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3036700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化学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化学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化学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化学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化学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化学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化学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化学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CO+H2O。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酸发生了_反应。(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_;_。(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

2、气污染(5)CO+CuOCu+CO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Cu+CO2考点考查制取CO并还原CuO。2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在夏季到来之前,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督执法局对全市游泳场所开展了卫生监督检查和游泳池水质抽检工作。根据游泳场所卫生标准要求,游泳池水质检测项

3、目为细菌总数、大肠菌群、pH值、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6项指标。其中游离性余氯指标过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引起皮肤过教等症状,过低起不到杀菌消毒作用,会造成游泳池水质的恶化,导致多种介水疾病的传播。游泳池水中的游离性余氯主要来自于消春使用的含氯消毒剂。常见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剂名称液氯漂白粉二氧化氯成分或主要成分Cl2次氯酸钙Ca(ClO)2ClO2氯气和漂白粉能消毒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由于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破坏细菌、病毒的结构,从而可达到杀菌的目的。同时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漂白作用,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次氯酸酸性较弱且极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极易分解产生HCl

4、和O2ClO2是一种具有高效、广谱性的消毒剂,能杀死病毒、细菌、原生生物、藻类、真菌等。因其在消毒过程中无“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也不产生其它有毒物质,故ClO2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游泳池水中的游离性余氯主要来自于_。(2)常见的含氯消毒剂的成分或主要成分中属于单质的是_(填化学式)。(3)工业上用漂白粉消毒时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_(4)ClO2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的原因是_。(5)在次氯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先由紫色变为红色,后逐渐变为无色。请结合材料解释溶液最终变为无色的原因是_。【

5、答案】消毒使用的含氯消毒剂 Cl2 CaCl2 在消毒过程中无“三致效应”也不产生其它有毒物质(合理答案均可) HClO具有很强的漂白作用(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详解】(1)游泳池水中的游离性余氯主要来自于:消毒过程中使用的含氯消毒剂, (2)常见的含氯消毒剂的成分或主要成分中属于单质的是:氯气Cl2,只由氯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工业上用漂白粉消毒时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比反应后多1个钙原子、2个氯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aCl2;(4)ClO2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的原因是:二氧化氯在消毒过程中无“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也不产生

6、其它有毒物质;(5)在次氯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先由紫色变为红色,后逐渐变为无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的原因是:次氯酸有酸性,可以将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同时具有很强的漂白作用,可以将红色溶液漂白。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超细干粉灭火剂单位容积灭火效率是哈龙灭火剂的2-3倍,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6-10倍,是七氟丙烷灭火剂的10倍以上,是二氧化碳的15倍;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

7、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蚀,无毒无害;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同时,超细干粉灭火剂储存期限可达10年,不需频繁更换及维护。“灭火弹”具有两种引爆方式供使用者选择,一种是拉发式(又称主动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时七秒钟即爆炸;另一种是引燃式(又称被动式),使用时只须撕开封皮掏出超导热敏线用力投入火场即可。在扑灭森林大火时,由于人员多,接受灭火弹使用方法培训的专业人员少,因而应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这种灭火弹只要投入火场,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能显著减少扑救人员的伤亡。而在应用于其它方面的灭火,则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比如

8、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挪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灭火弹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_(2)下列关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A 是灭火效能最高的一种灭火剂 B 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C 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 D 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NaHCO3,遇热时NaHCO3会分解生成Na2CO3并放出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_(填“拉发式”或“引燃式”)灭火弹(5)“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请你对

9、预防森林火灾提一条建设性意见_【答案】干粉灭火弹 ABC 拉发式 禁止火种(严禁烟火)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短文可知,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2)A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故选项正确;B 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故选项正确;C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故选项正确;D 超细干粉灭火剂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故选项错误;故选ABC。(3)碳酸氢钠遇热会分解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

