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03881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 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主题:“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庄子曾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林语堂曾说:“在人的一生中,有些细微无用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极其重要。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会发现影响之大,殊可惊人。”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有用”与“无用”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庄子的话谈到了“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林语堂强调了“无用之用”的独特魅力。要围绕“有用

2、”和“无用”的关系,结合实际,辩证地分析“有用”与“无用”。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一些人偏爱做“有用”之事,对这种实用主义思想要有正确的认识,也应该关注那些不带目的的“无用”之事,思考如何成就“大用”。如:不为功利主义所困,不为投机主义所缚。唯有摒弃浮躁之风,破开浅显表象,看准无用之用,选择长远大用,方可肩挑复兴使命,奏响时代乐章。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如:看似无用的长期积累反而能铸就坚固的根基,而唯有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带来质的飞跃。实现“无用”的真正的价值“大用”。韩愈曾言:“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无法带来短期效益的无用之事却有着长远大用。

3、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实用才有用”的观点,思辨性地阐释“有用”和“无用”的关系,以证明自己的观点。【立意参考】道似无用,实为大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抛下功利,放眼长远/关注有用之事,也应关注那些不带目的的“无用”之事,思考如何成就“大用”;正确地看待“有用”和“无用”,才能更好地领悟人生真谛。【佳作赏析】“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庄子有言:“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有用的作用不言而喻,众所知之;而常常被忽略的无用之物的价值,更值得深入发掘、重新定义。山河岁月,沧桑巨变,挺立在时代发展的潮头,我坚信:以有用促发展,以无用筑根基,二者相融相交,才能迸发出建设新时代的强大力量。“有用”

4、一词,见字知义,是我们日常所熟悉的认为具有重要能动作用的事物。经济、科技、军事皆为有用之事物。而无用之事物则常常被忽视,表现在文化、精神等方面,看似柔弱无力,并不能给事物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但是,“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正是那毫不起眼的无用之用,为有用之用发挥价值创造了条件,使有用之用的力量充分展现出来,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千百年来,“无用”在推动历史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文史哲作为精神范畴,看似无用,但在信仰形成、经济文明建设与社会风貌等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忆往昔,马克思洞察历史规律,分析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

5、哲学应运而生,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看似消极避世,却在人们厌倦世俗功利之时,送上一份心灵良药,给予失意的人们以精神上的慰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时期一贫如洗,百废待兴,正是有了相关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激发了人民的干劲,才有了今天繁荣强大的中国。“思想之锋胜于剑”,思想的闪电,一旦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之地,便会照耀时代的星空,汇聚起强大的动力。由此观之,无用之用,实为大用。无用之用,意义非凡,但在这个需要逆势而上的时代,我们更要发扬有用之用,促进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无论是支援抗疫一线的党员干部,还是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英雄儿女,无论是叶光富

6、、王亚平等神舟13号航天员乘组,还是默默训练的“超级替补”邓清明,他们的身上都散发着直冲霄汉的英雄浩气。“支前模范”马毛姐、百战老兵王占山、医者仁心吴天一、校长妈妈张桂梅,他们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将有用之用发挥到了极致,用青春、生命和热血铸就了强大的中国。我们不应辜负国家期望,当锐意拼搏,弘扬有用之大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有用促发展,无用筑根基。有用无用融合共进,我们必能移山填海,攻坚克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书写新篇章!【阅读拓展】(一)二战中的“鬼魅部队”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几天后,两个法国人骑着自行车穿过美国陆军

7、司令部第23特别部队的警戒线,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深感震惊他们看见4个美国士兵抬起了一台约40吨重的谢尔曼坦克。其中一个美国士兵亚瑟希尔斯顿说:“法国人有些目瞪口呆,显然是等着我们的说法,我告诉他美国军队很强大。”这支特别部队的士兵除了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没有其他超人的军事力量他们的坦克是充气坦克。这支部队被称为“鬼魅部队”,士兵都是艺术家,包括歌手、插画家、电台播音员和音效师等。1944年1月,这些人从纽约和费城的艺术院校应征入伍,任务是愚弄德军。他们的作战方法包括布置充气坦克,使用500磅重的扩音器播放军队集结时的声音,以及发一些假的无线电报。从1944年初加入战斗到二战结束,他们总共演出了20

8、次“瞒天过海”的好戏,挽救了1.5万到3万名美国士兵的生命。他们从未露出过“庐山真面目”,甚至参战的其他士兵对此都一无所知。在保密了40年后,这支“鬼魅部队”的故事在1985年首次见诸报端,画家希尔斯顿公开了自己的从军经历。2013年,希尔斯顿与其他18名第23特别部队的士兵,在美国公共电视台的纪录片鬼魅部队中,讲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奇特经历。里克贝尔是这部纪录片的导演,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时,他也感到非常惊奇,“刚听到这个故事时人们会觉得自己理解错了,或者这种事情可能就发生了一次”。这也是很多民众的感受。有一次,当里克贝尔为老年人讲述“鬼魅部队”的故事时,一位老人提出了质疑。这位老人是一位退伍老

9、兵,曾经在巴顿将军的第3集团军战斗过。在里克贝尔准备演讲的时候,他指出贝尔的故事纯属胡说八道,因为他从未听说过什么“鬼魅部队”。但是当贝尔耐心地将各种图片播放给观众看后,这位老人最终走到他身边说:“这是我听过的最惊人的故事!”贝尔说:“这个故事说明,虽然二战结束已经将近70年,但仍有很多惊人甚至带有奇幻色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兵不厌诈,障眼法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战争史的一部分,特洛伊木马也许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鬼魅部队将这种伪装战术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进行声光电的“巡回表演”,在战场上“演戏”,设计声音,创建布景。而且,在第一天的演出结束之后,他们将所有的表演道具打包,第二天

