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089226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的风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理想的风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理想的风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理想的风筝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理想的风筝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想的风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的风筝(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抱负的风筝教学设计执教:铁炉小学 鲍江华教材分析抱负的风筝是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师恩难忘”,编入了莫泊桑拜师抱负的风筝孔子游春明天,我们毕业四篇课文,体现的都是对教师的感谢与眷恋之情。抱负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用生动细腻的描写,传神的笔触,体现了刘教师在放风筝中寄托了美好的抱负,赞扬了刘教师永远乐观自信、热爱生活的崇高人格,体现了作者对刘教师的深深怀念之情。作者运用了三个典型的事例(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抓住刘教师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细节描写突显人物性格充足呈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刘教师这个乐观,自信,风趣,坚强的鲜活人物形象。学情分析我五年

2、级接手这个班的语文教学,我班学生活泼大方,敢说愿想。语文课堂教学时,我将学生提成A、B、C、四个学习小组,教学中如遇到难点,我引导先自己进一步思考,在分组讨论,再各组指派代表报告,组间展开竞赛。因此班级氛围很活跃,学生课堂参与意识较高。学生已有一定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但部分同窗的阅读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六年级学生即将跨出小学校门的特殊群体,难免对影响过自己的教师产生依依惜别之情,因此,本文的教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本课的学习摸索之中。教学目的: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措施理解文中文中浮现的生字新词。2、 披文入情,用心品味本文语言文字,多角

3、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刘教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感受作者对刘教师深深的怀念之情。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典型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措施,抒发自己对恩师或身边其她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习这篇课文一方面要是体会,学习刘教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另一方面是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形象的体现措施。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通过那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的形象,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种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用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干更全面地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2、 课文为什么用“抱负的风筝”为题,理解“抱负的风筝”

4、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自读课文,将课文读对的,读流利,能初步体会文章体现的思想感情。 2、自学生字,自己分析字形,理解字义。(结合工具书) 3、通过查字典的措施,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有条件的同窗收集苏叔阳的资料以及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思考如下问题:课文写了几件典型事例,你能给每件事拟一种小标题吗?课文通过那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的形象?文中有许多地方写得生动细腻,试着找几处读一读,写下你的感受。教师准备:进一步研读文本,精心制作课件并设计预习作业与课后作业。 收集苏叔阳的资料。学时安排两学时(第一学时:读顺课文,理清思路;第二学时:潜心研读,体味感

5、情;学习写法,抒发真情。)第一学时教学目的1、 对的、流利朗读课文。2、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特别是轻声词“风筝”与多音词“连翘花”。3、 理解拟人手法描写春天的景物和刘教师的关系,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借景烘托的写作措施。4、 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春景导入,引起阅读.指名背诵村居。2春天可是一种放风筝的好时节,你喜欢放风筝吗?在你眼里,风筝能带给你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春天放风筝的快乐,唤起学生放风筝的真实体验)3.揭示课题:是啊,放风筝能带给我们快乐,可在出名作家苏叔阳的心中,风筝,不仅带给她许多快乐,还寄托着不尽的怀念呢(板书:怀念)。课文预习了,你懂得她怀念的是谁呀

6、?(板书:刘教师)。那这究竟是一位如何的教师啊,使得作者难以忘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在离开刘教师近三十年后写下的文章抱负的风筝。(齐读课题,强调风筝中“筝”的读音,在词语中读轻声,单独时是一声,再读课题。)二、出示提纲,检查预习。1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章的生字,词语。(出示)你能读准它们吗?谁想来试一试?(圆口韵:蜈蚣;多音字:翘)2、指名逐段读文,读出你的感受。师生相机正音。三、分组交流,理清思路1.生字解决了,那通过预习,你能说一说在作者的怀念里,文中回忆了刘教师的哪几件事吗?(小组讨论并交流,每组统一见解)2、分组报告,对的引导。板书:笑谈腿疾 转写板书 放飞风筝 3总结课文重

7、要内容:你能根据教师的板书总结一下课文内容吗?指引总结措施:将各部分的内容弄清晰,再将她们连起来,就可以概括文章的重要内容。三、赏读春景,理解写法。1、课文中又是如何描写春天的呢?2、文中描写春天的措施和我们说的有什么不同?哪些词语把春天给写“活”了?、指名读,积累古诗。同窗们,你想到了哪些诗句?4、再读第二小节,感受春的活力。、每逢这个时候,每当看到天上的风筝,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她的刘教师,懂得这叫什么写法吗?(板书:见物思人)。6、学生配乐齐读第13自然段。四、小结写法(睹物思人) 第二学时教学目的1、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体现的效果,

