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与成语运用中考考前练习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306525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病句与成语运用中考考前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修改病句与成语运用中考考前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修改病句与成语运用中考考前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修改病句与成语运用中考考前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修改病句与成语运用中考考前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修改病句与成语运用中考考前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病句与成语运用中考考前练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修改病句部分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C.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D.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制造业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很重要。( 将“重要”改为“必要”。) B在世乒赛上,中国队曩括并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删掉“曩括并”或“并包揽”。) C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作为江河卫士。 ( 将“作为”改为“成

2、为”。)D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将“解决问题”和“深入研究”调换位置。)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B.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记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B.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

3、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记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A.通过这次培训,大家懂得了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受益匪浅。B.为了杜绝不出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C.小勇说他被骗的原因是由于轻信骗子,错输验证码造成的。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B)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

4、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课堂上,老师对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 D.初中三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工作。B.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C.21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D.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晚饭后,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C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

5、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D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语运用部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A.欣赏丹江水的浩渺,便想武当山的灵秀;探寻野人谷的神秘,就思五龙河的清幽。十堰风光美如画,怎能不让人见异思迁?B.中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仍有学生用一纸空文为自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画上句号。C.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D.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别开生面的大家。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青年一代要勇立时代潮头,只争朝夕,在伟大

6、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B.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C.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电话,有不少以诈骗为目的。D.美国采取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霸凌行径直指中国,大有挑起贸易战之势,其图谋无可非议。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五四”演讲赛场上,选手们信心十足,夸夸其谈,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B当代中学生无时无刻都要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敢于向困难挑战。 C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D在“语文主题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煞费心机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4.下

7、列各句中加点的短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A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字,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B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C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面对黄石的飞速发展,我们岂能在心中无动于衷?5.下列句子加点短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从唐诗到楚辞再到“新古典主义”,真是孜孜不倦。 B.校园艺术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C.五月的白洋淀,绿柳成荫,碧波荡漾,放眼水鸟嬉戏,听闻蛙声一片,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D.“成都名师论

8、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6.下列词语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为了是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C.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 D.春节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景陶醉。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得自己学识渊博的。B.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倾听水声,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C.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

9、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D.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不注重细节,因此,我们应有斤斤计较的精神。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D )A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了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C尝试不仅需要我们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要有变通的能力。D不法分子无视消费者的利益之交,谋取暴利。作为他们的不二法门。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A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B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创卫”高潮,经过外璃粉刷、护栏改造、路面平整等

10、系列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C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D尝试不仅需要我们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要有变通的能力。10.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A.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了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C.看看大伙都在梦想而奋斗,再看看自己的如此地消沉,顿感自惭形秽。 D.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奢侈浪费蔚然成风。1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短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C) A.因为他学习很刻苦,成绩也很理想,所以考重点大学是十拿九稳的事。B.品尝到成功喜悦的他,对

11、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C.小华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他特别激动,歇斯底里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D.最难的,不是物质生活一落千丈,而是保持高贵的心态。 12.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A.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换得的。B.在实现中国梦我的梦的伟大征程上,面对困难,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而不能自暴自弃,不敢担当。C.张晓宇彬彬有礼地对客人说:对不起,今天没有货,请你见谅。D.生长在新时代的青少年朋友,享受着党的关怀,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驰骋自己的理想。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D) A.爸爸做菜总是忘记放盐,我们吃起

12、来味同嚼蜡,不由得眉头紧锁。B.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开赛以来,球迷们天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场比赛结束后仍对球星的表现评头论足,强聒不舍,尽情享受着体坛的“豪门盛宴”。C.春节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景陶醉。 D.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B.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C.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D.这座城市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筑清风楼,与古运河相得益彰,散发出浓厚的文化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