。七、调查结果这次调查我们大概抽取了30户人家进行调查,从初步的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卷调查数据表农户数30种植粮食经济作物淡水养殖荒废或出租种植类型15392年龄30以下3040405050以上种田无无96经济作物无12无淡水养殖业1351荒废11无无收入35007500100001000工资120天80天800次无1、从随机抽取访问的30户人家来看,其中有15户是种植粮食作物,主要是种植水稻,早稻和晚稻,在冬季则普遍种植经济作物,*南冬季一般是种豌豆、马铃薯、田瓜、花菜等等蔬菜类经济作物。有3户在整年里都是全部种植经济作物

6、的,没有种植水稻。2户是荒废状态:另外的10 户则是经营淡水养殖业(养虾和养鱼)。农户每年的收入比较多的时候是在冬季,种植粮食作物的扣掉本钱和留些粮食自己吃后,净收入很少的,一般早稻比中晚稻产量多,早稻的产量一般是每亩1100斤,中晚稻是800多斤。但是如果遇上台风和发生洪涝灾害,那产量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单纯种植粮食作物的话,估计都养不活一家人,都不如给人家打零工的钱多。农户一年的收入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种植经济作物,这方面的收入会比较多,比如种植豌豆,扣掉成本后的收入每亩也有5000元,管理较好的话甚至更多。2、从走访的这几家农户了解到,一般家里土地不多的情况下,在农忙时节很多都没有雇佣工人,都

7、是自己家里的劳动力,除非忙不过来时,才会雇人,种植早稻的收割时节都是雇佣收稻机,价钱每年都不太一样,2014年的价位是每亩100120元,不同地方价位不一样。一般都是那种向别人承租的农户才会雇人,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工资价位不一样,雇佣别人收割稻谷或插秧的话是一天120150元,经济作物的话是跟打零工的价位一样每天80元。此外淡水养殖的话一般也是自己经营的,只有在售卖虾鱼的时候才会雇佣专门的捕捞人员,价位一般是700800,它不是按个人算的,是别人承包一次性给多少,然后捕捞人员再自己去分钱。像我们这边(*)的土地分布的很零散,规模很小,雇佣的人数不多,工资都是当天完成直接给,有的是过后几天

8、给。3、这里我们把淡水养殖独立开来说,淡水养殖业潮流大概是从10年前开始逐渐的进入*南地区,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地理位置很适合发展淡水养殖业,需要海水。淡水养殖业的成本很高,风险大,一旦气候不好或管理不当,即使很仔细上心也可能亏本,一年一般只有两三次的收成,有的把家产都赔进去了,欠了一身的债务最后没办法只能租给别人或弃置荒废外出打工,经过淡水养殖的土地是不能再恢复种田的,因为盐碱化太严重。能靠这种养殖业发家致富的人只有百分之一,确实是太难了。4、近几年来,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多,土地大部分被荒废掉,留在家乡务农的大部分是中老人,政府为了激励农民种田,给予每亩一定的补贴,补贴金额和形式每个地方都

9、不一样,我们村(高坑社)在2010年的时候曾经有过良种补贴,每亩是15元,这个只实行了2年,之后则是粮食补贴,每亩是135元,而隔壁村虎渡村居然没有补贴,这让我们很惊讶,其中的缘由当地农民告诉我们是他们村的村委会(乡村大队)独吞了那些钱。其实这种情况在农村里很普遍,国家只是注重说给群众补贴的钱又下发了没,然而钱到底有没有真正下发到老百姓手里高层领导不知道的情况下对外宣称说国家下发多少多少补贴,这也就容易引起百姓与政府官员的矛盾。这种补贴政策还有限制,只有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农户才有补贴,淡水养殖业的没有补贴,有的为了贪小便宜,把自己家的养殖亩数报在亲戚的户下,从而获得补贴,甚至有的是光明正大的

