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一类、二类、三类账户新规最全解读汇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3085779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央行一类、二类、三类账户新规最全解读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央行一类、二类、三类账户新规最全解读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央行一类、二类、三类账户新规最全解读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央行一类、二类、三类账户新规最全解读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央行一类、二类、三类账户新规最全解读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央行一类、二类、三类账户新规最全解读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行一类、二类、三类账户新规最全解读汇报(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央行发布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 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为银行账户体系界 定了清晰的分类管理和动态管理指引。中国电子银行网邀请 部分银行专家对通知进行独家解读!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董俊峰2015年12月25日,央行发布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 新规,将原有的银行结算账户从开立渠道、功能、限额等维 度分为三级,针对每一级账户体系界定了清晰的分类管理和 动态管理指引。个人理解,其核心监管理念是三个,一是加强并如何坐实 银行账户实名制有关身份核实的要求,满足合规和金融安全 保障诉求;二是在网络支付场景日益丰富的情况下,给银行 在线开户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标准,与支付机构的支付账户体

2、 现监管对等;三是提供了代理开户的实施规范,突出了银行 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人本理念。笔者想尝试从消费者、银行 和监管三个角度,对此次监管新规出台后的影响做一些粗浅 的个人解读。第一对消费者的影响:银行账户服务将更加体现普惠和 人性化。一是拓展出一类全新的银行账户,并增加了此类银行账户 的开户渠道。除了银行柜台之外,消费者可以在电子渠道开 立有一定功能和金额限定的银行账户。客户可以基于之前在 银行开立的人民币结算账户,在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 渠道开立第三级账户,用于限定金融的消费、缴费支付,但 不能用于现金交易。二是可以代理开立个人银行账户,并确定了明确的代理开 户流程和规则。对于行动不便或

3、者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 事行为能力的客户,新规规定了一系列规则,可以由银行上 门服务,或由授权人委托直系亲属或者法定代理人,持委托 书或其他法律文本到银行代理开户。这一相对人性化的规定, 大大提升了这一特定人群的金融服务需求满足程度。三是网银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未来可能走向限定额度 内免费服务的趋势。新规鼓励银行因渠道运营成本的不同, 而采取财务差异化的收费策略,银行可以自行调整网银和手 机银行免费服务的限额。第二,对银行的影响:加强账户分类管理,提升客户服务 体验是新规要求开户银行坐实银行账户开立的实名制要求。尤其是在线上开户时,检验客户身份的工具要加强交叉验证 的强度,同时有条件的银行

4、可以应用生物识别技术作为辅助 手段。银行还被要求建立客户的账户数据库,提高客户、账 户信息的数据管理和甄别能力。二是新规要求银行要针对不同渠道开立的账户实现分类 管理。这是较之以往,最大的变化之处。新规分别规定了通 过银行柜面、自助机具和电子银行等不同渠道开户的账户类 型,以及不同账户类型所对应的功能范围、交易限额等风险 管理属性。比如,基于电子银行开立的第三类账户,银行只 能提供限定金额的转账、消费和缴费支付服务,不能存取现 金,单日累计交易金融不超过1000元等。三是新规规定银行要配合履行其他银行在线开立账户时 的跨行鉴权义务。比如,当客户凭借之前在甲银行所开立的 借记卡,到乙银行的网上银

5、行去申请乙银行的一个第三类账 户时,乙银行会通过央行小额支付系统提供的“批量客户账 户信息查询报文” 向甲银行申请客户的实名鉴权。新规规 定,甲银行有义务在少于7个工作日内响应这一查询报文。四是新规对银行的账户服务体验提升创造了空间。比如, 规定在银行已核验存款人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客户在某家银 行已有结算账户的情况下,再申请开立相同功能的账户时, 银行可以自主确定简易的开户流程。五是新规要求银行加强分类账户的内部管理。比如账户分 类管理和实名制交叉检验的各项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和内部 培训,不同渠道、不同账户、不同功能项下的交易风险等级 确定,以及不同风险等级交易所对应的限额管理和认证工具 使用

