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3085529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参考资料,下载后可编辑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 摘要:随着变更开放的深入推进,东北地区民营经济不断开展壮大,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兴旺地区相比,东北地区民营经济照旧量少力薄、产业结构有待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计划经济思想根深蒂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民营企业管理方式滞后,人才外流,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制约了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开展。因而,应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企业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才软环境,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破解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开展困境,有效推动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有序、健康开展。 关键词: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 一、

2、引言 在国家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面临经济增长乏力,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的不利形势。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与农业基地,东北振兴关乎国家开展大局。依靠变更激发东北内生动力,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开展,成为东北经济振兴的必定选择。近年来,东北地区民营经济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全国整体水平及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民营经济偏弱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_在东北振兴座谈会及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_将鼓舞、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这为做好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工作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随后召开的党的_中全会,再次肯定了民营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开展、深化供应侧结构性变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

3、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并制定了“十四五”时期民营经济开展的新目标。面对新开展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东北地区必须坚决信心、明确目标、抢抓机遇,着力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开展的关键因素,探究出解决民营经济开展问题的具体实施方案,推进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开展,实现东北全面振兴。 二、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开展现状 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产业根底,具有开展民营经济的独特优势。但是,由于在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上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民营经济开展缺乏,大多数民营企业集中在低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较弱,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一)民营企业量少力薄 东北地区

4、民营企业存在规模小、数量少、实力薄弱的现实问题,与兴旺省份相比差距仍然明显,存在较大的开展空间。从民营经济对经济开展的奉献上看。近年来,尽管东北三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始终保持增长态势,但仍未突破万亿级大关。据统计,20_年_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6144.9亿元,_省民营经济增加值(58838.4亿元)是_省的9.6倍。同年,_省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1082.68亿元,占全省税收收入的比重约为47.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对经济开展奉献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从民营经济对就业方面的奉献上看。民营经济作为就业“稳定器”,对缓解东北地区就业压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就业人

5、数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自20_年以来,_省民营经济就业人数的年增长率跌破1%且出现两次负增长;相比之下,_省的情况稍好。20_年_省私营企业从业人员498万人,较上一年增加25.2万人,个体从业人员539.8万人,较去年增加41.6万人;_省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总量占企业从业人员总量的五成左右,其中,高校毕业生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数量占三成。从民营企业实力方面看。在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_省、_省、_省、_省成为500强民营企业聚拢地,分别有96家、90家、58家、52家上榜。而东北地区上榜的民营企业总数量(_省8家、_省3家、_省1家)仅为_省的八分之一。东北地区

6、民营企业开展任重道远。 (二)产业结构有待完善 由于东北地区国民经济占比较大且多数集中在第二产业,导致民营经济主要聚拢在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和资金门槛较低的第三产业。_省和_省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数据显示,20_年_省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共计212.86万个,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占比94.3%;_省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有94.4万个,第三产业占比95.7%。第三产业占比过高的产业结构布局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开展潜力和抗风险能力。东北地区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初加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高,

7、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开展滞后。2020年,东北三省的民营企业百强名单中,从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零售业等传统行业的企业占比较大,高科技和新兴产业企业比重很小。而在_省民营企业百强榜上,从事流通业、高端制造业、商务服务业等行业的企业占比较大,且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开展迅猛。总之,东北地区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产业链条短且商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较弱,对民营经济开展的推动作用有限。 (三)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科技创新逐渐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开展的原动力。企业不断研发出新技术、新产品,为消

8、费者提供新服务,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需求的同时,能够在剧烈竞争中立足并开展。东北三省不断加强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并制定一系列政策引导民营企业进行科技创新。20_年2月,_省科技厅印发科技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开展若干政策措施,多项措施同时发力以增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同年5月,_省政府制定关于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开展的实施方法;7月,_省政府提出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开展的意见,强调破解民营企业创新开展能力缺乏问题,但政策效果并不十清楚显。专利申请数量能够反映企业的科技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20_年,辽、吉、黑三省申请专利分别为69732件、31052件、37313件,其中三省的专利

9、授权数分别为40037件、15579件、19989件,而_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80.8万件和52.7万件,_省专利申请量59.4万件,授权量31.4万件。不难发觉,东北地区企业在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方面远落后于兴旺省份。20_年“创新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500强”榜单公布,民营科技企业创新500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_省、_市、_省合计约占57%,而东北地区入围的企业则寥寥无几,其中_省5家、_省1家、_省则无。据对东北地区民营企业的调查问卷显示,有近六成的企业认为资金紧张造成对科技研发投入缺乏,是造成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弱的主要原因。20_年,_省和_省的R&D经费支出分别为2206.2

