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章子厚》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3065025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与章子厚》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轼《与章子厚》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轼《与章子厚》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与章子厚》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与章子厚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某启: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 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 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苏东坡全集注 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元丰三年(1080) 苏轼贬任黄州团练副使居此地,自号“东坡居士”。陂:梯田。豆斑 疮:形如豆斑的疮疖。青蒿:一种菊科草本植物,可用以入药。黑牡 丹:牛的戏称。【文章鉴赏】 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受极度挫折时,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严酷 的现实和纷繁的人生?或许他会颓废丧志,甘与蹇运共沦落;或许他 会强

2、作欢颜,故显洒脱,却掩饰不住心灵的失落。于是,一切自我的 价值在丧失,生命的力量在消逝,最终无可奈何地卷入痛苦命运的旋 涡。然而,宋神宗元丰二年(1 0 7 9 ),当苏轼被朝廷的一些权贵 罗织罪名,受弹劾而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面对着残酷而痛楚的命运, 他又是怎样一种态度呢?也许是兴致盎然,也许是环境的磨难炼就了他通达的性情,此时, 身居贬地的苏轼,已无种种失落、愤懑的情绪。因为他已经领悟到, 命运在无所顾忌地作弄着他,但他没有被折屈,他已用自己全部身心 的力量,对现实痛苦的人生进行淡泊而又欢悦的自我调节。他轻松而 又自豪地写信告知对方,他已亲自开垦梯田,播种稻谷,50亩的田 地,是他和患难与

3、共的妻子自劳自作的自由天地。在以往的官场生涯 里,他已尝够了冷漠、虚伪和逢迎的滋味,因而更感到劳动的轻快和 洒落。尽管耕作或许艰辛而单调,收获又是那样微薄,仅能赖以度日, 然而,正是这种富有乡村情调的劳作,弥合了他的心灵创伤,唤起他 无限自豪感:这是一块无所拘束的天地,他撒下了汗水,留下了脚印; 这是毫不依赖于他人的自我劳动,劳动的情趣在于他与自然融合成一 体,并且通过有限的对自然的征服,实现他身心的全部价值,证明了 现实生活环境中充满自信的自我的存在。仿佛在同人拉家常,说故事,苏轼饶有兴趣地告诉对方一件有趣 的事:一头耕牛发病,气息奄奄,而精于医术的牛医却诊断不出是何 病症,不知所措,还是朝夕相处的老妻懂行,对症下药,果然药到病 除。这真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然而苏轼却郑重其事地大书特书。 不难想象他命笔诉说时那种眉飞色舞的神情,那种轻松、洒脱的情怀。 他不是想以饭后茶余的琐事激起对方的兴味,而分明在倾吐自己领略 乡间生活情趣之后的轻逸、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