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发问的精神_教案 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06567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发问的精神_教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7发问的精神_教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7发问的精神_教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7发问的精神_教案 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7发问的精神_教案 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发问的精神_教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发问的精神_教案 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 发问的精神词语学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3个生词的音形义,并能用重点词语组词造句。2.(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课后巩固练习的方法进行。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词语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会话以及工具书的使用技巧。教学重点:掌握本课词语的音、形、义。教学难点:使用重点词语组词和造句课型、课时:新课,一课时教学手段:pp、教材教学方法:讲解法、模仿法、启发式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请大家谈谈,你自己的父母是怎么样一个人?二、讲授新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抽读词语,小组读词语。、教师领读词

2、语,每词语三遍。3、学生齐读词语,然后小组读和个人读。4、板书词语,重点词语的含义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组词、造句,再将句子板书在黑板上。三、词语讲解:1见识 接触事物,扩大见闻:见闻;知识如:到各处走走,见识见识也是好的。长见识见识广。 头发长,见识短. 吃亏长见识他见识非常广博,所以他在常识竞赛中获胜. 我认为他有一定的见识。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正直的人就是有见识的人。同义词眼光 见地 眼光 观点 看法 见解 主见2.审问 审讯如:一开始审问的时候, 他什么也不说. 审问正在进行。这次审问延期三个星期再继续.3。失事 发生意想不到的不幸事情如:失事船只| 营救失事船只|失事现场清

3、理人 这次飞机失事中只有一名幸存者. 失事容易,得事艰难.同义词误事 出事4。忍心 :内心残忍;硬心肠:如:忍心害人|忍心抛妻弃子。他看起来善良得好像连只苍蝇也不忍心伤害.5可贵 :值得珍视或重视:如:难能可贵可贵的品质 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人们直到失去健康,才知道健康的可贵。 你身上最可贵的宝石,是群众对你的信任。声誉比金子更可贵.井干才觉水可贵 沙漠里的水点滴都可贵同义词难得难过 珍贵 宝贵.拥护 保护;卫护赞成并全力支持:如:拥护百姓,子养万民。拥护宪法|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我衷心拥护这种理论。 我拥护逐步改革的政策。同义词-附和 赞同 赞成称赞 支持 反义词-反对7。一味 一向:单纯

4、地;一意地:如:一味迁就|他谁的话都不听,一味胡闹。如果他一味这样下去, 他将一事无成 不要理睬他的话,他一味撒谎她坚称自己绝不会一味地追随时尚。景仰 佩服尊敬;仰慕如: 我十分景仰先生的为人. 我们十分景仰这位老人.这个世界需要英雄让人们景仰同义词-敬慕向往 爱慕仰慕 憧憬 敬仰 瞻仰仰望反义词-鄙视 轻视佩服9伪 虚假 ;不合法的如:伪币|伪令。伪造|伪选。伪君子总爱怀疑别人的诚实。 伪装聪明的人,最难成为聪明人。 虚伪者往往能言善辩.1。切实 1.切合实际;实实在在。 如:他的话听起来不切实。共度患难能够切实地加深你们之间的关系。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切实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虚妄的欲望会

5、将切实的理想打得粉碎. 印度同义词实在确切 确实 准确 的确真实 反义词浮泛 虚浮 1.比比皆是 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如:好人好事,比比皆是。沿街叫卖的小贩发展成小商人的故事比比皆是同义词 屈指可数 无所不有 漫山遍野 车载斗量 反义词 一无所有 12墨守成规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如:他们乐于墨守成规。他缺乏首创精神, 墨守成规地办一切事情 他事事墨守成规同义词故步自封 食古不化 反义词-推陈出新 除旧布新 随机应变小结:本节课我们一共学习了36个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特别是动词及形容词是

6、本课的难点,需要同学们在课后多加练习。作业:第七课 发问的精神初学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培养默读能力。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办法达到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学习和发扬勤于发问和勇于发问的精神。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能根据课文回答问题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突破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教学手段:PT,插图教法:引读法、讲解法、启发式、问答式学法:自读自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新课、一课时教学

