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308894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及教学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3、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时数 1板书设计: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1)指名读。(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所做。二、教师点拨。(1)知诗人,解诗题。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2、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2)明诗意,感情读。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

3、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

4、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3)悟诗情。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 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

5、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4)朗读全诗。三、作业设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篇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教学重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

6、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二、学习寒食一诗1.自读,读准字音2.指导学习第一句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春城/无处/不/飞花(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5.指导朗读(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6.有感情地朗读。三、小结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四、布置作业背诵寒食。教学反思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

7、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8、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

9、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