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065098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不断增加, 但其素质提高缓慢,造成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恶性膨胀。近年来,三都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想办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分乡镇教育、培训,领办项目,劳务输出,提供服务等措施,使全县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转移。2004 年,根据国务院六部委文件精神,在省、州阳光办的关心指导下, 我县积极组织培训转移了 500 名技工, 完成今年的任务。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便民、 富民的大事, 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

2、。一、我县农村青年劳动力总体状况1、我县农村青年的规模与结构。根据全面统计,2004 年我县 14 35 岁农村青年 6.6 万余人。其中男性占53.5 ,女性46.5 。其中 17 40 岁外出务工青年占40左右,2、我县农村青年转移状况与特征。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青年转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特征之一:农村青年转移数量增加。近几年, 我县农村青年外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外出青年返回到本地,仍然从事二三产业, 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道“风景 1 线”。特征之二: 农村青年转移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在农村青年的转移中,具备初中文化的青年农民唱主角,是主力军,占到8O以上。这

3、些人头脑灵,接受新事物快,到外面闯荡见世面、学技术的欲望高,去外地谋求职业的机会大。特征之三:工业、建筑业、制造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青年转移的主要行业。在2004 年,农村青年转移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建设第一线和低层次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主要流向为深圳、东莞、广州、上海、福州、北海等发达地区,占到70以上。特征之四: 我县青年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3、农村青年转移的积极作用。农村青年向非农产业的大转移,对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

4、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第一,农村青年以其工资要求低、就业期望值不高、勤劳能干、能吃苦等特点,增强了在城市就业的竞争性,这对促使我县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推动劳动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2 第二,农村青年在城市从事的大多是脏、苦、 累和城市人不愿干的工作,而提供的是城市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家政、 医护、环卫、建筑等特殊服务,对方便城市人民生活, 适应社会化服务需要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农村青年向城镇的转移,是城乡之间劳动要素相互吸弓 l 和互动过程,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在城市扩大视野、 增长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 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 为农村的城市化、

5、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 是解决农村剩余青年就业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据调查, 外出农村青年的年平均纯收入为 3000 元左右,比全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大约高出1500元左右。同时,外出青年返回农村,又将城市的生活方式、观念及有关信息带回农村,对于缩小城乡生活差距,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消费水平与生活质量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客观上为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做了观念和物质的准备。二、主要措施( 一) 加强领导, 健全工作机构。 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我县把此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以县农

6、业局副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 3 配置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专抓此项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方案,对培训专业、人数、时间、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了年有规划,月有安排,有底数的步步推进。( 二) 、狠抓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为将我县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好, 工程领导小组认真对县内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审核,通过对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设施、培训经验的对比,认定三都县劳动就业办和三都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我县培训基地,这两个培训基地有一定的培训经验、培训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能提高培训人员素质,保证受训农民的转移就业。得到认定后, 这两个基地及时地安排人员,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购置了相

7、应的教学设备,确保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认真调研,有的放矢搞好培训近年来,我县每年都要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农村青年思想状况进行调查。从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来看:广大农村青年致富成才的愿望更为强烈,60以上农村青年认为增收无门路,其原因, 6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技术,3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资金, 他们普遍认为外出是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60以上青年希望外出务工。( 四) 实行订单培训,提高就业率。我县采取整合社会资源,借机发展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培训与就业结合的培训形式。与企 4 业的培训基地联合,由企业出就业岗位,出培训设施设备, 出技术力量,就业

8、办负责招生、教学和管理,共同建立集吃、住、教学于一体, 同时容纳几十人的培训基地, 如由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 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 深圳运发集团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创办了技工技术培训班, 取得了多名大龄农民工集体就业的好成绩。 这种培训方式是我县与外地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公司、 企业合作的硕果, 我们借助这些公司的技能设备和师资力量举办培训班,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由我县培训基地教师和企业培训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现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已招收农村劳动力学员96 名,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已招收440 名。( 五) 加强培训管理, 搞好跟踪服务。 搞好农民工转移就

9、业跟踪服务是转移农村青年剩余青年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充实完善,每个月都进行就业培训跟踪服务。首先是搞好信息服务, 一是与企业建立了信息联系制度, 经常性地了解输送的农民工的工作、 生活情况, 二是加强与乡镇就业指导站联系, 引导广大青年合理流动, 与法律服务站共同维护外出务工青年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等。 其次,是协调党政及有关部门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或在家领办项目提供政策、 资金、物资帮助。再次,营造氛围, 对外出务工青年典型、 青年星火带头人、 5 返乡创业的青年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和在报刊、 电视台等媒体上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 办法等进行大力宣传, 从而营造一

10、个为转移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服务的好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六) 运用多种方式,拓展就业渠道实现转移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我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始终贯彻这一思想, 以县场需求为导向, 以转移就业为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方法, 确保培训质量, 拓展就业渠道,使培训工作实打实, 不走过场。 为了能妥善解决参加培训人员的就业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多次深入21 个乡镇的劳务站进行调查研究,联系用工单位;其次,运用电视、广播、粘贴广告等多种传媒方式刊登信息。第三,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 把县乡村三级劳务联络捆绑在一起, 实行资源共享,打造就业平台;第四,建立培训就

11、业中心,专人负责就业工作。 针对我县属劳动力输出地区的情况, 就地为培训的劳动力找婆家, 一个人一个人的落实, 已为部分人就地找到致富的岗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 健全报帐机制,实行专款专用我县的“阳光工程”项目款由县财政局、 农业局阳光工程办共同管理,培训基地将招收的农民工进行培训, 对合格的农民工, 6 由培训基地及工程办的人员共同送达厂家,经过企业一个月的岗前培训,上岗就业,由接收企业提供签字盖章认可接收人员名单,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根据就业人员数量按比例将补助款拨付给培训基地。这样就有效地督促了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所招收的农民工的就业率。三、取得的成效( 一) 培训与

12、转移情况今年我县共培训8 期、 6OO人,完成了今年转移培训任务,就业办共转移培训536 人,职教中心共转移培训64 人,主要转移到深圳市、东莞市等,培训专业有电工电子、机械制造、驾驶员、乘务员等。其中深圳市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接收96 人,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接收440 人,深圳市运输发展集团公司接收 64 人。( 二) 农民工就业情况今年转移的60O名农民工, 主要从事首饰加工、电子设备制造和客运驾乘等行业, 劳动强度相对较轻, 而薪酬却相对高一些,据第一批赴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就业的农民工反馈的信息,他们的月工资在800 1000 元左右,由于受过一定的培训,有的农民工已升为领班、组长,

13、就业环境相对稳定。(三)效益 7 1、经济效益由于采取了系统的培训,所输送的农民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今年输送的600 名农民工全部得到就业,月工资比自行进厂就业的工人高15O 元左右,月纯收入若按最低400 元计算,600 名工人每年收入将达290万元左右。 这可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及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社会效益由于培训转移的农民工就业有保障,且收入相对较高,对其他的农民工震动极大,第二批输送进厂就业后,来报名参与培训的农民显著增加, 由于培训经费和名额有限, 我县筛选了一些素质高、 工作能力强的人员组织培训, 剩余的则输送进其他一些厂家就业。通过有效转移,增加了农民工的收入,扩大了民工的视野、 增长了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