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知识点语文必修一总结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067673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知识点语文必修一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知识点语文必修一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知识点语文必修一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知识点语文必修一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知识点语文必修一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知识点语文必修一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知识点语文必修一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知识点语文总结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重要字音: 沁(qn)园春 百舸(g) 峥(zhng)嵘 寥廓(ku)挥斥方遒(qu)漫(mn)江 携(xi)来 浪遏()飞舟多音字: 汗水 可汗 数字 数典忘祖 数见不鲜重要字形: 沁香 分泌 谩骂 漫江 惆怅 为虎作伥 苍茫 沧桑 阻遏 碣石 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近义词辨析: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

2、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2诗两首重要字音: 彷(png)徨 寂寥(lio) 惆怅(chng)凄婉(wn)颓圮(p)青荇(xng)浮藻(zo)长篙(go) 漫溯(s)斑斓(ln) 笙(shng)箫多音字: 看守 看见 遒劲 有劲 着迷 执著 装载 记载 悄悄 悄然重要字形: 彷徨 惶然 惋惜 哀婉 彷徨 牌坊 惆怅 稠密 丝绸 追溯 朔风 挑衅 河畔 斑斓 无耻谰言 波澜 颓圮 祭祀 杞人忧天重要词义: 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近义词辨析: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

3、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课)A“那榆阴下的一潭”明明是清泉,诗人偏说不是,而把它想像成“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一方面写出梦之美,梦之虚幻,另一方面,也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寻梦的描写。B诗人用“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把梦具象化,把抽象的诗意化为具体的形象,非常生动。C在充满诗意的地方诗人竟然不能放歌,是不可遏制的离情使诗人陷入沉默。D最后一节将“轻轻”换成“悄悄”,这些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并把浓烈的诗情化为一种潇洒。3.对雨巷的赏析,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4、A.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B.“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C.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D.诗人把自己苦闷彷徨的心态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4.对雨巷这首诗歌表现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 这首诗歌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B. 本诗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

5、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C. 本诗反复出现的“丁香”意象及其蕴藉的特定情感元素,借鉴了古代吟咏丁香名句,如李煜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D.在本诗中,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女郎、独行者等,编制出雨中江南小巷一隅的画面,具有传统文化的气息与古典美。3.大堰河我的保姆【基础知识】重要字音:青苔(ti)荆棘(j)火钵(b)忸(ni)怩 麦糟(zo) 炖 (dn) 肉 团箕(j) 凌侮(w) 叱(ch)骂多音字: 瓦菲 菲薄 泥巴 拘泥 漂泊 湖泊 青苔 舌苔重要字形: 碾碎 辗转 堤堰 揠苗助长 偃旗息鼓 凌侮 陵墓 棱角 忸怩 纽扣 枢纽重要词义: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给别人,换取

6、一笔钱,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凌侮:欺凌,侮辱。 近义词辨析: 养育:抚养和教育。 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课A)A诗人的感情,由一个狭小的范围,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天地。B诗人希望得到世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样的乳儿在感情上的共鸣。C诗人仇恨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社会,想号召人们起来斗争。D诗人的感情,融会世界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一样的乳儿的感情。2.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 B)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却是农民的儿子。B“我”和大堰河的

7、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D“我”不忘养育之恩。3. “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是为了说明(D)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B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C“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去联系。 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4.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段? (C)A排比 夸张 重复 B对比 重复 拟人 C重复 排比 对比 D借代 对比 排比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8、 (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 .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9.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10. 不敢倍德 (“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1.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可不蚤来 (“蚤”通“早”)13. 距关,毋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5.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

9、礼品)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10.断其左股 (古义:大腿)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

10、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7函封之(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 8 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11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12 箕踞以骂曰(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 其人居远(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 14 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5 进兵北略地(北:名词当状语,向北) 16群臣怪之(怪:意动用 法,认为奇怪)17籍吏民(造

11、户籍册或登记) 18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9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用刀割刺) 20道芷阳间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21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22 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词作状语)23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24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25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26 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7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使活) 28从百余骑(从:使动,使跟从)29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四、一词多义:1、鄙 : 越国以鄙远 (边邑,边远的地方)

12、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村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 鄙俗)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 孔子鄙其小器(鄙薄 轻视)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自谦之词)北蛮夷之鄙人(鄙陋 鄙俗)2、敝: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 敝人(谦词)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敝帚自珍(坏,破旧)3、兵:不得持尺兵(兵器) 不及召下兵(士兵)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兵器,武器) 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武器) 故上兵伐谋(用兵的策略 )4、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辞)王粲长于辞赋(文体的一种)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辞别,告别,离开)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

13、辞(审讯,审问 ) 一言半辞 (言词、话)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但,只是,不过 )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三顾臣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大行不顾细谨(考虑)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却)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念 ) 终已不顾(回头)6、见 :秦王必喜而见臣( 召见)而燕见陵之耻除矣(表被动)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会见)图穷而匕首见(现,露)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引见,使见)而其见愈奇(看见的东西) 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偏指动作一方,我)7、举 :愿举国为 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 今亡亦死,举

14、大计亦死(举行,发动)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推荐,推举)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 领)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拿)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举起,抬起) 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都)8、穷:图穷而匕首见(尽,完)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穷尽,完结)穷则独善其身(困窘,处境困难) 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尽头)9、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如果)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仿佛若有光(好像) 若入前为寿(你)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 彼与彼年相若也(相似)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这,这样)10、胜: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受得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