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03908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最大的书》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3年《最大的书》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3年《最大的书》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3年《最大的书》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3年《最大的书》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最大的书》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最大的书》教学反思(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2023年最大的书教学反思1(1891字)最大的“书”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何把握好语文的特质和特点,坚守语文的课程本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抓住_对话较多的特点,让学生亲密地与文本接触,“潜心会文本”,引领他们自主地诵读、感悟、发现、体验和创造,初步认识化石,感知地壳运动,在师生、生生分角色对话朗读,情景表演、语言积累中又进一步认识这本最大的“书”,在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现我就本课的教学作反思如下:一、挖掘想象资源使文本活力充溢。让文本活力充溢,就要让学生多元地解读文本,学会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更应让我们

2、的语文课堂成为培养他们想象力的舞台。这节课我让学生由雨点的脚印去想象雨痕,由波浪的足迹去想象波痕,再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想象地壳运动的场景既展示了学生理解的多元,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既避免了讲解科学常识的枯燥乏味,又为学生的智慧学习搭建了一个个平台。整堂课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二、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科学知识。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以其便捷、直观、丰富等特点开启了课堂教学的新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由于有时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导致这个辅助工具“想说爱你也不容易”。在这节课中,我努力采用后置的方式呈现课件

3、,既不使语文过于直白,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变成了课件展示课;又比较准确地解决了常识性知识,使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落实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三、准确把握“书”的内涵,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准确把握三个难度的“书”,即平常的书,文中最大的“书”,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我以平常的书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宽泛的“书”结尾,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学生的视野不再被禁固在本教室,使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本课堂。可是,综观本课教学,我还有些“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的“教”没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学”服务。记得崔峦老师曾经说过:每堂语文课

4、都应该让学生写写字,这一说法,我是十分赞同的。尤其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更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最大的书这节课的.教学中,识字、写字环节也成为这节课的重点。最大的书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要求会写的字就有十二个,其中带竖撇的字有五个,如何正确地书写竖撇这一笔画,也就是本课识字、写字教学环节的主要任务。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生字。只有提高孩子们对识字的兴趣,才能使孩子们对枯燥的生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增强识字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没有用常用的在黑板上书写生字的方法,而是利用课件展示“质”的笔顺,引导孩子们观察第一笔与第二笔的不同

5、,那不同于平时的白底红字,明显放大的笔画,逐笔的书写,逐笔的比较,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机结合,引发了孩子们识字写字的兴趣,使孩子们迅速有效地掌握了竖撇的正确写法。为了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语文,扎扎实实地理解词语,这节课中,我采用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首先让孩子们在读课文的同时,画出难以理解的词语,然后在课文的学习中自然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理解“刨根问底”,先问孩子们:文中的川川总是在干什么?孩子们在读了几遍课文后,已对课文有一定的印象,所以脱口而出:他总是在问问题。我接着问:问的问题多吗?问了哪些问题?面对川川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孩子们就自然地明白了,原来把事情问明白,问到底就

6、是“刨根问底”。这样的教学预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挥了教师的有效引领作用。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涉及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点较多,由于我的教学经验的缺乏,以至于后半节课的理解课文环节显得急追猛赶,朗读训练的时间明显不足,并且孩子们虽然理解了课文内容,但缺乏消化反刍的过程,这一点在拓展环节中体现尤为明显。当我问出:你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是书?孩子们正在思考,我就迫不及待抛出绿色情报员一文,阻碍了孩子们自己的思考,犯了越俎代庖的错误。2023年最大的书教学反思2(1917字)【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3、激发探究自然

7、知识的兴趣。【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难点:入角色朗读,读好人物的语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课题:最大的“书”。2、生读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2、勾画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3、学习生字: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全班交流。游戏识字。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说说自己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全班对这些音节再读一读。三、写字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