10、报亩数(淡水养殖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网站获悉如下: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福建省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并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二次调查数据。二次调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取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利用覆盖全省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全面查清了福建省土地利用状况,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福建省主要数据成果如下:一、全省主要地类数据耕地: 134.18万公顷(2012.67万亩)园地: 81.52万公顷(1222.82万亩)林地: 837.93万公顷(12569.02万亩)草地

11、: 22.94万公顷(344.04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55.41万公顷(831.16万亩)交通运输用地: 17.25万公顷(258.78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56.12万公顷(841.73万亩)另外为其他土地。二、全省耕地分布与质量状况(一)耕地分布全省耕地按行政辖区划分,*市耕地15.59万公顷(233.86万亩),占11.62%;*市耕地2.19万公顷(32.79万亩),占1.63%;*市耕地7.54万公顷(113.08万亩),占5.62%;*市耕地19.20万公顷(288.06万亩),占14.31%;*市耕地14.84万公顷(222.67万亩),占11.06%;*市耕地18.

12、04万公顷(270.62万亩),占13.45%;*市耕地23.55万公顷(353.26万亩),占17.55%;*市耕地16.36万公顷(245.35万亩),占12.19%;*市耕地16.00万公顷(239.99万亩),占11.92%;*耕地0.87万公顷(12.99万亩),占0.65%。(二)耕地质量全省耕地按坡度划分,2度以下耕地37.99万公顷(569.85万亩),占28.3%;26度耕地28.41万公顷(426.15万亩),占21.2%;615度耕地33.67万公顷(505.04万亩),占25.1%;1525度耕地21.20万公顷(317.99万亩),占15.8%;25度以上的耕地12.

13、91万公顷(193.64万亩),占9.6%,主要分布在*、*、*地区。全省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耕地116.94万公顷(1754.04万亩),比重为87.15%,无灌溉设施的耕地17.24万公顷(258.63万亩),比重为12.85%。(三)、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我省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二次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耕地134.18万公顷(2012.67万亩)。从人均耕地看,全省人均耕地0.037公顷(0.55亩),仅占全国人均耕地0.106公顷(1.52亩)的36%。综合考虑现有耕地数量、质量和人口增长、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我省耕地保护形势仍十

14、分严峻。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切实调整优化城乡用地布局和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四)、相关政策说明充分共享应用二次调查成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编制规划和计划时应采用二次调查成果数据,切实发挥调查成果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二次调查数据平台作用,推动二次调查成果广泛应用。二次调查成果公布后,相关支农惠农政策,不因地类变化而改变。以上是我们在所有的调查进行结束后,根据得到的数据和言论,分工合作将所调查的内容、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八、总结首先,从调查工作方法来看,在农业尤其土地的区划工作中,既有单项区划,又有综合区划,由

15、于种种因素限制,我们没办法太过深入研究,便是将实际调查的征得的数据,且与现有资料对比或者互补后,得出较综合的土地使用认识。农业生产水平通常用以下指标表示:(1) 单位产量面积和产值。可以用每亩耕地的产量表示,也可以用每亩播种面积的产量表示。单位面积产量指标对考察同类项目的生产水平有实际意义,也可以一定侧面程度上反映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即:单位面积产量=农业总产值/农业总用地。(2) 劳动生产率。在我们所调查的耕地区划中,因为一般以家庭小户型人力劳动为主,单产率高,但总商品产率偏低,约37.6%。其次,我们发现,虽然现在近郊农业,绿色蔬菜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开发潜力巨大,但是,农户们,相对缺乏发展意识,没有整体的规划,最多的便是摘菜,摘完后前往附近的农贸市场或零售,或批发,一天一天的,根据时令和现有生产力进行,而村支部等合作社也是作用较小,缺乏有力的客户流支持,难以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体系产业链,使得城市的超市和农贸市场,关于蔬菜的价格并不是很均衡,没办法把近郊农业的优势发挥,城市和村落有所脱节。最后,关于这次对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调查,我们跑了很多趟,有点不顺利,因为刚开始很多人不接受我们的访问,他们不懂我们问这个要干嘛的,以为我们不怀好意,我们恳求了多次才勉强有人愿意,也有比较通情达理的人表示理解我们,很乐意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