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简单版(三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306613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简单版(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简单版(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简单版(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简单版(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简单版(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简单版(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简单版(三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简单版电子健康档案中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等内容。健康档案信息主要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体检记录和疾病调查记录,并将其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管理。今后,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中还可增加健康评估、健康指导等功能,跟踪健康状况走势。_年新标准规定的五类电子健康档案将会实行标准化,它们分别是:个人基本健康信息档案、疾病控制档案、妇幼保健档案、医疗服务档案、社区卫生档案。此标准化的实行,使我国的个人健康档案更加统一和规范化。统一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健康信息共享,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一、居民健康档案(及电子健康档

2、案)是记录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资料,是对居民进行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应设健康档案室和档案柜专门存放。有专(兼)职人员管理、维护,档案放置有序,取用方便。二、居民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居民接受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变动情况,都应在健康档案(含电子档案)中及时记录。三、使用健康档案要细心、爱护,用后及时放归原处,防止丢失。辅助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保持健康档案完整无损。四、居民健康档案不可外借,也不准其他人员查阅。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的人员,应保护居民个人隐私,不得随意泄露档案中的信息。五、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区级健康档案数据中心,查阅居

3、民电子档案应设置分级权限和_,保证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六、应定期分析、利用居民健康档案记录的信息,评估居民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针对危险因素和健康问题,制定、实施并调整干预计划或治疗措施,管理、维护居民健康。七、健康档案室及档案柜应具备适当的防尘、防晒、防潮、防火、防蛀、防鼠等防护设施。健康档案室或档案柜中,不存放其他无关物品。八、建档居民住址变更的,迁出与迁入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应做好居民健康档案(或电子档案)的转出与接收,保证居民健康管理的连续性。九、建档居民发生死亡的,应在其档案(或电子档案)做好相关记录,整理装订后,按死亡年度分卷另行存放(电子档案也要妥当保存)。进行_位编

4、码制记者从会上获悉,国家将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_位编码制,同时将建档居民的_号作为统一的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下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_位编码解疑第一段为_位数字,表示县以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统一使用_行政区划代码(gb2260);第二段为_位数字,表示乡镇(街道)级行政区划,按照国家标准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_14-_);第三段为_位数字,表示村(居)民委员会等,具体划分为:001-099表示居委会,_-199表示村委会,901-999表示其他_;第四段为_位数字,表示居民个人序号,由建档机构根据建档顺序编制。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简单版(二)1.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

5、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由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居民建立,并根据服务提供情况做相应记录。2.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应当齐全完整、真实准确。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及使用健康档案时,要符合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3.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及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组成。具体内容和方法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_年版)有关要求。4.健康档案统一存放于村卫生室,要做到一人一档一个编号、一户一袋、一村一柜一个档案保管室,确定专人管理。5.档案管理质量考核,采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半年一考核,县对乡

6、镇一年一考核,并不定期进行检查评估。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或机构变更时,由乡镇卫生院监督移交给相应人员或机构。6.档案管理相关责任人,在健康档案的调取、查阅、记录、存放等方面要遵守相关规范。居民健康档案一经建立,要为居民终身保存,要遵守档案安全制度,不得造成健康档案的损毁、丢失,不得擅自泄露档案中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隐私信息。居民健康档案不得转让、出卖给其他人员或机构。7.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调取查阅居民健康档案,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借用必须登记,用后及时收回。8.做好健康档案的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健

7、康动态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保健、医疗和康复等服务,实现对居民的健康管理。9.健康档案要定期整理,动态管理,不得有死档、空档出现,每月进行一次更新,对辖区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评估。10.居民健康档案存放要做到“十防”(即防盗、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泄密)工作。慢性病管理制度1.按规定成立慢性病科室,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辖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慢性病年度工作计划、方案,年终写出。2.对辖区慢性病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3.对居民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4.针对

8、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定期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编制宣传资料、测量器具。5.对本辖区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控制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做好记录。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门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1、本县乡(镇)、村两级卫生院、所门诊实行免费为_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本区域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2、所属内、外、妇科、中医门诊等科室,把_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3、对发现的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患者报告卡,交慢性病管理科医生建档管理,并向患

9、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4、责任医生对辖区掌握的高血压病人按照高血压病人管理的要求,纳入规范管理。5、乡(镇)慢性病管理医生定期对所辖区域病人首诊测量血压进行检查落实,并列入对村医考核范围。老年人保健工作制度1.按要求建立老年人保健管理科,设专(兼)职人员负责老年人保健工作,建全网络,按年度制定工作,年终写出总结2.负责辖区内_岁以上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调查和登记、建立健康档案工作。3.对在乡村居家养老为主的老年人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及精神慰籍、舒缓治疗服务。4.对有高危行为的老人,进行健康指导、进行行为

10、危险因素干预。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和饮食、运动、用药、合理就医指导。5.每_个月入户走访一次辖区登记在卡的老年人,及时掌握老年人变化情况,随访率达_%以上。6.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等指导。动员老年人参加村里组织的健康活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乡镇、村委、监护人三级管理网络,制定,定期召开例会。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简单版(三)1、加强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健康档案要采用统一表格,在内容上要具备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严肃性和规范化。2、建立

11、专人、专室、专柜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安全。居民健康档案要按编号顺序摆放,指定专人保管,转诊、借用必须登记,用后及时收回放于原处,逐步实现档案微机化管理。3、为保证居民的隐私权,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在病人转诊时,只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4、健康档案要求定期整理,动态管理,不得有死档、空档出现,要科学地运用健康档案,每月进行一次更新、增补内容及档案分析,对辖区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总结报告保存。5、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十防”(即防盗、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_)工作。6、达到保管期限的居民健康档案,销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和办法,禁止擅自销毁。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