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研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063814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 :本文叙述了在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幼儿老师科学教育策略和方法的主要性,经过观察法、文件研究法研究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存在的问题,对幼儿园、幼儿老师及家长提出了教育策略,以提升生活常规教育的质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关键词 :小班 ;幼儿 ;生活常规 ;问题 ;策略一、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幼儿首次离开家庭接触幼儿园小班生活,往往会出现自控能力差、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差、学习习惯更差的现象,如哭闹、和同伴争抢玩具和图书、不听老师的话我行我素甚至发生破坏物品、攻击其它幼儿等暴力行为。经过长久的观察研究和对各类文件的查阅,笔者认为小班幼儿产

2、生这些不良生活常规行为的原因关键有以下几点。(一)家庭方面现在,中国虽已放开二胎政策,但当下的小班幼儿仍处于独生儿女年代的末期。幼儿在家中,由六位长辈甚至更多的人照料。家长对儿女过分溺爱、事无巨细。吃饭有些人喂、上厕全部人给脱裤子、睡起觉来有些人给穿衣服等,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们为幼儿做了她们那个年纪段应该做的事情。其结果是幼儿过分依靠家长,孩子说什么是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事事全部需要他人的指点和帮助,生活常规差。经过长久对小班幼儿的观察,我做了一份有关幼儿在家自理能力情况(独自吃饭、穿脱衣裤、擦屁股、整理玩具等)的调查,结果显示 :完全需要家长帮忙的约占65%,家长偶然帮

3、忙的约占 25%,能独自完成的仅占 10%.由此可见,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差,一部分原因是以往在家庭中随意、宠溺的教养方法造成的,因此到了幼儿园,因为熟悉的环境变得陌生和心理上的不适应,进入集体生活就会展现一个无序的状态。(二)幼儿本身方面从心理学上来讲,三岁左右的幼儿有以下心理特点。1. 易冲动。三岁左右的幼儿情感发展极不稳定,情绪易改变,自制力差,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思想比较外露,喜怒形于色。2. 好模拟。喜爱模拟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最喜爱模拟他人的动作和行为,因此看到他人做什么,也会跟着做。3. 依恋行为。三岁幼儿对父母和家庭有较强的依恋性,离开亲人的怀抱,进入陌生的环境,自然会产生不

4、适应。每位幼儿在入园前全部有各自的生活规律,相对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来说是比较自由的。幼儿一旦走进了幼儿园,就必需遵守一定的规律,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破。对适应能力较差的幼儿来说,生活规律的改变会带来不适应,再因为家长的长久“包办”,使得幼儿生活常规差,很多事情不会做,幼儿会以为很无助,在个人能力上不适应。(三)幼儿老师方面因为工作时间长、工资低、职业压力大等原因,很多幼儿老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在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差的情况下,会显得很不耐烦,在这么的环境中,不利于培养小班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再加上有些幼儿老师专业性不强、经验不足,和家长的沟通合作不到位,不能很好地了解小班年纪段幼儿的身

5、心发展特点,如此恶性循环,小班幼儿难以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二、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培养策略清楚地认识到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后,怎样最大程度地缩短入园适应期,降低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科学地培养幼儿,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为幼儿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就显得尤为主要。(一)幼儿园应采取的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 :“环境是主要的教育资源,应经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确实,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和环境发生主动的相互作用。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也主张 :环境和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孩子从客观环境中得到的任何信息全部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心能否健康成长,同时

6、,因为孩子的经验和能力有限,长久地生存于某种环境中,势必为此种环境中的行为和习惯同化。由此看来,环境会无声地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孟母三迁”的小说就诠释了这一点。所以,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国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 :“小孩生来就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围绕“玩耍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应整体计划户外可利用的空间,以尊重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为主,把部分游戏设施、器材和自然环境很好地融合起来。让环境说话,调动幼儿参加的爱好和主动性。如“大树周围的网梯和攀登架”“原地面上的沙场”,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自由娱乐,使自己的机体在和环境的接触中产生经验,提升对环境的

7、适应能力和生活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幼儿园每个班级的室内环境全部有可供利用和挖掘的资源,因为小班幼儿多以直观和形象思维为主,幼儿园应创设形象活泼、造型简单,并带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图案。区角环境中应尽可能部署当代家庭中常见的电器、桌椅、床铺等,原材料不一定要真实,但一定要存在。这些设施能够使幼儿体验熟悉的生活环境,降低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二)老师应采取的策略教育幼儿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有规律性,要当好一名幼儿老师,单凭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必需根据幼儿教育的规律进行教育工作。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幼儿发展和成长的原因多样复