6、管理。第三,监管部门的立场:顺应网络支付需求,规范账户实名制和分类管理一是要求银行在履行账户实名制认证的前提下,可以在线 开立网络属性的账户。二是鼓励银行在账户分类管理的情况下,不断跟踪和应用 新技术,提升客户体验。三是鼓励银行从投入产出角度评估,推出低成本渠道下一 定限额的账户免费服务。四是要求银行合理确定为单一客户开户的账户数量,不鼓 励无序竞争和盲目开户。五是鼓励银行探索通过风险基金或者商业保险等建立银 行账户的风险补偿机制。综上所述,随着个人银行账户新规的出台,在消费者眼里, 银行账户这个原来只能在线下通过面签开立的实体账户概 念开始互联网化,银行账户进入2.0时代。线上开立的银行 账

7、户,与之前非银行支付机构线上开立的支付账户,未来会 同时出现在市场上。而基于线上开立的银行账户,在其使用 渠道、功能、限额受一定管制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创新出更 多网络化的服务,应用于互联网场景,我们拭目以待。银行账户2.0时代,对银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民生银行网络金融部专家周勇笔者从商业银行从业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本次新规将对直 销银行业务的发展形成重大的影响,对网络银行的未来发展 也渐成利好,笔者表达部分观点,如下:一、新规下的直销银行电子账户的等级归于何处目前直销银行电子账户开户验证执行实名制的原则,现阶段大多数电子账户开立并未通过VTM等验证设备进行身份证 件及视频验证,而是通过身

8、份证件信息的一致性验证与拟绑 定银行卡信息验证,验证渠道不一,或通过卡组织对拟绑定 卡进行卡号、证件信息、姓名及交易密码完成核验,或通过 其他渠道进行验证,本次新规明确了电子渠道(网银、手机 银行等)对客户账户开立须取得发卡行|类账户核验,否则 只能降级为III类账户,那么:1、目前完成相应的银行间通道与商务握手需要时间,需 要取得相应对手银行的支持,需要取得对手银行的高效反馈, 在电子账户的开立上是否存在了开立周期长的弊端;2、面向存量电子账户多的直销银行,均具有较大的账户 梳理与迁移成本,如果最终此类客户没有在时间节点完成远 程合规识别与他行握手认证,即现有的部分存量电子账户应 当降级为I

9、II类账户,则目前部分银行仅仅做的货币类、债类 理财业务也难以开展,对个人用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此 类情况需要具体分析;二、未来电子账户在新规下将获得规范化的发展,具备功 能升级,规模升级的远期利好笔者认为,如果银行间能够互信,按照人行要求按期完成 个人人民币账户的全面梳理与等级标识工作,则对开展直销 银行业务的任何一家银行、甚至是纯网络银行,都将是规范 与机遇并存的一个崭新局面,尤其是具备理财+支付功能的 II类账户,任何一家参与游戏的银行最终比拼的都将是基于 账户之后的综合服务,以及对应的成本与效率,同时对自然 人而言,11类账户的创新性的支付功能将通过账户资金流转 与理财功能的有机集合

10、满足其日常各类使用场景的转换。I、 11、111类账户面向不同诉求客户定位也为银行进行账户管理 与产品组合设计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三、最终比拼的还是产品与服务通知将账户进行了等级划分,月确了实体银行卡与电子账 户的清晰界限、功能界限、管理要求,并在人行的系统内最 终实现对原有账户标记的对应升级,未来在支付领域、投融 资领域、理财领域都将清晰的追溯到客户身份ID下的账户 属性与等级,纯网络银行也必将关闭非正规的账户核验通道, 银行间在账户规范平台层是互信的、是共享的,具有互联网 特征、具有成本节约的特征、具有规范管理的特征。通知的出台适逢其时,在提供个人结算账户服务的金融机 构数量日益增长,提供账

11、户服务的渠道创新日益蓬勃,提供 账户应用的场景日益扩展,提供账户交易的产品日益丰富的 今天,一个清晰的账户顶层设计,一个友好共享的互联网化 账户交互,一个安全高效的账户识别与划分,必将有益于这 个伟大的时代。看到人行25日发布了关于改进个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 户服务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笔者从商业银行从 业者以及自然人出发的双重身份,再次感受到“法律、监管 也许会滞后,但却永远不会缺位”的至上规则。在以电子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今天,货币无时无刻不在跨 主体、跨行业、跨地域的高速流转,任何一个经济大国的货 币当局必须紧紧跟随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文提升的脚步 不断创新,对金融结算账户进行规范化

