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护理学导论试题第十章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01427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护理学导论试题第十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考护理学导论试题第十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考护理学导论试题第十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考护理学导论试题第十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护理学导论试题第十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希望、失望与丧失、悲哀一、单项选择题1. 个体为了实现当科学家的梦想,坚持勤奋学习,体现了希望的 (B ) A.认知性B.行为性C.依附性D.情境性2.评估失望程度的指标不包括 (A )A.文撒妮量表B.诺维特馁量表C.米勒希望量表D.郝氏量表3.悲哀在认知方面的反应表现为 ( C )A.痛苦、愤怒、焦虑B.头疼、失眠C.心不在焉、健忘D.睹物思情、行为怪异4. (真题)悲哀在情感方面的反应,可表现为 ( A ) A.痛苦、愤怒、焦虑B.头疼、失眠C.心不在焉、健忘D.睹物思情、行为怪异5.个体逐步以理智面对丧失,开始以社会所接受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悲哀和感受,属于恩格尔悲哀学说的 ( D

2、 )A.认知阶段B.震惊和猜疑阶段C.逐步认识阶段D.修复重建阶段6.个体逐步恢复对丧失事件的认知,开始接受丧失事实,但内心感到十分痛苦、悲哀和气愤。这属于恩格尔悲哀学说的 (C )A.震惊和猜疑阶段B.推翻和否认阶段C.逐步认知阶段D.修复重建阶段二、多项选择题1.护士在帮助病人树立希望时,正确地做法是 ( ABDE )A.强化依恋情结B.增强病人的应对能力C.回避疾病的现实D.重新制定可行的生活目标E.帮助病人在逆境中成长2. 失望的行为表现有 ( ABCDE )A.对将来的预见能力降低B.反复遭受失败C.对自己及他人失去信心D.放弃努力E.争取实现目标的能力降低3.影响悲哀反应的因素有

3、( ABCDE )A.年龄B.性别C.家庭经济状况D.丧失的性质E.社会支持系统三、填空题1.希望的特征包括情感性、认知性、行为性、依附性、时空性、情景性。2. Carpenito根据失望引起的情感反应不同,将失望的情感表现分为3类,分别是无望感、挫败感、冷漠感。 3.按照丧失的内容可将丧失分为:失去亲人朋友、失去自我、失去某种物品、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丧失。4.按照丧失的心理类型可将丧失分为:存在性丧失、感知性丧失、预期性丧失。5. (真题)按照丧失的时限可将丧失分为:暂时性丧失和永久性丧失。6. (真题)悲哀可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习俗性悲哀和预感性悲哀。7.恩格尔提出了悲哀三阶段学说,分别

4、是震惊与猜疑阶段、逐步认知阶段、修复重建阶段。8.临终与死亡是丧失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带给人们悲哀的重要因素。四、名词解释1.希望:是一种内在的能量及渴望的感觉,以未来为导向,是个人面对外界刺激时理性的积极期待,具有特定的目标。希望是人们生活的力量源泉。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个体遭遇失败或不幸时,可起到缓冲压力、激发斗志、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以及促进心身调节和修复的作用。2.失望:是希望的负向极端,是指个体内心对想要达到某种目标的失去信心,感到没有希望或因为希望未实现而感到不愉快的一种心灵体验。3.丧失:是指个体曾经所拥有的有价值的或重要的人、物或其他东西被剥夺、丢失或改变。4.悲哀:是指

5、个体面对丧失所产生的情感反应,这种反应通常表现为个体行为上难以抑制的哭泣、极度的焦虑、不安、不思饮食、失眠等。5.预感性悲哀:是当个体预感到某种即将发生的丧失而产生的内心悲哀。五、简答题1.简述希望的特征1)情感性 2)认知性 3)行为性 4)依附性 5)时空性 6)情景性2.简述失望的表现1)失望的生理表现: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和睡眠紊乱。2)失望的情感表现:无望感、挫败感、冷漠感。3)失望的行为表现:个体对将来的预见能力降低。反复遭受失败。趋向与将现在所经历的失败与过去所期待呃成功进行比较。不能重新建立现实的可行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很难去寻求其他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争取实现目

6、标的能力降低。对自己和他人失去信心。放弃努力,失望感油然而生。3. 简述护理人员应如何应用希望与失望学说激发病人生活的信心与希望。1)强化依恋情结,重视建立支持性人际关系2)在逆境中成长3)增强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的应对能力4)重新制订可行的生活目标5)努力充实自我,丰富精神生活4. 简述悲哀的过程1)震惊与猜疑阶段2)逐步认知阶段3)修复重建阶段5.简述协助临终病人应对丧失与悲哀的方法1)满足生理需要,解除生理病痛2)关注心理社会需要,提供情感支持3)尊重病人人格,注重多文化护理6.简述协助临终和死亡病人家属应对丧失悲哀的方法1)教育家属有关悲痛过程和丧失心理反应知识 2)尽量满足家属提出的病人

