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3015059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的春节第一学时教学案例 海宴中心小学 罗少玲 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构造全文。作者先简介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春节的充足准备。紧接着,具体描述了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彻夜,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选文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引起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老式文化的爱好;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体现措施,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情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

2、导学生进行感悟,并且能将自己的感受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成为备课的一种难点。有关老北京春节的某些风俗习惯,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懂得得比较少,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在课前做好充足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多种习俗的资料。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从学生自己过春节的经验谈起,激发学生的爱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教学目的(一)认知目的:、学会本课的十四个生字,对的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彻夜、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

3、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氛围。3、学习课文体现顺序,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二)能力目的:1、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三)情感态度目的: 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起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老式文化的爱好。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式年文化的独特魅力。3、学习课文体现顺序,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伙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学法:自主、合伙、探究,在读中领悟课文的体现措施。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 第一学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猜谜语导入,激发爱好 猜

4、谜语挂灯笼,贴对联 舞狮子,敲锣鼓 (猜一种节日)、回忆过春节的情景。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除了上述在图片中展示的事物外,尚有什么与过春节有关的事物?(教师和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某些有关春节的某些资料。)在我们回味了年的感觉,理解了年的来历之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老舍先生笔下的老北京的人们是如何过春节的?揭题读题。、出示学习目的: )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对的读写生词。 )对的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的意思。积累优美四字词语。3)理解写作的顺序,理解老北京春节前的习俗。4)感受节日的热闹氛围,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老式文化。【设计意图:用猜谜语切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

5、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的与任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请同窗们自由读课文,把自然段序号标出来,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注旨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并与同桌交流。、想一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反馈检查: 1、学习生字词,指引书写。“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2、学生提出难读词语,教师归类解说分为三类:生字新词、儿化音、轻声音节 、读出你积累的优美词语。、交流读懂和不懂的地方: 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腊月、初旬、腊八粥、元宵。 尚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6、,提出来,人们一起解决。如陌生词语的理解:空竹、逛天桥、残灯末庙5、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忙乱、热闹、喜庆、团圆【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同桌互查的措施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发挥同伴助学的作用,为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发明学习的环境,通过生生互动,互相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三、细读课文,理解习俗(一)出示自学提纲、默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并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2、找出点明时间的词语,填在表格的左边。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小组合伙交流。时间 风俗习惯腊月初旬至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

7、宵正月十九(二)报告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顺序: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始终到正月十九结束板书: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时间)习俗:熬腊八粥、买杂拌、节前忙碌、放鞭炮、吃糖、除夕守岁、拜年、逛庙会等观测上表,你懂得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三)请同窗们时间顺序找到有关段落,并给课文分段。(四)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某些批注,然后和人们交流。 板书:腊八 除夕 初一十五 (详写)【设计意图: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一目了然地呈目前学生的眼前,学生也自然会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这样有

8、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伙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三、品读感悟,细赏习俗 1、品读“腊八”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特色,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作者详写了腊八熬腊八粥,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各小组迅速找出句子交流。 出示句子:“粥是用多种米,多种豆,与多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A、换词理解“农业展览会”。 B、联系腊八粥的材料理解“农业展览会”, 体会老舍先生用打比方的写法,通俗、有趣。C、指引朗读,让学生感受腊八粥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独具北京老式的一种文化。(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D、从“家家都”都可以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对春节的注重。小结

9、:多么故意思啊!作者用形象生动的比方,把腊八这天人们的忙碌描写得如此风趣。板书:忙碌()同法品悟泡腊八蒜这一习俗。出示句子:“到年终,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种饺子。” A、引导抓住“色如翡翠”、“色味双美”,体会老舍先生论述的精妙和魅力。B、指引学生联系资料谈谈北京有关吃饺子的风俗。C、(课件演示,腊八蒜的图片)(3)品读优美句子:“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运用什么阐明措施。(引用俗语)B、好处:形象地阐明了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北京的春节也就是从最冷的时候开始的。2、默读“二十三”同法品读语句,感受风俗特色,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小组合伙,找出文中描写

10、小孩子准备过年活动描写的句子的部分读一读。 组长报告。【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朗读,多次与文本交流,培养学生小组合伙学习的能力,以及默读、朗读能力,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风趣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另一方面指引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老舍语言的特点。短短几分钟学生体会到老舍语言的风趣风趣,不用说教,不用硬塞,一切都顺其自然。】四、自我反思,谈谈收获这节课学习课文,你学到了些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印象,还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五、总结谈话这节课,我们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理解了课文

11、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下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品味课文。六、课堂小测练1、看拼音写词语。hu un b fiu( ) ( ) ( )in po ungj miy ang( ) ( )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按照 顺序写,在整体简介了春节的同步,详写了 、 、 、 、这四天,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同步又规定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训练。】七、布置作业、用生字簿写生字。、用预习本摘录“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中的精彩句子,体会好在哪里?板书: 、北京的春节 腊月 小年除夕 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时间) (详写) 忙乱 热闹 喜庆 团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