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赤壁赋陈情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090203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赤壁赋陈情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整理版赤壁赋陈情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整理版赤壁赋陈情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整理版赤壁赋陈情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整理版赤壁赋陈情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版赤壁赋陈情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赤壁赋陈情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陈情表【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文言文学习(一)主要学习赤壁赋陈情表二、本周学习目标重点通过熟读、练习掌握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难点是理解两篇作品的文化内涵,走进两位作者的精神世界。三、知识归纳总结1、赋的知识:文体名。“赋”的含义,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左传里多有某人赋某篇的记载。“赋”是诵说的意思,不指文体。赋作为文学体制,则可追溯到楚辞。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螭文,指赋的形貌。赋体(辞赋)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本文属文赋。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是两汉四百年间文人创作的重要文学样式

2、。汉赋的几种不同的形式: 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言志赋等散体大赋为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体。西汉武帝时代所集中体现的皇权、帝国的声威和气势。大赋的巨丽之美,作为体现国家、民族生命力的美学方式。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2、表 奏议文,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类文章。它包括疏、表、对策、议对、封事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动,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为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谏太宗十思疏。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出师表。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教战守策,

3、等等。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3、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

4、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5、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四、课文分析赤壁赋(一)关于本文及作者:赤壁赋又称前赤壁赋,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同期作品。其景渺渺,其情真切,其理深刻。显示出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出身贫寒,经

5、历坎坷,抱负远大,旁通书画。其旷世才华及胸怀为后人瞩目。文艺全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作品有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二)文章简析:【写作背景】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

6、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鉴赏】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7、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人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那么什么为我们所有呢?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

8、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三)小结总之,从文体上讲,本文是“赋”,不是纯粹散文,也不是诗,更不等于今天的散文诗。它是用较自由的句式来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有浓厚的诗意,是古典散文从骈文的桎梏中冲杀出来取得胜利后的一个新成果。从思想内容看,作者希望一个人不要无病呻吟,追求那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世界,而应适应现实,有一定积极意义。从艺术方面看,作者的想象力的纵横开阔和文心的一丝不苟是值得赞赏的。“看似无绝处

9、,实为不可及”正是苏轼文章之妙处!陈情表(一)作家作品: 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武阳(令四川彭山县)人。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被祖母刘氏收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长于春秋左氏传。曾仕蜀汉侍郎。蜀之后,李密被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辞命不从。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二)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原题为陈情事表。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才会采取这样坚决

10、的态度。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而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三)文章简析: 1、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各段之间的联系。 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开篇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落笔十分凄楚。接着写“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六月”丧父,“四岁”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然后叙述家庭的孤独单薄,叔伯兄弟,远近亲属,一概没有,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段末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暗含为了尽孝无法应诏之意。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首先以

11、“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全,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三段:述祖孙更相为命的关系,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而辞不赴命。本段一开始就摆出圣朝的施政纲领:“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顾,理应留在祖母身边,以尽孝道。又贬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最后申述不能奉诏就职的原由。祖母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这些都是实情,显得真切感人。 第四段:恳请晋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本段换一个角度陈述理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一“短”一“长”的对比,说明奉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朝廷。接着

12、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作结。 2、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它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1)用词委婉,感情真挚。 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敏感的问题。文中用了不少婉词,比如不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母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又用“猥以微贱”“犬马怖惧”等典雅谦恭的语言,恳切真挚的语气,多方表白自己的心迹,并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为誓,终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又如:“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

13、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2)语言骈散并用 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往往通过内容上的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来表达情绪上的起伏变化。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突出李密无所适从的心态。“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通过“祖母”与“臣”的两情相依、相辅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五、考点分析赤陈的背诵默写极为重要,是高考的考点之

14、一,此外这两课的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中相关文言基础知识,也是必考内容。例如:(一)一词多义: (二)词的活用:使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3、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4、足以荣汝身 (形容词)名词作状语:1、乌雀南飞(向南)2、西望夏口(向西)3、东望武昌 (向东)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6、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8、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名词活用作动词:1、顺流而东也(向东进军)2、臣少

15、仕伪朝。(仕:名词作动词,做官)3、历职郎署。(职:名词作动词,任职)4、谨拜表以闻。(表:名词作动词,上奏表)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或友)(三)句子定语后置句:1、客有吹洞箫者 2、人马烧溺死者(赤壁之战)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4、居庙堂之高 (岳阳楼记)何为其然也?(介词的宾语前置)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乎?(以于引导的被动句)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1、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作形容词“急”的状语,“于”相当于“比”。2、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四)古代官职1、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做官)、点(用于口语)。 提升职务的有: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