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方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总则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303737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地方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总则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地方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总则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地方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总则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地方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总则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地方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总则征求意见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地方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总则征求意见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地方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总则征求意见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地方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总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2013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水利部、林业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组织编制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对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了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分区建设等内容,其中规定湖南到2015年要建成高标准农田1495万亩,到2020年要建成高标准农田3316万亩。根据规划的要求,湖南省政府组织省发改委、省国土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质监局等部门认真研究、仔细讨论。省质监局在结合湖南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体系框架,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总则(以下简称总

2、则)、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平整、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改良等7项地方标准列入2014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第一批)计划(湘质监函201411号)。总则由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牵头起草。二、标准制定目的与意义首先,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的重要指示;其次,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编制形成标准文件,使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标准可循、有标准可参考;第三,指导和规范各部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在建设条件、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与技术指标等方面统一认识,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一致。三、编制原则本标准制定遵循以下

3、原则:(一)科学性原则本标准的制定需要从内在规律出发,充分遵照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文件,标准主要内容和各项指标力求科学合理。(二)体现湖南特色原则本标准的制定必须适应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发展要求,体现湖南特色,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指导作用。(三)协调一致原则本标准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列标准的纲领标准,标准内容与关键指标要与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分标准协调一致,确保系列标准的统一性、协调性。(四)可操作性原则本标准确定的关键指标应符合湖南省的实际发展情况,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在做到适度的前瞻性的基础上,体现出可操作性原则。在编制本标准的过程中,标准的起草规则遵循GB1.1-2009标准化工作

4、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有关要求。四、标准编制过程地方标准总则任务下达后,为保证该标准编制工作顺利进行,项目组首先在广泛收集整理与本项目有关的国内外标准信息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内部讨论、部门调研、专家咨询,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年1月6日,组织发改委、农业厅、国土厅、水利厅等部门专家和领导召开座谈会,确定参加起草的单位和人员,成立项目组,启动制定工作。项目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各阶段的任务与目标,确定了标准制定的方法与思路。2014年1月22日,组织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列标准起草单位召开座谈会,研讨标准工作组讨论第一稿,确定了本标准与土地平整、土

5、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等分标准的协调与配套的相关内容。2014年2月14日,组织标准起草小组、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专家、领导研讨标准工作组讨论第二稿,提出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设目标、工程体系,删减高标准农田建设程序等内容。2014年2月18日-28日,赴农业厅、水利厅调研,研讨田间道路、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等分标准与本标准的配套内容,并收集相关部门的修改意见,标准工作组讨论第三稿。2014年2月26日-3月3日,赴张家界永定区、常德汉寿县及长沙市星沙区调研,实地考察平原河网区、丘岗冲城区和丘陵山地区三种类型区的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土壤改良等工程建设情况,仔细调查各项工程建设的关键指标以

6、及建后管护、土地权属等重点内容。经过整理修改,形成标准工作组讨论第四稿。2014年3月6日-10日,省质监局组织各标准编制项目组召开标准研讨会,集中讨论标准内容及标准之间协调配套的问题,经过此次讨论,本标准与各分标准的关键指标值及相关内容保持协调一致,并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五、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说明总则是在对相关部门标准化成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融合各部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以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及我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统一要求出发,从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区域选择、建设方案整体设计、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科技服务、建后管护及评价等方面构建总体框架。总则的主要内容如下: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

7、件3术语和定义提出适用于本标准的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3条术语。4基本原则提出了规划引导、因地制宜、连片推进、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维护权益、协调配合、可持续利用7条原则。5建设目标提出了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为,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农电设施齐备、科技先进适用、建后管护到位。6建设区域提出了高标准农田重点建设区域、限制建设区域和禁止建设区域三种区域类型及区域范围,提出建设区域的选择应相对集中、水资源有保障、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地方政府重视程度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积极性高的地方。7建设整体方案设计提出了高标准农田项

8、目区的整体方案设计要求,以及平原河网区、丘岗冲珑区和丘陵山地区规划单元的面积划定。8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工程体系建设的一般性要求,以及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和监测工程的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9管理要求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土地权属调查、地类变更、统计、档案、公示牌等管理要求。10科技服务提出了加强信息录入与共享、耕地质量监测、土壤肥力监测、墙情监测、虫情观测、农机装备、良种良法、节水灌溉、生态环境保护等农业科技服务、应用及相关要求。11建后管护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土壤培肥、工程管护等内容。12评价规定了

9、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任务完成评价和建成效果评价等要求。13附录为了对总则中涉及的工程体系、技术要求、关键指标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总则中包含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关键指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体系2个附录。六、关键问题的说明(一)与相关标准衔接说明在总则的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综合研究和系统分析工作,对总则中所涉及的农业、国土、水利、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制定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为标准编制奠定了基础。其中重点参考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214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1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有机肥料标准(NY525)等标准。(二)相关数据的主要来源及说明在标准“8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附录A”中,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关要求,提出了量化指标,田间基础设施占有率、基础设施使用年限、耕作层厚度、灌溉设计保证率、排水标准、道路通达度,机耕路和生产路的宽度、农田防护面积比例等。这些关键指标主要参考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湖南省地方标准,部分指标经省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专家集中讨论、研究确定。其中直接引用或部分引用的标准包括

1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2148)、高标准农田稻田建设技术规范(DB43/T650)等;同时参考了国家规划文件和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研究和编制成果。1、规划单元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区域类型连片面积和田块面积有所区分,平原河网区连片面积66.67hm2;田块面积2hm2;丘岗冲珑区连片面积13.33hm2;田块面积0.67hm2;丘陵山地区连片面积6.67hm2;田块面积0.33hot指标来源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2148)。2、机械化作业水平,平原河网区80%丘岗冲珑区70%丘陵山地区70%指标来源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2

12、148)。3、路林电维护完好率。来源于高标准农田稻田建设技术规范(DB43/T650)。4、地表平整度,水田w3cm水浇地、旱地w70cm指标来源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2148)。5、土坎高度w1.5m,石坎高度w2m参考国家标准,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确定。6、地下水位高度,水田60cm水浇地、旱地80cm。参考国家标准,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确定。7、机耕路宽度应为3叶4m生产路宽度应为1.5m2.5m。参考国家标准,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确定。8、防护林网占耕地率,平原河网区为1%3%,丘岗冲城区、丘陵山地区为2%3%。参考国家标准,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确定。9、自然景观保护,项目区内面积超过0.1h

13、m2的水体应予保留;项目区内面积超过仆点的林地等具有独特自然特征的景观应予以保留。七、效益分析通过实施本标准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有效的提升农田的亩均粮食的生产能力,预计比建设前提高10。公斤以上,可直接带动种粮农民亩均增加收入约200元。(二)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增加农机整体装备,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夯实发展农业生产基础,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可以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使良种良法在项目区全面推广;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现代农业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三)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进一步增加,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保水、保肥、通气能力明显增强;可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御干热风,调节田间小气候,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可以大大提高灌溉用水效率,有效减少农业灌溉水资源的浪费,努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