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065961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与价值观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多媒体教学课 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讲授新课:一、二氧化碳(板书)(一)物理性质活动探究:倾倒二氧化碳现象: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分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也不支持燃烧。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

2、性实验现象:塑料瓶变扁了分析:CO2溶于水后,瓶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扁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1.977g/L为 空气的1.5倍3、溶解性: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4、干冰的升华:气体的C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放映干冰升华的录像: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讲解: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二)化学性质(板书)1、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与水反应活动探究:编

3、号1234操作石蕊 +稀醋酸石蕊 +水石蕊 +CO2石蕊试液+ CO2加热现象紫红紫不变色紫红红紫分析结论:(1)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2)水不能使石蕊变红,CO2也不能使石蕊变红;(3)CO2与H2O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4)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反应方程式:跟水反应:CO2+H2O=H2CO3 碳酸的分解:H2CO3=CO2+H2O3、与石灰水的反应:CO2+Ca(OH)2=CaCO3 +H2O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讨论: 为了使抹石灰浆的墙壁尽快干,人们常常在室内生个火盆,这是为什么呢?那为何在刚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答: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当生炭火盆时,

4、炭与点燃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Ca(OH)2接触,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水,刚开始时由于有水的生成,而且来不及蒸发,所以看上去墙壁反而潮湿,过一段时间,水分蒸发掉,墙壁就干了,整个化学方程式如C+O2= CO2 CO2+Ca(OH)2=CaCO3+H2O(三)CO2对生活影响1、做灭火剂: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2、做致冷剂 人工降雨3、工业原料(四)CO2对环境的影响1、温室效应(1)产生: CO2 、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2)危害3)防止措

5、施:阅读课本总结:略作业:新学案教后:第二课时 一氧化碳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 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2、导入新课: (情景设计) 从一氧化碳的毒性导入3、讲授新课:分析: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给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板书)1、物理性质(板书)提问:二氧化碳具有哪此物理性质?阅读:课本第79页小结:列表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2、化学性质(板书)(1)可燃性(与氢气、二氧化碳比较)展示:多媒体动画实验6-7观察: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6、浊的气体。原理:2CO +O2 = 2CO2小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应检验气体的纯度。讨论: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氢气?(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与氢气、碳单质比较)展示:多媒体实验6-9观察: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理:CO +CuO= Cu +CO2 分析:对比氢气与氧化铜;碳单质与氧化铜的反应,判断反应类型。并分析装置的不同。3、一氧化碳的用途(板书)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说出用途。小结: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燃料高温= 3CO + Fe2O3 2Fe + 3CO2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

7、(板书)点燃点燃= 2CO + O2 = 2CO2 高温= CO2 + C 2CO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板书)阅读:课本第117页讨论:(1)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2)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在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3)有人说他不会煤气中毒,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种说法对吗?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板书)讨论: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如何处理尾气,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请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进行改进。总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差异,一氧化碳与氢气性质的相似性。作业:课本第100页第1、2、3题,学习指导与训练第教后: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8、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课题名称 学习目标 教学策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 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4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它的化学性质并不难掌握,相对来说学生对一氧化碳的了解并不多,另外两者性质的巨大差异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难度,建议在二氧化碳的教学中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为主,一氧化碳的学习则通过教师边实验边与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对比,同时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来掌握。1. 课前由学生尝试设计一份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报告(形式不限),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完成二氧化碳性质

9、的探究实验实验6-3、实验6-4、实验6-5、实验6-6,并填写学生自己设计的探究报告。对设计有新意的探究报告可以在同学中传阅或张贴。2关于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在阅读课本以及有关信息库的知识后,采用讨论的形式分析二氧化碳的功过,归纳二氧化碳的用途。展示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的实物,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 教师可对实验6-8作简单说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力的200倍;完成实验6-9后,可与碳还原氧化铜进行对比,总结出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碳的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4指导学生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巩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5能力训练:对课本上的部分习题进行讨论

10、。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对比后,分析造成性质巨大差异的因素是什么?从而得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结论。利用所学知识,归纳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交流信息等,就温室效应写一篇小论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 a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了解温室效应。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知道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 2、通过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结构、性质、用途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识方法。 3、通过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实验准备 】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稀醋酸、紫色石蕊溶液、蜡烛、稀盐酸、用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小花、一氧化碳、氧化铜、水。 &n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