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十二五”信息化规划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3066504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8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门头沟区“十二五”信息化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门头沟区“十二五”信息化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门头沟区“十二五”信息化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门头沟区“十二五”信息化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门头沟区“十二五”信息化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门头沟区“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头沟区“十二五”信息化规划(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市门头沟区“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门头沟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一年十二月目 录序言1第一部分规划背景2一、“十一五”回顾2二、历史机遇4(一)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战略机遇期5(二)信息化成为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催化剂5(三)信息化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助推器5(四)区域合作为门头沟区信息化发展提供新视角6(五)打造“智能门头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6三、面临挑战6(一)信息化为打破区域空间局限身兼重任7(二)信息化对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意义深远7(三)信息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任重道远8(四)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压力前所未有8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10一、指导思想10二、指导原则

2、10三、发展目标12(一)总体目标12(二)具体目标12第三部分主要任务15一、以整合为中心15二、全面促进四个转化16(一)促进“经济发展低碳化”16(二)促进“服务政府高效化”19(三)促进“社会管理精细化”23(四)促进“基础设施智能化”25第四部分重点工程27第五部分保障措施32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体系32二、推进信息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32三、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机制32四、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33五、大力推行信息化服务外包制度33六、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33七、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33八、加强信息化规划的实施与保障34九、做好各级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工作34附件

3、一 名词解释35附件二 规划依据40序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化并举”、“两化融合”是新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判断和战略选择,明确了我国信息化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我国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门头沟区秉承北京市经信委“强政、惠民、兴业”三大主题,立足门头沟区区情实际,借助门头沟区信息化建设的后发优势,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信息化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丰硕成果。“十二五”时期,门头沟区将处于“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产业生态化、服务均等化”战略转型向跨越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

4、信息化将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门头沟区 “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门头沟区电子政务三年发展规划、门头沟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框架思路,根据市委、市政府“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 的战略部署和建设世界级城市的宏伟目标,按照门头沟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和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定位要求,把握门头沟区信息化发展“起步晚,起点高”的特点,从门头沟区信息化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本规划。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 “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市门头沟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期,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明确提出

5、打造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的总体思路,确立了“一带、两线、三点”的空间发展布局和以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成功被授牌为北京市四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之一,初步确立了招商引资模式,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全区域覆盖,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初步建立了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经济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随着门头沟区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门头沟石龙经济开发区作为北京市四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之一,逐步深化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合作,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基础,并启动与西城区产业共建基地项目

6、,开始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也进一步推进了门头沟区电子商务产业的升级;旅游作为门头沟区发展的重点产业,旅游信息化也处于重要位置,目前门头沟区旅游信息网和旅游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已初见成效,以景区实时监控、风力、气象、人员信息采集和管理为手段和以各景区旅游人数实施存储和最佳流量控制为主要应用的旅游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模式在全国具有代表性,为门头沟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信息化支撑;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潭柘寺镇平原村、龙泉镇琉璃渠村等23个市级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农村“数字家园”,建立了爱农网以及爱农信息驿站13个,面向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信息化宣传普及服务。在清水镇和斋堂镇开展了

7、农村数字广播服务,面向全镇所有农村播放数字广播信息,农村三资管理系统实现了村账镇管,健全了农村财务管理体系。现代化农业发展扎实推进,创建了“门头沟区农村经济决策信息系统”,实现了与市级“221信息平台”的对接,建立了多个农产品宣传网站,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门头沟区蝴蝶养殖专业合作社、京白梨产业协会等2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了互联网宣传服务网站,实现了企业行业宣传推介,促进了特色经济快速发展。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建设迈上新台阶。初步形成了以门头沟区信息网和门头沟区电子政务专网为核心的内外网应用框架。全区约80多家单位依托区公用信息平台开通了门户网站,形成了以“北京门头

8、沟”门户网站为核心,与各部门、镇(街)门户网站及多家机构网站相互链接的网站群,成为市民知情办事的重要载体和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窗口;建立了面向门头沟区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政务内网门户,搭建面向政务工作的“一站式”办公平台,整合区内OA系统、邮件系统、网上审批系统等一系列系统,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提供了办公自动化平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电子政务网络的使用率;全区已经完成或正在开展建设的信息管理系统共计60余个,涉及到公共服务、经济管理、行政监察、社会监管、内部办公、视频会议等政府业务的各个方面;初步梳理形成法人单位、自然人口、宏观经济、内部公文、档案资源、电子图书、舆情监测、

