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强力推进素质教育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303616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强力推进素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强力推进素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强力推进素质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强力推进素质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强力推进素质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强力推进素质教育(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强力推进素质教育 第一篇: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强力推进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强力推进素质教育 河南省罗山县第一实验小学 自2021年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教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抓住机遇、大胆尝试、勇于实践,素质教育结出累累硕果。我校获得市级“文明学校”、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等30余项殊荣;202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21年获得全国少儿计算机表演大赛组委会授予的“先进学校”称号,秋季被确定为省首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2021年9月省课改经验现场交流会在我校成功

2、举办,其中,我校学生在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现场展示,赢得入会省市领导专家的高度赞誉。几年来,我校教师共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20多项,100多篇教改论文在国家及省级正规刊物上发表或获奖,30余人次教师在全国、全省、全市教学研讨会上作示范课,45名教师成长为国家及省市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涌现出一大批如方思安、赵志新、沈慧、刘明义等学者型、专家型的名师。语文教师方思安指导学生发表作文318篇;美术教师赵志新的大别山之春等300余幅作品被刊登或收藏;音乐教师刘明义作词作曲的纪检干部廉政歌、珍贵的教科书等28首歌曲获国家、省级金奖或被杂志刊登。2021年4月,我校学生杨柳、万智文参加中央电

3、视台少儿节目的才艺展示。新课程改革使师生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素质得到了发展,教师水平得到了提高,我校品位得到了提升。 我校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科学管理,促使实验有序开展。 加强组织领导。为了搞好课改实验,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程改革的规划、设计、师资的选择和培训,宏观把握、统筹规划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 确立课改目标。我校在课改实验过程中,坚定一个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两个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确定三个目标: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目标;实施四项工程:名师工程、课改工程、 -1促进教学反思。

4、我们要求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思想,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已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把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做到“课前反思,从设计入手;课中反思,从学生入手;课后反思,从问题入手”。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我们提倡教师平时把教学中的点滴收获记在教案后,在常规教学检查的过程中也把教后记的检查作为教案检查的内容之一,每月要求教师上交教学反思1篇,促使教师在反思中成长,探索有效的教学。 三、注重科研、典型引路,推动课改深入发展。 我校坚持走“科研兴课、

5、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课改之路,先后进行了多种教材和几十个课题的改革实验。实验课题有:优化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改革实验;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及十多个子课题的教法改革实验;选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题实验;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的实验;省、市级小学语文、数学学习能力等级评价实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中,我校承担的国家课题在小学数学的学与教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省级语文课题在小学语文学与教的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4年的实验,于2021年9月申报国家级、省级结题鉴定。专

6、家组一致认为,罗山实小的课题实验选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设计的教学结构符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针对性强,优化了每个教学环节,把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学生有机地融为一体,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成效,值得推广。课题研究鼓舞了全校教师从事教科研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了教师队伍的科研意识;课题研究给学校的教学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融化了传统教学模式这块坚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了课堂教学水平;课题研究让教育科学研究充满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使校本教研流淌着时代的活水,使新课程与教师结伴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四、立足课堂、突出转变,打造绿色精品课堂。 -3课改伊始,我校对课堂教学评估办法,学生学习成绩的评

7、估,学生操行评语的评定都进行了系统地改革。 优化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体现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把生动直观、和谐民主、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作为优质课评比和达标课评估的基本标准,学生敢于质疑、鼓励教师创新。把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效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承担活动课的能力和效果等作为对教师进行年度考核和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改变了用考试分数评估教师的单一做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进程。 改革操行评语,实行多元评价。实行“优点特长鼓励”的评价方法,坚持多元评价,让学生先写出自我评价意见,再由小组讨论,最后由老师结合自己平时的考察为学生写出操行评

8、语,以正面的激励为主要方式,鼓励学生发展特长,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感受进步、体验成功。学生有欠缺的地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提出希望或建议。评价的方式多元化.及时评价、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档案评价、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随时都让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取消了期中考试。各科作业及每学期一次期末测试,注重考察学生地学习方法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行优、良、中、待及格的四项等级评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特长兴趣的发展。 教学评价工作做到“三个结合、三个为主”。做到定期与不定期结合,以定期为主;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定量为主;执行情况与评价结果结合,以评价结果为主。并把教师的教学能力、教

