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3067376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验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验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实验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实验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科第一次段考测试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班级 座号 姓名 一、基础积累(23分)1默写填空:(8分)(选择最有把握的4题填写,每空2分。)当年万里觅封侯, 。 (陆游诉衷情)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客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杨柳依依。 (采薇)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朝天子咏喇叭中描写喇叭、锁哪特点的句子是 。2下列各组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讪sn笑 差chi使 踌ch躇 懵mng懵懂懂B陨yn落 蹒跚p 晶莹g 唾手可得 tuC狼藉j 隘y口 琐屑xio 喋喋不休diD簌s簌 叱c

2、骂 忸ni怩 立锥之地 zu3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触目伤怀 变卖典质 情育于中 背乡离井B俯拾皆是 呆若木鸡 文质彬彬 寄人篱下C顽固不化 不能自己 热泪盈眶 豪不迟疑D举止庄重 赐予力量 不实质词 大声急呼 4选择合适的句子填入下列横线上。( )(2分)假如,你嫌这里太朴素了,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竹。_;_;有雨,给你平添一番清凉;有雪,那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风无月,无雨无雪,竹影微动,也令人心旷神怡。A、有月,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有风,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B、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有月,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C、有月,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风

3、;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D、有风,你可以领略窗上迷离的竹影;有月;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5下面各组句子在表意上有明显差别的一项是( )。(2分) A、传说八路军差一点把城攻破。 传说八路军差一点没把城攻破。B、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误。 每个人都难免不犯错误。C、老王未免太不会讲话了。 老王不能不说是不会讲话。D、这地方好不热闹! 这地方好热闹!6下面的句子不成对偶,请改动下句,使它们组成一组对偶句。(2分)上句:看社会知国情坚定报国志下句:放眼瞻望未来,明确自己肩负的重大任务,使自己的爱国心越来越增强。改动: 7科代表在清点作业时发现刘盼盼没有交作业,就催她快点交,刘盼盼对科代表说:“未成年

4、人保护法提出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依法不交作业了。”如果你是他的同桌,请你结合法律条文说说她该不该交作业。(2分)你说: 8名著阅读(3分) “豫州当是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其中的“豫州”“卧龙”分别指谁?本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个情节? 二、阅读理解(47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0题(6分)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

5、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9“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中的“聪明过分”是什么意思?(3分) 10如何理解“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中的“漂亮”一词?(3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3题( 10 分)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麽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除了“黄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边儿。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後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

6、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拿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麽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对於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侯,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

7、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於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11简要概括选文回忆了母亲

8、生前的哪两件事情: (6分)12找出第二段中说明作者思想历程的语句:( )( )“逐渐理解了”( )立下誓言( )(2分)13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句中作者“难解”是因为自己年幼时不懂事,不理解母亲生活的辛酸悲苦,“易解”是指年长后终于明白了因为家境贫困,儿子远离,母亲受尽苦难,所以无从笑起。B句反映了母亲既希望孩子到远方去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又牵挂孩子,希望他留在自己身边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儿子深深的牵挂和思念。C句表明由于儿子始终不回家,母亲思念过度而含恨离开了人世。D句作者认为回报母亲的爱是至高无上的,表达了作者的悔恨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浓厚感情和

9、做儿子未能尽孝的自责心情。(三)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7 分)父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摩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老天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酸酸的

10、,直到父亲湿淋淋地回来。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_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人老了就怕得这病。这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

11、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的看我,然后转过头去。1985年暑假,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_中突

12、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1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4分)A慈祥 B慈爱 C矇眬 D依稀15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二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4分) 16“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17“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却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3分) 18 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