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代换反思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038259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量代换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等量代换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等量代换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量代换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量代换教学反思本课时是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内容中等量代换的知识,其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并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鉴于此,我尝试以直观体验为主线,由直观感受等量关系到操作体验等量代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所以这节课在设计和教学中始终体现了:1、教学设计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如引入新课,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感知等量代换的思想。以及西瓜和苹果之间同等质量的代换、跷跷板上的平衡,同等价钱的代换等教学全过程都呈现于不同的情景创设中并把问题隐含于其中,是以问题为核心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

2、性和求知欲。 2、关注体验过程,促进对“等量代换”的感悟例2中通过换西瓜的情境,利用天平原理理解等量的概念。教学中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推一推,算一算,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实现操作的有效性。这一过程,让学生思维与语言表达很好的结合起来,使等量代换这一抽象的思维转变成自己的感受呈现出来,正是在这样的摆一摆、换一换、算一算的数学活动中,学生感悟到“等”是“换”的必要条件。在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建立了等量代换的直观表象,从而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3、关注数学思考,建立“等量代换”问题模型随着对“等量代换”问题的直观感知,隐藏在直观感知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会逐渐显现出来,而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则需要通过数

3、学思考来实现。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作为教师就应抓住知识的发展点,进行及时地启发与指导,直至产生顿悟。通过动手操作或抽象思考,学生虽然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办法,但对于用“等量代换”解决问题的模型还不曾建立。于是,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西瓜和苹果本没有直接关系,是谁把它们联系到了一起?(2)砝码这个中间量建立了哪些已知的等量关系?这样的数学思考,有效促进了“等量代换”解决问题模型的建立。不难发现,学生对“等量代换”这一问题的建模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积累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和引导者,去“敲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敲打”过

4、程中,积累、感悟、直到学会应用。4、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片演示,利用多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促使他们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如课堂提问的策略及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引导不到位。我想有了遗憾,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去不断实践,在实践反思中不断磨练自己,锻炼自己。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