7、过程:一、导入课题1。那位同学谈一下发问的精神的可贵呢?(板书课题:第七课 发问的精神)2学生齐读课题。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首先教师范读,然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齐读式、分小组读)。 ()把不认识的字、词勾画出来。()标出每一自然段的序号。(3)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谈自己的体会,有多少说多少,教师多加鼓励.()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2。预设问题,然后逐段讲解:)为什么说日常事物中有很多道理?怎样发现?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包含有很多的道理,大家因为时常见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都觉得那些事物平淡无奇,不足介意,其实这一

8、点损失,我们勤于发问来发现这一问题.2)“万有引力”说是谁发现的?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去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影响了好几个世纪的人类思想.)蒸汽机是谁发明的?壶水开沸,谁不常常见到?却只有瓦特把他当做问题研究,因此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受益无穷.)只靠书本和老师讲解,就能掌握知识和道理吗?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家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世界天天在进步,求知识明道理,不光是懂得了,记住了就算完事.三、课文小结:本节课以阅读课文为主,要求学生基本上理解课文大意,并且能够按照课文顺序复述课文大意,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复述要点:论点-论证(正、反两个方面)结论。

9、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五、板书设计:第七课 发问的精神)为什么说日常事物中有很多道理?怎样发现?2)“万有引力”说是谁发现的?)蒸汽机是谁发明的? 4)只靠书本和老师讲解,就能掌握知识和道理吗?第七课 发问的精神深学课文(第三课时)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并能复述课文。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学习和发扬勤于发问和勇于发问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结构和重点句型教学难点:使用重点句型造句.突破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教法:

10、引读法、讲解法、启发式、问答式学法:自读自悟法、讨论法课时安排:新课、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谈一谈发问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提醒归纳总结,然后熟读课文并介绍课文结构。)二、课文结构全文共13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用讲道理,打比喻的方法主动地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第二部分(4自然段)通过举例论证从正面论证发问的精神可贵.分三层。第一层(4)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进步,研究的动机.第二层(57)以三位名人为例,说明发问的精神的可贵。第三层(8)举例后归纳小结。第三部分(9-13自然段)总结全文。可分三层。第一层(9)引出反面论点:知识和道理

11、,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何必多问!第二层(10-12)分三个方面讲道理,逐层深入地分析反面论点不正确.第三层()归纳小结。(2)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正方两个方面的论证,说明了发问精神对研究学问与安排生活的重要作用;作者把发问的精神比喻为开启“珍奇”宝库的钥匙,表达了作者重视求学发问的治学思想.(3)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第七课 发问的精神口语交际(第四课时)学习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按照话题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用汉语会话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教师把话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交际会话.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

12、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点:用话题引导学生开口说话教学难点:进行交际会话。课型、课时:口语课,一课时教学方法:引导法、模仿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用交际话题内容来导入新课.1你对上网是怎么看的?2说一说童年的记忆。二、 按照话题进行对话:把话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话题:1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2勤学好问是学习品质优良的表现,在你的身边有这种人吗?介绍一两件发生在你们身边的具体的故事.三、小结:本课通过口语交际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经常使用汉语,喜欢汉语。第七课 发问的精神(第五课时)听力训练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3、通过听听力材料来提高学生汉语的听力理解能力。(过程与方法):采用一边听录音一边做相关练习来完成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汉语听力能力,激发学生对汉语的兴趣。教学重点:听懂汉语材料,完成相关练习.教学难点:第二、三部分练习。课型、课时:听力训练,一课时教学手段:PT、教学光盘教学方法:采用指导法,听句子,选择正确解释,训练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播放录音导入二、听录音完成练习,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1。听句子,选择正确解释,训练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CABD;CAAD11-20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BAC;D130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DCC;CA小结:本课通过听力训练,提高了学生汉语的听力能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经常使用汉语,喜欢汉语。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