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优秀科学活动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08719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优秀科学活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班优秀科学活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班优秀科学活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班优秀科学活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班优秀科学活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优秀科学活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优秀科学活动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优秀科学活动教案【篇一: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气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气的秘密(区域环境创设)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取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气作为载体,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通过实际感受,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条件,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大班阶段重在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索的能力。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教学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探索、尝试的机会,每一环节都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无拘无束地参与讨论,大胆尝

2、试,获得经验。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能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讨论、实验,共同布置科探区域环境。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透明塑料袋。 2每组提供:装水的盆、空杯子、硬薄纸片、毛巾、记号笔、弹珠、装水的盘子、蜡烛、打火机、硬币。 3教师示范图示、画板四块、记录表格共八张(二张四组)。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教师空手抓空气。 你们猜,我在干什么呀?你也来试试吧,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抓住?(激趣的方式一下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2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3教师

3、示范装空气。 出示塑料袋:我有一个宝贝(塑料袋),我用这个宝贝试试能不能抓住空气。 谁也想试试?(启发幼儿尝试用工具来抓空气。) 4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现在你们每个人来拿一个塑料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气,待会告诉我:你的空气是在哪里抓到的?(暗示幼儿:空气无处不在。)5围绕空气,展开讨论。 你的空气在哪抓到的啊? 你的空气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 请所有幼儿一起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感受空气特征(无色、无味、无形状、摸不着、看不见)。 (提问步步展开,让幼儿了解空气特征。) 二、游戏“身体需要空气 1教师以空气的身份说:虽然我无色、无味、摸不着、也看不见,但是我的作用可大啦!很多

4、东西都离不开我!你们相信吗?现在请小朋友跟我一起玩个游戏:闭上嘴巴、用手把鼻子捏住。 你有什么感受?(呼吸困难、很不好受) 张开嘴巴,放开手后有什么感受呢?(舒服一点) (教师以激趣的方法开启幼儿,幼儿通过共同游戏,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看来我们的身体需要空气,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呼吸了。 2还有什么东西需要空气呢?(请1-2名幼儿回答。) 3幼儿自由分成四组,讨论并记录。 我们来个比赛,四人一组来找一找“谁需要空气”,你可以自己动脑筋想,也可以到我们班的材料收集架去找找什么东西需要空气。找到后就把它们画在记录表上,比比哪组找到的东西最多,好吗?(与原有主题环境互动。) 4讨论:请每组幼儿介

5、绍画好的记录表。(幼儿协商讨论、参与积极。) 三、魔法空气 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空气在发挥作用。而且空气还有魔法哦!它能让很多东西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你们相信吗?(教师积极主动地发起与幼儿积极主动地发起并重。) (一)教师出示实验示范图介绍实验材料,讲解实验要求,并将图示张贴在表上,供幼儿在表格上作记录。 1空气能让水不从杯子里流出来。谁想尝试一下它的本领? 2幼儿分组操作实验。(实验材料:空杯子、硬薄纸片、水、盆。) 3集中讨论、分析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小结:在这个实验里,空气没有从上往下压,而是由下往上托住了纸片,气压很强,压住了水,让水不能从杯子里流出来。薄纸片不能承受水的重量,

6、所以空气托不住。而厚纸片不能持续很长的时间,因为纸片会被水泡软。(帮助幼儿总结成功经验。) (二)教师出示实验示范图,幼儿再次实验1空气还能让放人杯底的毛巾不被水打湿呢!想不想试试? 2幼儿分组操作实验。(实验材料:空杯子、水盆、毛巾。) 3集中讨论、分析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小结:杯子里看起来什么东西都没有,其实除了毛巾,空气占满了杯子。所以把杯子平放入水中时,水进不去,毛巾不会被打湿。如果你是斜放到水里的话,水就会把里面的空气挤走,再把毛巾打湿。(帮助幼儿总结成功经验。) (三)实验“取弹珠” 1有个弹珠掉到水里去了,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把弹珠拿出来而保证手不被打湿?谁能帮帮我啊?(幼儿

7、:用夹子夹、戴手套) 师:可是我现在没有那些材料,我只有桌上的这些材料:蜡烛、打火机、杯子、水、硬币。不知道谁能用那些材料帮忙,帮我把弹珠取出来而保证手不会被打湿? 2幼儿分组尝试实验,教师不引导帮助,设置悬念让幼儿探索。(设置足长为科探区作准备,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 四、师幼共同布置科探区 我们把这个实验的材料放到探索区去做实验,我们一起想办法找答案。 我们一起来布置“空气的秘密”吧!你们需要老师帮忙吗?(以幼儿为主,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篇二: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大】 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大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纸的力量,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乐趣。 2、能对问题做出假

8、设,并通过“纸能支撑物体”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3、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明白只有尝试才能有新发现的科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废旧的a4纸、同样大小的书本、废报纸做的高跷。 2、记录纸、笔若干,磁条。 活动过程: 1、出示纸张,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不用手扶、不用任何辅助材料,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张站起来? (2)幼儿操作,自由探索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小结:原来,用折、卷等方法都可让纸张站起来。 2、挑战行动1:分组尝试用纸支撑书本。 教师出示纸和书本,提出问题:用一张站起来的纸支撑书本,你觉得有可能吗? (1)自由猜测,教师记录猜测

9、结果。 (2)分组参与实验并交流发现。 提问:你的挑战成功了吗?你是用的什么方法? 小结:折、卷的方法都可以支撑起书,但是先要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书本。 3、挑战行动2:分组尝试用一张纸支撑更多的书本。 (1)操作尝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让这张薄薄的废纸支撑起更多的书本吗? (2)分组参与挑战活动,并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小结:卷起来的方法放的书本最多。 4、看废报纸做的高跷,知道纸的支撑力还可以服务生活。【篇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精选汇编)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

10、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

11、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教师指导:你们猜雪花片放

12、在水里会怎样?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

13、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

14、西浮起来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

15、导。) 5、教师总结: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活动延伸: 1、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3、教师总结: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 设计思路: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但幼儿缺少和动物接触的机会,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同时通过饲养和管理几种小动物,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让幼儿有一种对生命的体验。 活动目的: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所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