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关节感染.总结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303669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与关节感染.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骨与关节感染.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骨与关节感染.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骨与关节感染.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骨与关节感染.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与关节感染.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与关节感染.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细菌侵入骨质,引起炎性反应,为化脓性骨髓炎。?病变主要为骨髓腔感染。?致病菌 :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性链球菌,其它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也可引起。 细菌侵入途径大多为血源性,但也可从外界直接侵入。?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大多是因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彻底治疗而转变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一、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见(占80 90%),其次为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途径有三:?血源性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外伤性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

2、。?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引起,如脓性指头炎引起指骨骨髓炎二、病理?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起始于长骨的干骺端。多有严重的毒血症表现,以后脓肿扩大依局部阻力大小而向不同方向蔓延(图 )。?急性骨髓炎以骨质吸收、破坏为主。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为主。三、临床表现及诊断?全身症状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全身症状严重。前躯症状有全身倦怠,继以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畏寒,严重者可有寒战,多有驰张性高热达39 41,烦燥不安,脉搏快弱,甚至有谵妄, 昏迷等败血症现象,亦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此病人往往有贫血脱水和酸中毒。外伤后引起的急性骨髓炎,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局部症状血源性骨

3、髓炎早期有局部剧烈疼痛和跳痛,肌肉有保护性痉挛,肢体不敢活动。患部肿胀及压痛明显。 如病灶接近关节, 则关节亦可肿胀, 但压痛不显著。 当脓肿穿破骨质、骨膜至皮下时,即有波动,穿破皮肤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在外伤性骨髓炎,有开放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等。?X 线检查发病后 3 周左右可有骨质脱钙、破坏。?化验检查 血培养阳性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药物。血化验中白血球及中性多核白血球均增高,一般有贫血。 ?必要时,局部穿刺抽取脓液作细菌培养。?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应与下列疾患鉴别:?1.蜂窝组织炎,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局部炎症较广泛,压痛范围也较大。?2.急性化脓性关节炎,肿胀、压痛在关节间隙而不在骨端

4、,关节动度几乎完全消失,有疑问时,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可明确诊断。?3.风湿性关节炎,一般病情较轻,发热较低,局部症状亦较轻,病变部位在关节,且常有多个关节受累。四、并发症?由于感染引起骨质破坏,形成死骨,常转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影响功能。常见的并发症为:?化脓性关节炎。?病理骨折。?肢体生长障碍,患肢变短;或因骨骺附近炎症,血液供给丰富,使骨骺生长较快,患肢反而稍长。有时亦因骨骺部分受累,形成畸形生长,如膝内翻或外翻等。?关节挛缩及强直。?外伤性骨髓炎常因感染而有骨折延迟连接和不连接,以及关节活动受限等。五、治疗?1.全身支持疗法充分休息与良好护理,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少量多次输血,预防发生褥

5、疮及口腔感染等,给予易消化的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使用镇痛剂。?2.药物治疗 及时、足量、广谱抗菌素,据培养和药调整。抗菌素应继续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2 周左右。?3.局部治疗 限制活动,抬高患肢,防止畸形,减少疼痛和避免骨折。形成脓肿,切开引流,钻洞开窗,闭式滴注引流。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形成慢性骨髓炎常见的原因如下:?在急性期未能及时和适当治疗,有大量死骨形成。?有死骨或弹片等异物和死腔的存在。?局部广泛疤痕组织及窦道形成,循环不佳,利于细菌生长,而抗菌药物又不能达到。?病理 :死骨形成,新骨增生,形成包

6、壳(图),故骨质增厚粗糙。如形成窦道,常经年不愈。如引流不畅,可引起全身症状。?如细菌毒力较小,或机体抵抗力较强,脓肿被包围在骨质内,呈局限性骨内脓肿,称布劳德氏脓肿 (Brodies abscess)。常发生在胫骨上下端,局部红肿和疼痛。如病变部骨质有较广泛增生,使髓腔消失,循环较差,发生坚实性弥散性骨髓炎,称加利氏骨髓炎(Sclerosingosteomgelitis of Garre )。最常发生在股骨和胫骨,以间歇疼痛为主。临床表现及诊断?进入慢性炎症期,局部肿胀,骨质增厚,表面粗糙,有压痛。如有窦道,伤口长期不愈,偶有小块死骨排出。有时伤口暂时愈合,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炎症扩散, 可

7、引起急性发作,有全身发冷发热,局部红肿。?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多处窦道,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有肌肉萎缩;如发生病理骨折,可有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关节挛缩或僵硬。?X 线可显示死骨及大量致密新骨,有空腔,如系战伤,可有弹片存在。布劳德氏脓肿X 线显示长骨干骺端有园形稀疏区,脓肿周围骨质致密。加利氏骨髓炎骨质一般较粗大致密,无明显死骨,骨髓腔消失。?根据以往有急性骨髓炎或开放性骨折病史,局部病灶检查及X 线片表现,不难确诊,但仍需与下列病变鉴别。?结核性骨髓炎有结核病史。 X 线以骨质破坏为主而少有新骨形成。?骨样骨瘤常易诊断为局限性脓肿,其特征为经常性隐痛,夜间疼痛较重, 局部压痛明显,但无红肿,