9、学效果与职能评定、年度考核、晋级、评先挂钩,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突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六、研发校本、提升素质,彰显新课改的魅力。 开发校本课程对促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充分挖掘学校和社区课程资源的价值有重要的意义。我校成立了以严国贤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项目组,制定了罗山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提出了将自主开发与集体攻关相互补充,将项目研究与课改整体工作融为一体的工作思路。在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了“一个指导”(课改指导实践)、“两个 -5 第二篇: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为农村教育提质增效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为农村教育提质增效 我校座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龙山县里耶镇,

10、是自治州唯一的农村完全中学,现有教师162人,学生2500多人,其中初中学生人。我校长期发扬从严治校的优良传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先后受到省、州、县等各级政府部门的表彰。 从2021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新教材为依托,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尝试新的课程策略,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大胆开发校本课程,唤醒了广大教师的研究意识、创新意识,焕发了农村中学新的生机与活力,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在近几年初中毕业会考中,成绩一直稳步上升,连续3年被州教育局表彰并获得“教学质量进步奖”。特别是2021年,在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我校荣获全县农村学

11、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从二类学校晋升为一类学校。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农村中学如何实施课程改革方面,摸索出一些经验,有了一些感受,也有了一些收获。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战场 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明确提出。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为此,我校就“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作了大量的创新尝试。 刚刚拿到新课本时,我校也出现了老师们不知所措的局面,因为不知道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到底怎么上。于是,学校从实际出发,先举办讲座,把最新的课改理念转达到老师中去,先转变他们的思想,替他们“洗脑”,强行入轨。然后,结合县教研室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的全员教研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学校的主要领

12、导带头,进行集体备课、说课,并且分学科,每个老师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上一节研讨课,人人过关。课后,集中进行评课和研讨。通过这项活动,老师们基本上更新了教育观念,改革了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激发出极大的热情,丰富了专业成长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始调整自己的角色位置,尝试着用新课程理念打造新的教学行为方式,积累了不少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经验,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逐步形成,课堂上不断涌现出师生相互讨论、平等对话的良好局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尝试着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兴趣更浓了。在这种课堂氛围下,许多教师反映他们“经常有惊喜”

13、、“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老师与学生的这一系列的转变使我校的新课程改革,走在全县各中学的前列,完全可以与县城学校相媲美。我校所派出的老师,参加新课程研讨课比赛,全部获一等奖,令全县教师刮目相看。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注重了人的因素。因为我们明白,新课改的成败,并不取决于多媒体之类“物”的东西,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的因素。而在人的因素中,又是教师在起决定性的作用。 不仅如此,受益最大的是学生。这是许多亲历课改的人的共同体会。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实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学生成为主动

14、参与、平等对话、交流合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觉得”、“我的建议是”等等,成为课堂上学生使用频率最多的口头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激烈辩论场景,成了课堂中最生动的画面。教师通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大家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完成教师学习任务的枯燥过程,而是一个孩子们亲身体验、自我发现、充满乐趣的过程。学生发展的后劲足了,潜力大了。由于新课程倡导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摆脱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桎梏,让学生从繁重而单调的训练中解放出来。据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以来,学生在全国、省级、州级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中,共获奖项约210人次。学校

15、被县教育局评为“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示范校”、“艺术教育示范校”和“德育示范校”。 二、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先行官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首先,我们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新课程改革培训,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逐步更新,课程意识明显增强,新课改使教师认识到,教师不是置身于课程之外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造者。正如一位教师所言,过去是教教科书,现在是用教科书去教;过去认为课程就是教科书,现在认识到凡是有助于学生成长的物质、精神资源都是课程。确实,农村学校进行新课改,有它独特的优势,即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自然学科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是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我们要知道,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对大自然的亲

16、近,一直都是许许多多人的梦想,很多城市的孩子都把拥抱大自然当成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我们农村的课改,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这方面的优势,去进一步推动农村新课改的进行。因此,我们相信,在新课改中,我们只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用全新的课程理念,根据本地特色的具体实际和现有条件,脚踏实地的构建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实施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该分组讨论就分组讨论,该集中学习就集中学习,该教师讲的要讲明、讲深、讲透,该学生讲的,就要用足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不呆板地规定一节课中教师讲几分钟,学生讲几分钟才算课改。既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不忽视“知识、技能”的学习。要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取得最大的实效,千万不要流于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