12、管理。尤其在移动互 联、电子商务、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参与世界经济一体 化,资本市场深层改革,人民币汇率弹性与加入SDR 揽子 货币的大背景下,如何规范住户部门个人人民币结算账户的 开立、结算,提升个人人民币账户的市场化定价水平与服务 机制也必将成为当下的紧迫要求。纵览该通知的具体内容,笔者认为人行高屋建瓴,从规范 到实操,从基本账户管理到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简明扼要的 抓住了对个人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的要点与相应服务提升 的诉求。主要体现在:一、坚持开立个人人民币结算账户的一个底线从KYC即“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出发,商业银行必须遵循 实名制开户原则,个人人民币结算账户的基本法理是要求商 业银行必

13、须对开户申请人与身份证件的一致性、实际意愿进 行核实,不得开立匿名和假名账户,此举是关系国家经济与 个人金融账户安全的基石,不可动摇。二、身份识别更加多元化,突出人性化与实操管理个人人民币结算账户的开立与单位不同,自然人相对商业 银行是一个个体,在信息获取成本与信息获得渠道上商业银 行更具优势,应当承担更多的义务,因此,通知突出了账户 开立的人性化因素,强调个人客户的身份识别分层化交叉佐 证,以“基础身份核查要件(必要条件)+辅助身份核查要 件(充分条件)”共同证明一个账户开立者的真实存在与真 实意愿。清晰传达了哪些是辅助身份核查证件,让个人与商 业银行在账户开立层面及对应的账户功能上具有更大

14、的操 作空间。三、互联网金融下的账户开立规则及相应功能明确化没有实体卡的银行卡俗称电子账户,个人电子账户其属性 当然为个人人民币结算账户,应当遵循其基本管控原则与规 范,本通知在明确账户开立的基础原则与证照核查前提下, 进一步顺应科技进步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要求,对账户等级 进行级别划分,三类等级账户安全级别从高到低,对应的验 证技术、账户使用场景、账户限额、账户服务的双方协议要 求、银行乃至人行在系统及风险控制上对账户的内控安排等 等均进行明确。3.1明确了三类账户级别,清晰的规范了三类账户对应的 验证规则及使用场景,为今后整个个人人民币结算账户的分 类管理奠定了基础,综合对通知的理解,个人认

15、为:I类账户即全功能账户,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账户,可存取 现金、理财、转账、缴费、支付等;II类账户部分受限账户,可存不可取现、具有理财功能, 具有依据账户开立的渠道而相应受限制转账、支付的功能, 从通知来看,此类账户人行明确规定了日累计最高的支付限 额,在监管上对此等级账户的转账支付行为设置统一的安全 阀;III类账户仅能从事限定金额的支付与缴费业务,明确此类 账户的限额为当日不超过1000元,相当于一个具有实名身 份的受限支付的电子账户;3.2明确了各类账户开立渠道要求,例如:临柜开户可以开通1、11、川类账户,自助远程视频VTM 与智能柜台在有银行工作人员见证下可开立I类账户,否则 只能开

16、立II、川类账户,从个人角度出发,此举旨在确认开 户人的真实意愿,例如即便通过视频VTM机自助操作,是否 存在个人被胁迫下的开户、未来是否存在黑客攻击下的高科 技伪开户等等均是监管部门提前制度预防与安排的谨慎动 因。重点明确了电子渠道(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为客户开 立电子账户核验机制与账户等级,即此渠道只能为客户开立II、川类账户,且II类账户的开立必须从一定的通道与协议 银行握手,取得II类账户主体在其他银行具备I类账户的资质。简化了 III类账户的开立要求,即有效核查下,只要能够通 过I类账户打款确认即可完成III类账户的开立。3.3明确了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如何通过支付系统实现拟绑 定账户进行握手账户识别,建立机构间的识别通道与各类账 户共享反馈机制。例如,A银行如果通过电子渠道为张三开立一个II类账户, 如果张三拟绑定为B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