8、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四、质疑读了课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对于学生提出的字词。可以当场叫学生补充理解。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认读词语认真奇怪闪光透明宝藏足迹创根问底二、朗读感悟1、针对上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自由读。你在文中能解决同学们的哪些问题。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2、演中悟:同桌合作演一演。角色选定。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创编动作。朗读展示

9、。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三、积累运用1、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如:宝石石头化石石英高山山岭大山山川大地地球土地地图2、问句:哪里有书啊?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这能说明什么呢?3、感叹句:它们都是字呀!太好了,太好了!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四、实践活动课文中的学习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办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班刊。【课后反思

10、】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这篇课文内容对学生极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教法的选择上,采用了质疑,小组探究,全班交流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但令人担忧的是在小组合作中,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欣赏别人。当我叫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就会有很多学生失望的叫喊声,很不甘心坐在位置上,如果不及时指正,就势必一节课由着性子随心所欲,“小皇帝”的本色表现无遗!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狠抓“学会聆听、学会宽容、欣赏他人”的良好学习习惯。2023年最大的书教学反思3(352字)今天在教最大的“书”一文时,我问学生:这本岩石之“书”,“书”中真的有字吗?很多学生说没有,也有学生说有。我说其实这本岩石

11、之“书”,“书”上是没字的,之不过地质学家叔叔能从中看出很多有关发生在这块岩石上的事,及它经历的年代或其他相关的事,对我们研究很早很早以前人类及自然的活动很有意义。学生便开始发问,我给他们讲了化石以及很多很多我知道的这方面的知识,可学生的刨根问底,足足问了我一节课,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我一一做答。但最后还是让我这个自认为知识不少的老师也黔驴技穷。当时真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装进自己的脑袋,只能让他们自己有空上网查资料了。以后看来除了语文方面的知识要加强,其他方面的也要加强啊!2023年最大的书教学反思4(320字)孩子特别喜欢新奇、有趣、神秘的事物,而且他们喜欢冒险,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本课的设

12、计充分考虑了孩子的这一心理规律。课的开头就让学生进入了一个让他们感到新鲜好奇的氛围里,并且在每一个关卡都设有问题,让小朋友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闯过难关。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而且让他们非常有成就感,有信心、有兴趣地继续向前探索。闯关过程中,把课文内容以“大自然的话”呈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们学得有兴趣,接受得特别快。在他们闯关结束后,把课文最后一节以“大自然的忠告”出现,让他们感悟其中的道理。拓展训练则锻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2023年最大的书教学反思5(973字)1、语文就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沈大安指出语文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面对最大的书这一常识性课文,如

13、何把握好语文的特质和特点,坚守语文的课程本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抓住_对话较多的特点,让学生亲密地与文本接触,潜心会文本,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地诵读、感悟、发现、体验和创造,初步认识化石,感知地壳运动,再利用句式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介绍化石,利用给动画配音赏析文本。在师生、生生分角色对话朗读,情景表演、语言积累中又进一步认识这本最大的书,在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2、挖掘想象资源-使文本活力充溢。让文本活力充溢,就要让学生多元地解读文本,学会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更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培养他们想象力的舞台。这节课我让学生由雨点的脚印去想象雨痕

14、,由波浪的足迹去想象波痕,再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想象地壳运动的场景既展示了学生理解的多元,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既避免了讲解科学常识的枯燥乏味,又为学生的智慧学习搭建了一个个平台。整堂课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3、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科学知识。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以其便捷、直观、丰富等特点开启了课堂教学的新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由于有时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导致这个辅助工具想说爱你也不容易。在这节课中,我努力采用后置的方式呈现课件,既不使语文过于直白,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变成了课件展示课;又比较准确地解决

15、了常识性知识,使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落实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当然在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时,我则采用前置的方式展示课件,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4、准确把握书的内涵,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准确把握三个难度的书,即平常的书,文中最大的书,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我以平常的书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宽泛的书结尾,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学生的视野不再被禁锢在本教室,使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本课堂。2023年最大的书教学反思6(2155字)最大的“书”一课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述了在地质勘探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