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基础教育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045746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仁市基础教育课题实验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铜仁市基础教育课题实验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铜仁市基础教育课题实验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铜仁市基础教育课题实验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铜仁市基础教育课题实验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铜仁市基础教育课题实验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仁市基础教育课题实验结题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仁市基础教育课题实验结题报告课题名称: 校本心理干预模式的建构及实践研究 立项编号: 2010SJYB027 实验单位: 石 阡 中 学 铜仁市教育局 制年 月 日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1.近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德育工作实现了内容系统化和组织网络化,形成了 “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局面。同时,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在各自的工作中也做了大量的心理辅导工作,积累了许多经验。收集了第一手材料,但总的来说,理论滞后于实践。特别是心理辅导方面,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及规范性,甚至有时会因盲目运作而产生相反的效果,心理辅导方面的研究还非常肤浅,也谈不上德育与心育的结合。如何充

2、分发挥德肓与心育的功能,在实践中寻找一条德育与心育的结合点,切实提高教育实效,是待研究的重点,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2.运用学校心理干预理论与技术转化学生的实践研究,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教育的教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发展性人才。具体包括:(1)通过对学校心理干预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制定适合学校特点的心理干预指导大纲,让更多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心理干预的一般知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大纲要体现德育与心育的有机结合。(2)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组成员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各种行为和心理问题在仔细观察与详细了

3、解的情况下采用相应的心理干预理论与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教育和实践,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帮助特定群体或个人走出心理“阴影”,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3)研究组负责人对大量的实践资料进行评价、分析、总结、提炼、深化,充实原有的理论内涵,结合实际建构运用心理干预理论与技术转化学生的操作模式,以更进一步科学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并加强学校心理干预的自身建设。3.在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思想、观点、心理方面的干预教育,我们借鉴现代社会学习理论和人本心理学理论的有关原理,既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更强调发挥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功能是由人、行为和环境三种因素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

4、用所决定的,只有把信息加工理论和强化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解释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若只强调前者会忽视有关的行为操作因素,若只强调后者会无法阐明有关的内部认知活动。社会学习理论十分强调替代的、符合的和自我调节的过程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并赋予自我调节能力以突出的地位,认为个体既是外部影响的反应者,更是自我变化的主要动因,自我调节部分地决定了个体所从事的活动。人本心理学则更强调个体的内部体验,指出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关心和提高人的尊严,充分重视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坚信任何人都有发展自己潜能的欲望,坚信任何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应该是心理干预必须坚持的基本

5、原则。所以在研究中,一方面要研究如何主动地、科学地、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安 排心理干预的内容,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研究在教育过程中如何结合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调动主体的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最终使学生学会毋需依赖他人妥善地解决自己的问题。4.心理干预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双方的个性特征,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技巧等等,人本心理学特别强调要发展良好的干预关系,认为良好的干预关系是心理干预产生预期效果的一个前提条件,人本心理学还认为教者的主观态度,决定着干预关系的质量,而干预关系对当事人的人格改变影响甚大,远远超过技术和技巧运用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在进行特定群体和

6、个人的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时,首先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我们在研究各种干预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和运用时,还重点探讨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干预关系。5.毋庸讳言,选择具体的心理干预技术和方法首先受到有关理论的影响和制约,理论为源、技术和方法为流。虽然我们总体倾向于现代社会学习理论和人本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但也认为,当我们面对具体的个体选择干预技术和方法时,应该更灵活地、更具开放性地对待各种理论因素,根据当事人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传统的行为干预的途径,解决问题从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入手。6.心理干预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有别于学科教学、德育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心理辅导,它

7、是多种手段的结合,是相互之间的渗透,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要遵循交叉互补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综合处理原则等几个基本原则。应该说,在最初的还不是很成熟的方案中,我们已经开始关注了这么几个问题:第一,研究组在借鉴西方心理干预理论的前提下已经考虑如何把西方的理论与中国文化背景和学校特点相结合,进行“本土化”的深入研究;第二,考虑将德育与心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研究的对象是面向全体而不是部分问题学生,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关注防治心理障碍与疾病,维护心理健康,即把研究的目光指向发展层;第四,已经试图初步制定了一个高中生心理干预教育指

8、导纲要。但是,在具体开展理论上的学习与实践研究过程中,由于条件的限制与认识上的偏差,我们感到操作上的一些困难,并且,预感到课题研究正走进一些误区。反思一下,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我们对学校心理干预理论和技术的本土化研究不够。研究组成员及相关老师认真学习了一些西方心理干预的理论和技术,理论水平似乎提高了,但抽象的“洋化”的心理理论与实践总难以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中出现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觉得所学理论远离学校心理教育实践,不能为学校的实际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服务。由于没有把心理干预理论和技术与本校实际情况密切结合起来形成有特色的概念界定和模式构建,所以操作起来步履难艰,个别研究成员宣布退出