10、亿元、2314.9亿元,同期辽、吉、黑三省R&D经费支出分别为310.2亿元、68.4亿元、71.5亿元。研发投入缺乏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无法发挥科技创新对民营企业创新开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此外,有34.91%的企业认为对市场前景把握不准,使科技创新能力受限;认为缺乏战略合作伙伴、匮乏技术信息、缺乏知识产权爱护的占比分别是33.17%、23.17%、20.40%。 三、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开展困境 (一)计划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创新创业气氛不够浓厚 东北是我国最早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也是最晚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地区,体制内从业人员数量远高于沿海经济兴旺省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东北地区普遍存在“国

11、有情结”,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欠缺,大学生毕业择业时,会优先选择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此外,受计划经济开展惯性影响,“重国有、轻民营,重工业、轻服务业,重大项目、轻小项目”的现象照旧存在,民营企业需求得不到满足。还有一些民营企业热衷于从事公共服务工程,为国有企业上下游配套,而对本企业技术研发、生产改良等工程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较弱,优质名牌产品占比较低。依据中国区域创新创业开展指数报告,区域创新创业开展情况呈现明显的“梯形”空间分布: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创新创业气氛浓厚,中部地区崛起势头强劲,而东北地区在创新产出、创新投入、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的短板较为突出,仍

12、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环境有待完善 社会化服务是指能为企业提供投资融资、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与人才培训、技术咨询与推广、金融服务、成果转化等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以各行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为主的非_组织的开展,是民营经济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同民营经济兴旺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不够充分,提供融资、信息咨询、人才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的社会机构和中介组织不够兴旺。虽然地方_出台政策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但其服务对象的覆盖面较窄,所能提供的关心有限,民营企业急需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等服务无法得到满足。 (三)企业管理方式滞后,经营管理效果不佳 据统计,中国民营企

13、业的平均寿命仅2.9年,远远短于国外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据对_省1988年注册的1000余家企业生命周期的调查,_省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约为3.44年。企业寿命短于5年的占比超过七成,其中寿命在3年以下的占比47.98%;5年以上的企业数目仅占比22.3%。作为民营企业开展领先型省份的_省如此,东北三省的企业也同样表现出生存年限短的弱点,企业可持续成长面临挑战。由于受计划经济观念影响以及民营企业家自身科学文化水平的制约,传统企业管理方式的缺乏之处随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和企业的开展壮大逐渐显露,具体表现在:第一,企业家缺乏战略管理理念。面对快速变化且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东北地区多数民营企业家仍以

14、静态的观点来看待企业战略,对外部环境的洞察力和适应力较弱,缺乏前瞻性战略规划能力,企业由于无法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第二,决策制定不科学。由于多数民营企业表现为家族式管理,企业的关键权力均给予家族组织的核心成员,因此企业决策制定的主要依据通常来源于民营企业家个人远见和决断或者亲属意愿,缺乏来自内外部有效的监控反应和制约,决策民主性不够。加之,大多数企业家缺乏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知识和风险躲避意识,导致所做决策往往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生产经营决策与市场实际需求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第三,企业职能设计不平衡。大多数民营企业轻视了战略规划、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建设,导致企业组织结构不完善、各项职

15、能不健全。第四,营销观念陈旧。对市场营销的狭隘理解以及营销思维的陈旧使民营企业存在盲目追求销售指标、不考虑投资回报率、不重视市场调研、生搬硬套其他企业的营销模式等问题,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强。在2020年第_届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榜单中,东北地区上榜的民营企业仅有6个(_省2个、_省3个、_省1个)。 (四)人才外流,民营经济开展缺乏人才保障 人才是企业创新和开展的重要载体,民营经济开展需要充足的人才保障。然而,近年来东北地区民营企业在人才获得和保存中处于劣势地位,成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开展的桎梏。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全国13个省份人口在全国的占比下降,其中,

16、黑、吉、辽位居倒数前三,其占比分别下降了0.6、0.34和0.25个百分点。2020年,东北地区总人口跌到9851万人,比十年前减少了_万人。东北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大量流失,并且流出的劳动年龄人口以高技能人才为主,导致开展民营经济所需的科技人员、技术工人、营销人员等人才紧缺。造成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匮乏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人力资本投资缺乏,人才培养力度不够。近年来,东北地区教育经费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从经费来源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最大,每年均占总教育经费的80%以上;其次是事业收入,该局部占总教育经费的比重也逐年增长;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等外部投资较少,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如表1所示。20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