8、少有全身症状,X 线可提供鉴别依据。?骨干肉瘤局部及 X 线片表现偶可与骨髓炎混淆。治疗?一般采用手术、药物的综合疗法,即改善全身情况,控制感染与手术处理。?药物应用宜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急性复发,宜先按急性骨髓炎处理。?无明显死骨,症状只偶然发作,而局部无脓肿或窦道者,宜用药物治疗及热敷理疗,全身休息,一般一、二周后症状可消失,无需手术。?有死骨、窦道及空洞、异物等,则除药物治疗外,应手术根治。手术应在全身及局部情况好转,死骨分离,包壳已形成,有足够的新骨,可支持肢体重力时进行。手术?手术原则是彻底清除病灶,包括死骨、异物、窦道、感染肉芽组织、疤痕等,术后适当引流,才能完全治愈骨髓

9、炎。骨髓炎手术一般渗血多,要求尽量在止血带下进行,作好输血准备。?病灶清除开放引流法常用奥尔( orr )氏开放手术法,目的在清除病灶,消除死腔,充分引流,以利愈合。即彻底去除窦道、疤痕组织、死骨、异物,刮除死腔中的肉芽组织,切除不健康的骨质及空腔边缘,使之呈碟形。伤口不予缝合,用油纱布填充,外用石膏固定。2周后更换敷料,以后每4 6 周更换一次,直至愈至。?清除病灶、滴注引流法在彻底清除病灶,死腔碟形化后,洗净伤口,只定点缝合皮肤,不分层缝合。 伤口内放两根细导尿管或塑料管,术后其中一根用生理盐水滴注引流,每 1000毫升生理盐水内加青霉素80 万单位, 一日约2000 毫升, 另一根作负压

10、吸引。 由于伤口有充分滴注冲洗引流,感染容易控制,骨腔凝血机化,而后骨化。?消灭死腔的手术可用带蒂肌瓣充填死腔。?病骨切除手术切除病变部分。?截肢在感染不能控制,患肢功能完全丧失,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时采用。化脓性关节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淋病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则很少见。可为血源性,外伤性或由邻近的感染病灶蔓延。多见于儿童。外伤性引起者, 多属开放性损伤。 邻近感染病灶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可直接蔓延至关节。?细菌侵入关节后,先有滑膜炎,关节渗液,关节有肿胀及疼痛。病情发展后,积液由浆液性转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最后则为脓性。 最后发生关节僵硬。 关节化脓后,可穿破关节

11、囊及皮肤形成窦道,或蔓延至邻近骨质,引起化脓性骨髓炎。可引起病理性脱臼,关节呈畸形,丧失功能。临床表现及诊断?急性期主要症状为中毒的表现,患者突有寒战高热,全身症状严重,小儿患者则因高热可引起抽搐。 局部有红肿疼痛及明显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关节液增加, 有波动,如髌骨漂浮征。病人常将膝关节置于半弯曲位,使关节囊松弛,以减轻张力。如长期屈曲,必将发生关节屈曲挛缩,关节稍动即有疼痛,有保护性肌肉痉挛。?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应作血液及关节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X 线在早期帮助不大,仅见关节肿胀;可有骨质脱钙,关节间隙狭窄, 晚期关节骨性或纤维强硬及畸形等,有新骨增生现象,但死骨形成

12、较少。?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应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区别。治疗?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保全生命与肢体,保持关节功能。?全身治疗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同。?局部治疗包括关节穿刺,患肢固定及手术切开引流等。尽量抽出关节液,注入抗菌素,每日进行一次,如为脓汁或伤后感染,应及早切开引流,将滑膜缝于皮肤边缘。关节腔内不放引流物。?患肢适当固定或牵引,以减轻疼痛,并保持功能位置,防止挛缩畸形或纠正已有的畸形。一旦急性炎症消退或伤口愈合,即开始关节的主动及轻度的被动活动。附:关节穿刺及切开引流术?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积液,常需作关节穿刺抽液,以便确诊,必要时

13、可进行关节冲洗并注入药物进行治疗。关节积脓,则需作关节切开引流术。?一、关节穿刺及切开引流术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 2.防止损伤重要组织。关节穿刺切开的方向和部位,应从关节最表浅而直接的径线进入。3.穿刺时宜用稍粗的针头,便于抽液和冲洗。4.切开后应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用肠线将关节滑膜与皮肤缝合数针。 5.术后用夹板,石膏托或皮肤牵引,保持关节于功能位,待感染控制后,开始关节活动,以防关节粘连僵硬。?二、麻醉?1.关节穿刺前用小针头在进针处皮内至关节囊注射1%普鲁卡因35 毫升。?2.关节切开引流:下肢关节切开一般可用腰麻;上肢关节切开可用臂丛麻醉,必要时可用全麻。三、肩关节穿刺及切开引

14、流术?穿刺常由关节的前方、喙突的下外(三角肌前缘处)垂直向后穿刺(图) 。?切开引流常用前切口,即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作长约5 厘米的弧形切口,切开关节囊,用橡皮条引流。?后切口(图)可由肩胛冈外侧基部向下外作长约 4 5 厘米的切口, 分开三角肌, 外旋上臂,于冈下肌与小园肌之间, 肱骨大结节内侧, 切开关节囊放入橡皮条引流, 注意切口不可过下,以免损伤腋神经。四、肘关节穿刺及切开引流术?穿刺 屈肘 90 度,在关节后方尺骨鹰咀突桡侧,桡骨头与肱骨外髁之间进针(图)。?切开引流以上述穿刺点为中心,在关节近伸直位,作长约4 厘米的纵切口,切开关节囊放入橡皮条引流(图) 。五、腕关节穿刺及关节引流术?穿刺 在腕背伸拇长肌腱与固有示指肌腱之间,腕关节间隙处进针,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