10、再赶往另一个地方,上演同样的好戏。从诺曼底登陆到阿登战役,这支鬼魅部队进行了多场逼真的“军事演出”。他们最成功的一次演出是在二战结束前不久进行的。当时德军已经退守国内,凭借莱茵河顽强抵抗。美国第9集团军准备渡过莱茵河,深入德国作战。第23部队的任务是吸引德军的注意力,分散其防守力量。只有1100名士兵的第23部队需要伪装成第30师和第79师,这两个师总共约有3万人的兵力。第23部队将真坦克和充气坦克混在一起,制造了大军压境的假象来迷惑敌人。他们制作的假冒侦察机甚至骗过了自己人:一些美国飞行员试图把飞机停在这些假飞机旁边。他们的逼真演出帮助盟军的先头部队顺利渡过莱茵河,几乎没有遇到德军的抵抗。德

11、军拱手让出了莱茵河的桥头堡,“鬼魅部队”也因此受到嘉奖。由于这支军队必须秘密行事,因此他们经常伪装成其他部队。在城里休假的时候,他们的坦克上会被画上假番号,或者缝上假的徽章,从而躲避间谍的刺探。任务的保密性使他们与其他部队分离,这也为人们了解这场战争提供了一个很不寻常的视角。行军途中,他们在法国北部特雷维耶尔小城发现了一座被炸弹炸毁的教堂,其中的一些艺术家停了下来,试图把教堂的结构画下来。在巴黎和卢森堡,这些艺术兵用画笔记录下了他们看到的一切:骑着自行车经过的迷人妇女、屋顶构成的天际线和如画的街景。贝尔在为拍摄纪录片奔波的8年中,收集了500多幅这种素描画,而这些画也将随着纪录片的播出,在纽约

12、的爱德华霍普艺术中心展出。“一讲到战争,”贝尔说,“人们可能都会想到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和指挥部里运筹帷幄的将军。战争带给普通人的体验似乎从来都被忽略了。”“不管是画下被炸毁的教堂,还是在阿登战役之后度过一个令人沮丧的圣诞节,或是在凡尔登的难民营里安慰波兰的遗孤,这些都是那场战争的一部分。我想把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战争故事讲给大家听。”1945年7月,鬼魅部队返回国内。在日本投降之后,这支部队也于1945年9月15日结束使命,就地解散。这支特殊部队中的很多人后来都从事艺术工作,包括画家兼雕塑家埃尔斯沃斯凯利、时装设计师比尔布拉斯。在文件解密前,不允许他们将自己在二战中的经历告知妻子、家人和朋友,二战

13、的官方历史中也没有关于这支部队的记录。贝尔说这里还藏着很多东西等着大家去发现。贝尔想通过这部纪录片纠正一些美国人的看法,对于二战这段历史,美国人一直津津乐道于英国部队在玩弄对手方面的“优雅”,而美国部队似乎显得有勇无谋,只会大炮机枪往前冲,而“鬼魅部队的历史告诉我们,美国的伪装部队也非常有创意,充满想象力”。北约退休指挥官韦斯利克拉克将军也非常认同纪录片中的说法,他说:“在战争中获胜的核心就是打败敌人的计划。”而拥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鬼魅部队正是此中高手。(二)不分人羹同治三年(1864年),清廷与太平军的战争,基本已尘埃落定。除了曾国荃围困的金陵尚未攻破,其他地方的太平军都被消灭。为了早日攻下

14、金陵,朝廷下旨,让那些拥兵的巡抚发兵助剿。左宗棠接到圣旨后,立即将水兵营调过去,还把炮队也派到金陵;李鸿章却找各种借口百般推诿,不但不派兵增援,还索性请假回老家成亲。这让众人很是不解,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因为恩师举荐,他才做了江苏巡抚,而曾国荃既是曾国藩的弟弟,也是曾国藩的属下,帮曾国荃就是帮恩师啊,为何他却如此忘恩负义?几个月后,金陵被攻破,曾国藩兄弟领了头功,分别被封为侯爵和伯爵,荣耀无人能比。让人费解的是,第一时间出兵相助的左宗棠不仅毫无功劳,还惹得曾国藩老大不高兴,主将曾国荃也非常不满,就连士兵们都非常抵触。而未出一兵一卒的李鸿章却得到曾国藩夸奖,经曾国藩奏请,他被朝廷加了头等顶戴,

15、并被封为一等伯爵。原来,曾国荃围困金陵已长达两年之久,城内所存粮草早已用尽,太平军先是挖野菜充饥,到最后野菜都挖光了,只能喝雨水和河水,而且天王洪秀全已染重病,生命垂危。大家都知道,太平军气数已尽,克复金陵只是早晚的事。这么大的功劳,岂能让曾氏兄弟独享?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因此向朝廷奏请发兵相助,朝廷也想早日克复金陵,便下旨让各路人马增援。湘军吃了那么多的苦,做了那么久的前期工作,眼看胜利在握,却凭空跑出来一帮人要抢功劳,心里当然不乐意。李鸿章只供粮饷却不派兵,就是不想分别人锅里的羹,不想抢别人的功劳,正因如此,曾国藩才对他特别感激,也愈加器重。碰上好事,人人都想分一杯羹,能克制自己,不因一己私利让别人利益受损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并最终赢得更长久的发展。【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老夫老妻冯骥才他俩又吵架了。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一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子气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