10、火时,适用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引燃式灭火弹需要用力投入火场;(5)“森林防火,人人有责”,预防森林火灾最主要的就是禁止火种(严禁烟火),还可以建立防火隔离带,建立森林火灾的预警网络系统等。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你吃过木糖醇口香糖吗? 木糖醇为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吸收大量热,甜度与蔗糖相当。木糖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中,但含量很低。商品木糖醇是将玉米芯、甘蔗渣等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制得的。我国木糖醇生产工艺路线如下:原料水解中和. 加氢、结晶包装。其中原料水解时用硫酸做催化剂,再用碳酸钙将硫酸除去。龋病是人类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其发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微生态环境是牙菌斑。目前普遍认为,

11、牙菌斑中的细菌在代谢食物中糖类的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可导致牙釉质溶解,进而形成龋病。牙菌斑pH 变化可反映牙菌斑内产生酸性物质的情况。木糖醇不致龋且有防龋齿的作用。第三军医大学韩旭对木糖醇防龋过程进行了研究,部分内容如下。研究1:用10%的蔗糖、葡萄糖、木糖醇溶液漱口,牙菌斑pH的变化研究2:用蔗糖溶液涑口后咀嚼口香糖,牙菌斑pH的变化研究表明,饭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以起到防龋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患龋率。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木糖醇生产中用碳酸钙将硫酸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龋病的形成是_(填“酸性”或“碱性”)物质导致。(3)根据研究1,木糖醇不致龋的原因是

12、_。(4)根据研究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5)下列有关木糖醇与蔗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A甜度相当 B均能形成溶液C分别食用蔗糖、木糖醇,蔗糖对牙菌斑酸性变化影响小于木糖醇【答案】CaCO3 +H2SO4 = CaSO4 + H2O + CO2 酸性 木糖醇对牙菌斑pH的影响不大 用蔗糖溶液漱口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使牙菌斑pH在较短时间内升高 AB 【解析】【分析】【详解】(1)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 +H2SO4 = CaSO4 + H2O + CO2;(2)从短文中可知道:酸性物质可导致牙釉质溶解,进而形成龋病;(3)从研究1可看出木

13、糖醇对牙菌斑pH的影响不大,故木糖醇不致龋;(4)根据研究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用蔗糖溶液漱口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使牙菌斑pH在较短时间内升高;(5)A、从短文中可知道,木糖醇与蔗糖甜度相当,正确;B、木糖醇与蔗糖均易溶于水,故均能形成溶液,正确;C、从研究1可以看出,分别食用蔗糖、木糖醇,蔗糖对牙菌斑酸性变化影响远大于木糖醇,错误;故选AB。5果果关注本地首例违规添加亚硝酸钠食品安全公诉案件,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查询整理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项目亚硝酸钠(NaNO2)氯化钠(NaCl)溶解性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81.5g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35.8g熔点、沸点熔点:

14、271,沸点:320;熔点:801;沸点:1413;溶液酸碱性弱碱性中性热稳定性320以上会分解放出刺激性气体受热不分解与稀盐酸作用放出红棕色气体无明显现象与硝酸银溶液作用生成浅黄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1)阅读上表写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为_。(2)食盐是日常调味品,亚硝酸钠有毒,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从宏观的角度看,是由于这两种物质的_不同。(3)亚硝酸钠跟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两种氮的氧化物和水,请你写出亚硝酸钠跟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有咸味,常被误作食盐食用而导致中毒事件发生。有一包外观酷似食盐的固体,结合表中信息,如何鉴别它是亚硝酸钠还是氯化钠_(包括选取的试剂、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只写出一种方法即可)。【答案】易溶于水,熔点为271,沸点为320,熔点低等 元素组成 2NaNO2+2HCl=NO+NO2+2NaCl+H2O 取少量放在金属片上加热,若先熔化则为亚硝酸钠;或取少量溶于水,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为氯化钠,若有浅黄色沉淀则为亚硝酸钠;取少量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为亚硝酸钠,否则为氯化钠;或取少量溶于水,用pH试纸测定,若pH7为亚硝酸钠,若pH=7,则为氯化钠 【解析】【分析】【详解】(1)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为:易溶于水,熔点为271,沸点为320,熔点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