7、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合理要求3)指导家属间相互扶持、共同分担照顾责任4)临终病人真正死亡之时便是家属悲痛的高峰5)教育家属正确面对哀伤6)适时寻求专业协助六、论述题1.试述应用失落与悲哀学说协助病人应对丧失与悲哀的要点。答:(1)满足生理需要,解除生理病痛。护理工作应以尽量满足病人生理需要、解除生理病痛为首要目标。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大小便护理以及各种管道护理,并积极帮助病人进行疼痛管理和症状管理,使病人的症状得以缓解,不适感降到最低,内心得到安慰。(2)关注心理社会需要、提供感情支持。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鼓励病人讲出内心的想法与感受,使其内心不恐惧、不安、痛楚、

8、委屈等情感得以宣泄。真诚关心病人,积极帮助其解决所遭遇的实际困难如经济、家庭、孩子上学等问题,使病人能解除后顾之忧,安心治疗和养病。积极动员其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属、亲朋好友、单位同事等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和支持。许多研究表明: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是配偶和家人是配偶的精神支柱,是病人生活的力量源泉。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可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冲疾病所致的压力,抑制疾病所造成的损害。根据不同的悲哀阶段,实施不同的护理。(3)尊重病人人格,注重多文化护理。不管疾病有多么严重,病人始终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享有人格尊严和特定的权利。护理人员应真诚关爱病人,重视病人的生命价值,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随时

9、随地维护病人的权利。同时,由于病人所处的文化社会背景不同,其受不同语言、环境、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的影响也有差异。病人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要求护理人员提供多元文化护理。护士可通过理解病人所处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结构、世界观以及他们的语言、环境、宗教、信仰、亲情关系、文化准则等评估病人不同的文化需要,并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需要。2.试述应用失落与悲哀学说协助临终和死亡病人家属应对丧失与悲哀的要点。答:(1)教育家属有关悲痛过程和丧失心理反应知识。让他们明白悲哀是正常的反应。每个人的悲哀反应及持续时间均有不同。应容许家属因丧失至亲或即将丧失至亲的悲哀。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处理这份伤痛。(2)尽量满足家

10、属提出的病人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合理要求。如适当放宽陪伴探视时间,使家属能尽可能多地与病人一起共度有限时间。对于家属的过激言行,应给予足够的包容和谅解,避免产生纠纷而加重病人和家属的心理负担。(3)指导家属间相互扶持、共同分担照顾责任 并教给家属一些保持健康、保存精力和进行心理自我疏导的方法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松弛术应用等。避免家属因长期精神压力和过度疲劳而导致心身疾病发生。(4)临终病人真正死亡之时便是家属悲痛的高峰。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同情感安慰理解家属。尽可能为家属提供良好的环境以便家属痛哭宣泄伤痛。同时,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做好尸体料理。(5)教育家属正确面对哀伤。尽量让哀伤情绪自然流露

11、,不要强迫自己坚强,如伤心时让自己哭会,感到不公平时说一些埋怨的话.并积极尝试向亲朋好友寻求支援,倾诉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使自己的情绪得以疏散。不要逃避现实,逃避无法淡化哀伤.面对丧亲的事实,有些人暂时无法接受,他们试图通过忙碌的生活或其他方式将自己包裹起来,这种企图逃避现实的否认在丧失之时兴许可作为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然而,哀伤是复原的必经之路,为了从哀伤中复原,必须正视现实,历经痛苦回忆,体验痛苦感觉,方能完成“悲哀工程”。不要强迫自己忘记死者以减轻内心的伤痛,因为压抑伤痛可能有损个体的健康。当惦念死者时,可以通过回忆从前与他相处的日子、观看他的照片、与从前一样和他谈话等方式来表达怀念之情。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善待自己,不要过分责备自己。通常,生者总会对自己的某些过失或过错产生强烈的内疚感和自责感,这不仅会加深自己的精神痛苦,还可影响健康。(6)适时寻求专业协助 每个人都会以特有的方式表现悲哀,悲哀的持续时间也有所不同。研究表明,经历丧失之痛的个体,其伤痛修复时间需要12年。但若个体长时间活在悲哀中,或其悲哀反应太过强烈,则需要寻求专业人员如心理治疗师协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