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教学反思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3040925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白求恩》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纪念白求恩》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纪念白求恩》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白求恩》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念白求恩教学反思焦作十七中 薛杨纪念白求恩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 12 课。这是一篇在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文章。 文中毛泽东同志热情洋溢地赞扬了白求恩同志作为一名外国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并热烈号召全党、 全国人民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从体裁的范畴上讲, 这篇文章属于一篇议论文。 对于刚刚进入初中, 刚刚开始系统地接触各种文体的七年级学生来说, 在七年级学习的重点是记叙文的阅读,目标是学习阅读记叙文的方法与技巧。 在这个阶段不宜及早地向学生过多地介绍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容易使学生对本来就不明晰的文体知识产生概念混淆, 也会严重影响对记叙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因此, 在教学本课

2、时, 我规避了有关议论文的知识,只是让学生明确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文。第四单元的单元提示中明确指出, 学习本单元课文的重点延续第三单元的训练重点, 继续训练默读, 并要求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 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的方法理清作者思路。基于此,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本课夹叙夹议及对比的手法,并理解其作用;学习白求恩精神。为了达成这三个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默读课文, 圈出关键语句明确记叙内容,理清写作思路;跳读课文,圈点勾画理解白求恩精神,研讨对比手法及其作用;了解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三个基本环节。规避了议论文相关知识之后, 这篇文

3、章理解和掌握起来便显得容易多了。 同学们通过在课文中勾画叙述白求恩事迹的语句明确了文中哪些是记叙的内容; 通过勾画各段重点语句把握了白求恩的崇高精神。 这些任务的完成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信心, 提高了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课堂上孩子们都能积极发言, 课堂气氛活跃。理解文中对比和夹叙夹议的手法的运用, 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我利用填写表格的方式让学生去寻找白求恩和 “一些人” 、“不少人” 的不同点, 这一点也不难,学生通过表格一目了然地明白了本课对比手法的使用, 由此理解毛泽东运用对比手法的目的也轻而易举了, 孩子们都能明确理解通过对比, 毛泽东希望广大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这就是本文的写作

4、目的。 接着让同学们去找文中直接表达作者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的语句, 学什么很快便能在课文中标注出来, 由此, 我便引导学生明确认识了, 这些表达号召之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都属于议论, 让同学们明确本文在记叙的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议论, 这种手法就叫做 “夹 叙夹议”。这篇文章作文议论文的特点就比较明晰了。孩子们在一步步地圈点勾过重点语句的过程中,通过轻松的教学任务,理解了教学难点,明确了 “夹叙夹 议”的写作手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当然,这节课当中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 探索,不断取得提高。(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