8、感悟刘教师坚强、乐观、风趣的人生态度。、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揣摩文章的体现效果,感悟体会刘教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和选用不同方面的典型事例体现人物性格特点,呈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措施。教学过程一、 配音朗读,走进文本1、 春天又到了,每当风筝漫舞的季节里,苏叔阳就陷入在对刘教师不尽的怀念之中,配乐朗读1段。2、 作者通过回忆哪几件往事来体现刘教师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的?二、揣摩语言,感悟深情【过渡】有关描写人物的文章,要想把人物形象鲜活地呈目前读者眼前,该如何写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9、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目前,我们一起走进这一种个动人的故事里,感受那字里行间流露的缕缕怀念之情吧。(一) 笑谈腿疾1、一方面让我们走近她的课堂,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走进文中第一给故事。自己读一读第4自然段,这一段是从哪方面描写刘教师,在感受最深的词句旁做批注。、师生交流:以外貌描写简介了刘教师的慈祥、忠厚、身有残疾的特点。从语言描写当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种非常开朗的刘教师。从“笑”这个词我体会到刘教师的风趣风趣 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疾 。这是一种笑对人生、乐观向上的刘教师。、感情朗读:师:你们能透过文字的表面更深层次的去思考人物,较好。我觉得无论如何,一种正常人失去一条腿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而

10、刘教师却是笑着说自己的腿残,是何等的乐观啊!谁能学着刘教师的样子笑着来说一说?试读指读评价再读。 刘教师笑得那么自然,说得那么轻松,可同窗们听了心里却是酸酸的。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步更增长了对刘教师的尊敬。”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由于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由于 。(酸涩)这是一种如何的感觉呢?能不能找几种近义词?(心酸,难受,悲哀,伤心)同步更增长了对刘教师的尊敬。又是由于 。(学生是笑刘教师的风趣风趣,酸涩布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教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密切无间,令孩子们敬佩。)请同窗们留意这个“泛”字

11、,在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中,有个词是“微波泛起”,“泛”字一般是形容浪花漂浮起来的情景。此时,同窗们心中泛起的是(如浪花般慢慢漂浮起来的感情),那一股酸涩的感情想浪花漂浮般地慢慢的从心里产生出来。因此,我们笑过之后,在心里为坚强乐观的刘教师默默流泪呀。来,让我们把这种心酸、难受感情送到这段话中读一读吧。(齐读句子。评价:我听出了一种淡淡的悲哀。)同窗们由笑声酸涩尊敬,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体现人物的灵魂,后来我们写作时要多有这方面的细节刻画。、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风趣,刘教师以她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因此作者说出示,生齐读:她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

12、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抱负的风筝。过渡语:身患残疾,却能乐观面对,这是如何一种豁达的心态,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她的课堂,目睹她的别样风采,请自读第五自然段,这一段又是抓住什么描写来体现刘教师的?最触动你的心灵的是哪个字?(二)旋转板书、(“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教师的板书的不容易,特别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一种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体会敬业执着,刘教师的坚强;她对工作的热爱)一种残疾人,可是她却和正常人同样给学生上课,她的意志非常坚强,我们可以用一种什么词来体现,那就是“身残志坚”。(板书:身残志坚)

13、2、读一读,读出教师艰难的动作。一种年过半百的教师为了写好板书,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怎不让人紧张?谁再来读?一种年过半百的教师为了教好学生,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真让人感动!尚有谁读?一种左腿残疾的教师为了教育事业,一辈子不懂得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实在令人敬佩!这已经成为孩子心目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演绎这美丽的舞蹈!齐读(她只靠着再转向讲台)3、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教师靠着一根圆木棍撑地,你说支撑起她的仅仅是这根圆木棍吗?(不是)那是什么?(是刘教师的坚强;是她对工作的热爱 乐观与自信等)4、看来这圆木棍已和刘教师融为一体了。它撑起的是刘教师生命的顽强和对工作的热爱

14、也就是后文所说的:她是一种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因此(引读:她每转一次,就引起同窗们一阵激动的心跳。)这心跳源于(对刘教师的紧张;这心跳出于对刘教师的紧张、敬佩、感动。)5、是呀,刘教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同窗们的心,引起同窗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更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难怪作者说(齐读“她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抱负的风筝。”)(三)放飞风筝过渡语:刘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震撼着苏叔阳,同步也震撼着我们!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教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1.小结措施:自学“放飞风筝”学到这里,我们来回忆一下。刚刚我们是抓住了哪些方面来体会刘

15、教师的特点的?第一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神态(笑着对我们说)、语言(我就是那时候被甩掉一条腿的)尚有学生的心理活动(酸涩、尊敬),理解到刘教师是个乐观向上的人。第二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撑、离、转、再转),也体会了学生们的感受心理活动(激动的心跳),理解到刘教师是个敬业执着的人。我们在读此类写人的文章时,就应当这样牢牢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细细品味,读出你的感受,体会人物特点2.下面请同窗们就用这种措施用心地读读课文的69自然段,圈圈重点词语,划划有关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说说从中感到刘教师是个如何的人。(课件出示规定)这里的词语、句子可以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也可以是特别打动你的地方。你可以自己找找读读写体会,也可以小组合伙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