9、政情汇编、经济信息、视频资源、监控资源、法律法规、VOD等十三类数据容量达1.5G的政务信息资源,初步搭建数据交换平台、资源目录系统、人口库、法人库、内容信息库、机关用户库、公共组件系统、宏观经济库和资源共享绩效评价系统,已完成13个委办局的资源共享接入。其中:人口、法人基础信息库采集了86701条农村人口基本信息,7695条法人数据。随着一系列金财、金盾等“金字头”信息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了部门内的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建立了市、区、镇(街)三级平台,初步构建了门头沟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社会事业信息化呈现新景象。以公众服务为重点,社会事业领域信息化应用取得较大突破,逐步在全区100个社区

10、普及推广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96156服务热线),全天候为辖区居民提供信息咨询、业务办理、报修求助、上门保洁等综合性服务,同时,依托北京市社区服务热线呼叫系统,建立了集社区服务网络系统、热线呼叫系统、短信网络系统“三合一”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全区“校校通”工程已全部完成,区教委建设了北京市首家区县级远程教学电视台,为农村及偏远地区输送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了社会实践大课堂系统,为在校学生提供德育建设教育基地。远程教育、远程培训等正逐步推进,基本实现了教育管理的网络化与数字化;门头沟区实施了区医院急诊综合楼等一批重点医疗卫生设施改造,开展了创建健康社区和卫生村,其中计生委

11、计生孕检系统在09年实现对全区1400多名孕期妇女健康监测及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已初步建成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在内的基础通信体系,建成了宽带IP城域网,开展了广播电视网的双向改造,实现了集图像、数据、语音为一体的高速信息传输,初步形成了大容量、高速率、覆盖全区城乡的基础通信网络。全区信息网从主干带宽100M提高至1000M,国际出口带宽从30M提高至200M;移动无线网络快速发展,2G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区所有村庄和道路,3G网络已覆盖主要村镇、国道、景区, 800M无线政务网已初步建成;广电网络骨干光缆872公里,通达全区178个行政村和100个社区,有线电视用户8万户,

12、城区入网率85%,乡镇入网率60%,开展了双向网改造工程,完成有线电视双向传输改造用户37200户;电信网光缆线路覆盖全区城乡,光缆长度1422.27皮长公里,固定电话用户94090部,全区63%的居民均能享受到网上浏览、电子邮件、网上交易、远程教育等信息服务;全区教育系统已建成教育城域网,建成校园网和局域网60余个;电子政务专网已经接通我区全部委办局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全区交通路网体系基本形成,完成全区多条路网建设工程。硬件方面建设了新机房,添加了入侵检测设备、异常流量管理设备杀毒软件、网络安全设备,实现了网络核心设备冗余的建设。二、 历史机遇“十二五”时期,是门头沟区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13、,是门头沟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城乡统筹、实现区县功能定位和建设国家生态区的重要时期,是门头沟区加快区域经济转型、提速西部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着力打造集休闲旅游胜地、高端商务新区、山水宜居新城、首都生态屏障为一体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中心的发展关键阶段。加快门头沟区信息化建设步伐,使信息化成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手段,提高民众参与积极性,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必要手段,信息化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一) 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战略机遇期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为门头沟区经济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提供了历史机遇。信息化是

14、未来北京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将全面融入城市管理、区域经济、社会服务、应急预警等各个领域。随着北京市加快建设世界城市,同时必然要求城市发展空间向郊区扩展,门头沟区地处西长安街延长线和西部发展“一轴一带”交汇处的独特区位优势,是建设首都西部综合服务中心的有利保障,也是北京市城市信息化建设辐射地域。“十二五”时期,借着北京市信息化建设的东风,全面提升门头沟区信息化水平,逐步成为门头沟区加速发展的新手段。(二) 信息化成为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催化剂2005年,门头沟区被确定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发展低碳、生态、环保型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优势。为全面落实区域功能定位,转变过去粗放型到精细型的经

15、济发展模式,全区实施了“生态立区”战略,加强了生态修复工作和产业转型力度。根据门头沟区低碳高端产业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信息化、信息服务业与田园式旅游、现代农业、沟域经济、水岸经济等领域融合,深化软件和信息产业的应用,逐步实现门头沟区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三) 信息化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助推器随着北京市“三个北京”战略的实施,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的发展态势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门头沟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修复科技示范区定位是落实“三个北京”的重要体现。石龙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永定滨水商务区、门城生态商务区、龙泉休闲商务区和三家店旅游文化休闲区)、未来科技城、首钢搬迁调整区域、十八条沟域经济示范基地的建设,都对门头沟区政府在区域拆迁、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社区服务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门头沟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水平,是门头沟区社会事业建设的迫切需要,信息化手段将助推社会全面发展,逐步渗入到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事务办公、教育等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四) 区域合作为门头沟区信息化发展提供新视角门头沟区与其他区县的区域协作,有利于实现合作共赢。西南五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