8、杂,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就不可能做好幼儿教育工作,所以重视和加强幼儿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是目前幼儿教育的必定发展趋势。1. 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常规教育。首先,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有爱心、童心、耐心。 小班幼儿年纪小,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幼儿园,难免闹情绪,这是正常的分离焦虑现象。这时候,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她们相信老师是有能力把她更正过来的。然后,老师就要用爱心、耐心感化孩子。帮助幼儿立即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为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创设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其次,引领二分之一,留下二分之一给孩子,不能全部替代。小班幼儿年纪小,很多事情习惯父母替代,如吃饭、穿衣全部不能自理

9、,一味帮她们做,势必增强她们的依靠心理,不能锻炼她们的自理能力 ;而一下子让她们什么事全部做,孩子们又接收不了。要想改变这一现实状况,经过重复试验验证:引领二分之一,留下二分之一给孩子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幼儿园一日步骤中,如幼儿喝水时,孩子们全部要拿着自己的杯子接水,有的幼儿却站在那儿,不知道怎么操作饮水机,我便走过去,帮她按下开关,让她仔细看。示范过后,幼儿便学会了,老师应在此时立刻表彰她,并让她帮助其它不会操作的儿童示范。这么,经过几次经验推广,全部儿童学会了。还有吃饭时,老师组织儿童进餐结束后,收拾碗、勺的事情留给幼儿,老师要有序组织幼儿把碗勺放到指定的容器里。其它如系鞋带、系扣子等

10、,全部能够采取这种方法,效果不错。最终,多激励,少训斥。在对待孩子犯错误这一问题上,老师应注意本身的言行。孩子全部是喜爱听好话的,喜爱被人称赞,而且会从大家对她的评价中认识自己。老师对孩子要以主动表彰激励为主,批评会使孩子气馁丧气。以表彰来说,对小班的孩子多表彰部分还是能够的,正如我们通常所说的“高帽子”.即使幼儿犯了错,老师也应该以和蔼可亲、激励的口吻教育她,如批评孩子抢他人玩具时,应该告诉她玩具是大家玩的,儿童要友好相处等道理,不要简单讲“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坏”“你怎么老抢他人东西”.2.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常规教育。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轻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经常在无

11、意中记住部分事物,有意记忆的内容反而记不住,所以,小班教学活动适宜生活化、娱乐化,让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中有意无意地接触生活经验,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将生活经验渗透进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使幼儿不知不觉地接收良好生活常规的培养,效果会更加好。(三)家长应采取的策略自幼儿出生至入园,父母就陪同在她身边。我们亲切地将家庭称为幼儿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从时间上来看,家庭教育是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教育 ;从空间上来看,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及的。父母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幼儿,对幼儿起着举足轻

12、重的作用。基于以上原因,对新入园的幼儿,父母应竭尽所能,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家长的教育看法要和老师一致。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假如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去。”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为幼儿制订同幼儿园生活作息一致的时间表,幼儿要做到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过有规律的生活。家长还应教会幼儿生活的基础技能,如独自吃饭、睡觉、独自如厕、独自洗手等,锻炼自理能力。并养成不挑食、睡觉时不大声喧哗、不含小东西的好习惯。这么的常规训练往往能帮助新入园的幼儿立即适应幼儿园生活,培养幼儿良好

13、的生活常规。2. 避免家庭畸形教育,不溺爱孩子。早在 50 年前,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儿童照料过分的现象说了这么一句话 : 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父母能够用言语、行动表示对儿女的爱,但切记不要将这种爱转化为“多了”“滥了”的溺爱。卢梭在其爱弥儿一书中指出 :“假如孩子想得到什么就能够得到什么的话,她就会自认为是天下的主人,而你在最终不得不拒绝给她某种东西的时候,她就会把你的拒绝看作是一个反叛 这么,当她踏入社会时,就会以为全部人全部在反抗她们这无疑是家庭教育的极大失败。”现实生活中,父母应给孩子合适的爱,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搞过分关爱和过分保护。溺爱培养不肖子孙,这是我们全部知道的常识。总而言之,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培养,要同时从多方面进行。一切教育手段全部要遵照幼儿的年纪特点,从实际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