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062616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体制改革专辑 本期导读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纵论新形势下改革思路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渐进式改革,中国改革所遇到的难度和阻力渐趋加大,在下一步改革如何进行出现一些争论之际,3月2324日,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上,直接负责改革指导与总体协调的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在加快推进改革问题上,犹豫动摇不得,拖延迟缓不得,敷衍对付不得,从现在起直至改革目标的实现,每一年均至为关键,都是无可置疑的“改革攻坚年”,必须以更大决心推进改革。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在会上作了主题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现将主要内容进行摘录整理,以期对长沙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起到指导作用。第4期(总第

2、4期)2006年6月12日 国家十一部委敲定2006年改革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马 凯总体思路: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体制保障改革的大方向: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全正确。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改革开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基本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正因为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才实现了当代世界各国少有的高增长,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改革不到位、不完善造成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改革

3、攻坚的过程中,因为利益调整的层次较深、力度较大、涉及面广,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实际问题。但总体上看,这些都不是改革方向出了问题。恰恰相反,这些问题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改革不到位、措施不完善造成的,也只有依靠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才能够解决。中央领导旗帜鲜明的讲话表明了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温家宝总理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中央领导同志在“十一五”规划刚刚起步的时候,旗帜鲜明地再次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失时机地推

4、进改革,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的迫切性:经济体制障碍影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从微观基础看,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就现象而言,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比较粗放;过分依赖数量扩张,热衷于铺摊子、占地盘;产品结构层次低;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规模小而散,整体竞争力不强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都与企业改革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有关。这不仅需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也要自觉推进体制创新。从市场载体看,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当前我国存在着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这又是与土地、水和能源、重要矿产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有直接关系。行政性垄断、地区封锁

5、、市场分割,阻碍着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投资规模之所以居高不下甚至一段时期过度膨胀,原因很多,但与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有很大关系。从政府层面看,政府职能转换还不到位。一方面,政府“越位”干预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还很多,致使企业行为和市场运行扭曲。另一方面,政府职能“缺位”的现象也很多。单纯追求GDP增长,就会忽视社会发展,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带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导致一些重大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此外,城乡发展之所以不协调,与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密切相关。 从社会关系看,也存在不少体制问题。分配不公和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差距过大,

6、原因很复杂,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不够。“上学难负担重”的问题之所以比较突出,一个重要原因是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的保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滞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很大程度上是卫生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完善、“医药不分”和“以药养医”等原因导致的。此外,市场经济秩序之所以混乱,与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信用服务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缺失密切相关。改革的总指针:遵循两大战略思想推进改革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既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思想理念的升华,也是我们党指导改革思想理念的升华。按照这两大

7、战略思想指导和推进改革,关键是做到“两个必须”: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实践证明,惟有如此,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使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地运行。应当看到,目前某些领域甚至是关键领域、某些环节包括重点环节,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的发挥,要通过改革,使价格杠杆、竞争机制成为调节供求关系和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必须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不是单纯的“守夜人”,应当而且可以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政府必须正确地发挥作用,而不是去直接干预微

8、观经济运行。首先政府要创造市场经济正常运作和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环境。大力破除行政垄断和经济性垄断,并加强监管,创造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保证市场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其次,政府要熨平经济的大幅度波动。弥补市场调节引起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或震荡,通过采取综合手段,促进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第三,政府要致力于提供非赢利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些领域,社会效益很高,但投资往往巨大,回收期也比较长,政府必须参与和调控。第四,政府要促进社会公平。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

9、体系,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攻坚重点:围绕消除三大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围绕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就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体现责任、服务和法治理念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要科学界定政府职责,全面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不断完善政府组织架构,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放开该放的,管住该管的,真正把企业投资自主权落到实处。完善所有制结构,继续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0、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障碍。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推动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展。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通过道德建设、产权改革和法律约束三管齐下,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并严格执行失信惩戒制度。围绕消除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在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按主体功能区的要求采取有区别的财税政策,加快建立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制度。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国有金融企

11、业的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加强综合性制度建设、强化金融监管。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坚持国家绝对控股,掌握金融命脉。价格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重点是理顺水、电、煤、油、气和运输等基础产品的价格,合理调整教育、卫生、文化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和产品价格,完善土地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此外,要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构建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体制。围绕消除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就业体制改革,实行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总量的宏观经济政策,支持自主创业、广辟就业门路

12、的创业激励政策,统筹改革调整、控制下岗失业的就业调控政策,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的劳动培训政策,扶持弱势群体、解决就业困难的就业帮扶政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按照注重社会公平特别是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公平的要求,改革教育制度和相关培训制度,保证每个公民都有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做到起点公平;完善就业再就业体制,消除各种歧视性政策,努力形成公平竞争、合法致富的就业创业环境;改革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从户籍、社保、工资、创造定居条件和保障子女就学等环节入手,努力创造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转为市民的制度条件;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各种垄断,防止垄断行业的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直接或变相为职工牟取脱离

13、社会公平原则的过高收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税收调节制度,健全二次分配的宏观调节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做实个人帐户,稳步提高统筹层次,认真落实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教育、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教育的普遍服务功能,缩小公民受教育的差距,阻断贫困和不平等的代际传递;围绕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与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力争“十一五”期间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明显进展。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进一步改变农村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环节,比免征农业税、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更深刻、更艰难,其中最大的难点是乡

14、镇机构改革。乡镇政府职能不转变、机构人员不精简、“七站八所”不整合,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就不可能巩固,农民负担随时有可能反弹。同时,要在稳定并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加大探索力度,建立农民可以依法、自愿、有偿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完善社会管理体制,要把加快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在强化政府社会服务管理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其他组织的作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进

15、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和完善改革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牢固树立以改革促发展的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的要求和部署上来。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做到务实有用、运转有力、协调有效。 (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供稿)国家十一部委敲定2006年改革主攻方向财政部1、继续大力推进农村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综合改革。做好取消农业税的相关后续工作,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理顺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和转移支付制度。二是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推进支农资金整合,扩大试点范围;建立健全森

16、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财政贴息和资助农业保险等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加大粮食直补改革工作力度;继续做好对产粮大县奖励工作;进一步推动产销区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三是大力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开始,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经费长效保障机制;率先在西部地区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四是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2、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一是加大税制改革力度。完善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办法,出台并实施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的调整方案;继续完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方案;研究制定物业税改革总体思路和方案,进行开征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