9、本课题的研究。第二,虽然提出德育与心育的结合观点,但究竟如何结合,从理论到实践都没有梳理清楚。第三,由于研究组成员基本上都接受了一些专家的心理教育课培训,反而在教育对象与内容上发生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少数问题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所以也积极筹建心理咨询室、开设青春期心理教育课,但总感到效果一般。形式化、课程化、知识化倾向明显,没有把研究重点指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层,在实践上背离了课题研究方案的初衷。许多老师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部分专业辅导老师的事情,甚至认为只有那些参加过各级心理辅导教育培训班培训的老师才有资格和职责从事心理教育。第四,高中生心理干预教

10、育指导纲要还停留在方案设计阶段。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纲要并没有落在实处。而且研究组也对纲要的科学性、可行性、规范性产生怀疑。面对这些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偏差,我们研究组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反思。同时也发现,如何科学地、规范地、有效地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许多学校碰到的共同问题,是当务之急。2011年暑假,研究组再次召开课题论证会,对课题的方案重新进行规划。讨论达成如下共识:(1)在学习借鉴心理学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要优化研究范式:本土化。即针对本土性的学校心理教育问题;提出有学校特色及个性化的教育策略,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以谋求解决。(2)在宏观上把对学生的一切教育方式或手段都纳入心理干预的范畴中,从理论

11、上把德育和心育结合起来,通过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取长补短,达到提高教育实效的效果。把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心理辅导课的开设放在辅助手段的地位上来处理,避免心理干预的形式化、课程化、知识化倾向。同时,也使高中生心理干预教育指导纲要容易为全体老师所接受,提高其实践指导价值。(3)明确研究的对象是全体学生;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层;研究成果的评价是实用性a(4)修改研究时间。研究组实事求是地提出延期结题的思路,修改为:实践研究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2012年7月份结题。(5)发动全体老师参与实践研究,指导教师研究相关重点:学科教师重点研究学科教学中心理干预的途径与方法;教务处重点探讨学生学

12、习习惯培养的心理干预途径和应试心理素质培养的心理干预途径。班主任重点研究班级集体教育与活动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干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政教处重点探讨德育教育如何从心理干预的角度提高教育实效性。团委学生会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干预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研究组提供校本心理干预指导纲要给广大教师以参考,并收集整理老师具体的实践研究材料,监控与总结阶段性的研究情况,并最终形成研究报告。教科处组织一年一度的教师心理个案大赛,并对教师提供的个案材料进行分类分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形成教师心理个案专集。(6)待议问题:研究的效果如何科学地加以测控?(7)把研究定为:样本心理干预模式的构建和实践研究。二

1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加强对教师的心理知识培训育人者自己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自觉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学校经常请一些教育专家、心理学家来校讲课,调节教师的认知,传授心理辅导方法,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素养。学校给教师营建宽松的生活教学环境,领导经常关心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学校管理民主,通过教代会民主决策、校长接待日、领导家访等形式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允许不同意见观点发表,即使有不愉快的事也能给予合理的宣泄,教师不会带着个人的情绪面对学生,自觉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我校没有差生概念,只有暂时发展滞后的学生,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只有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解

14、决问题,教师自觉做到偏爱、关心滞后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2.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干预途径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程。高中心理辅导活动课主要教给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心理,改善心理认知。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唯理性”教学,课程主要采用专题式。如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专题,直接进行青春期教育;认识自己,主要学会如何正确看待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挑战自己,勇者必胜主要培养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则从完善自我人手,讨论怎样才能让别人信任。还有我的未来、面对冲突、情绪自控等课。把活动和游戏引人课堂中,在欢歌笑语中完成课程,整个课程完全在轻松活泼的交流中进行,没有任何

15、负担,并从中学会一些道理。心理活动课有专门的心理课教室,随时根据教学要求排列成一定的队型,教学环境也随课程需要进行布置,进入教室就有了课程所需要的氛围。教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和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说出心里话,并倾听别人心声,他助、互助、自助,这在其它课上无法感受到。在操作方法上,教师把握“八重八不重”原则:重感受,不重认知;重引导,不重教导;重口头交流,不重书面活动;重目标,不重手段;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误;重扭转,不重理性探讨的完美;重应变,不重原定设计;重自我升华,不重教师概括总结。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是尊重、倾听、同感、引导、耐心、助人自助。附:我校在高一开设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专题提纲:专题一:学做男子汉,专题二:青春洗礼专题四:女生青春期生理保健; 专题五:问卷调查。开展多元化的社团活动。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激发学习动力,提高效率。我们所开展的活动大致有: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文艺活动与文艺比赛;团委学生会干部选举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演讲比赛、学生评议等;重大节庆日的学生集体活动、师生联谊活动;传统的春游、秋游活动;配合县城文明创建工作而参加的创建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的班团活动; 寝室文化和教室文化建设。从心理干预的角度,开展一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