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基础知识部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3011137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基础知识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基础知识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基础知识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基础知识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基础知识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基础知识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基础知识部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语文检测试卷(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5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黝黑 (yu ) 悬念(xun) 挫败(cu) 无动于中(zhng) B、拖累 (li) 嘈杂(co) 啜泣(cu) 心无旁骛 (w)C、颈部 (jng) 疲备(bi) 倔强 (je) 恍然大悟 (w)D、吞噬(sh) 噩梦() 拮据 (j) 欢呼雀悦(ye)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 的经典名作, 着一代代炎黄子孙,

2、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 。我们从中不仅能 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A、不言而喻滋润苦痛获取B、脍炙人口滋养沧桑汲取C、不可名状养育磨难吸取D、家喻户晓培养苦难吸收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B那张是2006届毕业纪念照,第一排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后边五排是众多的莘莘学子。C站在决赛的舞台上,自信的若花把诗歌的韵律和生命的激昂表现得淋漓尽致。D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4、在原句上修改下列病句(4分)A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

3、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B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C同学们十分钦佩王老师,因为不仅她课讲得好,而且品德高尚,多才多艺。D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5、下列关于作品、作家和相关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B、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 C、聊斋志异吴承恩清朝 D、红楼梦曹雪芹清朝6、判断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A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 B期行乘船都选自古代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 ( ) C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我国

4、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南方民歌。( ) D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论语的作者就是孔子。( )E夜雨寄北的作者是李商隐,宋代著名诗人,字义山。( )7、指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4分)A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风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B吸烟是一种既害人又害己的行为。抽烟会影响抽烟人的健康,很多肺癌患者的病因就是香烟。( )C麦克去看电影,他买了票走进了电影院。可是,过了一会儿,他走出来又重新买了一张票,再走进电影院。( )D法国首都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市内分为20个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人

5、口约1000万。( )8、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3分)A微风中,柳树在向我低头。( )B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溪水在流淌;花儿在开放;小鸟在歌唱。( )C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9、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5分)(1)扬子江头杨柳春, 。(2) ,寒梅着花未? (3) 何当共剪西窗烛, 。(4) 怀旧空吟闻笛赋 , 。(5) ,却话巴山夜雨时?(6) 数声风笛离亭晚, 。(7) 子曰:“ 不亦说乎?”(8) 学而不思则罔, (9) ,其不善者而改之。(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的乐观豁达思想,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千古名句是 , 。(11)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

6、柝, 。(12) ,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10、走近名著。(15分)(1)、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 小说。主要写 、 、 、 三人保护 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2)、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 ,你喜欢他的理由是: _ _(3分)(3)、童年是以_的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_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_、_。(4)、童年主人公是 ,讲述他从 岁至 岁的童年生活。二、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选文,完成后面各题。(14分) 期 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7、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文中加线的字。(4分)(1)期 (2) 去 (3)委 (4)顾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中心): 。(2分)3、“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2分) 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有原文回答)?(2分)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5、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8、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二) 阅读选文,完成后面的习题。大年初一没下雪(15分)去年三十傍晚,广州火车站突然静下来。时间还早,我买了份报纸,走向车厢。车厢里没人,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不知到了哪个小站,上来一个农民模样的人,牵着个小女孩,对着车票仔细核对座号,辨认清楚了,他们才坐下。整个车厢其实没几个人,你想坐哪儿都行。一看就知,他们是不常坐车的。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女孩的脸也是灰黄的,土头土脸的样子,他们坐在我对面。男人坐下去时,半哈着腰,发出一声短促的笑声,好象说:打搅了!这一路肯定无聊透了,你别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在火车上玩牌了,我继续看我的书。晚上,餐车送了一次

9、面条,黏糊糊的,看着都没胃口。我拿出上车前买的江南酱鸭,要了一瓶啤酒,准备凑合着吃一顿年夜饭。我请对面的一起吃。男人连摆着手,说不吃,不吃。小女孩看着面包,咽了一下口水。我递过去一块面包,又撕了一只大鸭翅,笑着说:“吃吧,都过年了,客气啥!”我又拿出花生米、凤爪几样下酒菜,索性喝个痛快。我边吃边问:“你们回家过年?”“嗯不,小孩子没看过雪,带她去看雪。”“喔。”我嘴里应着,心想中国还有这么浪漫的农民。没怎么说话,饭很快吃完了,酒也喝光了。男人主动收拾桌上的碎骨。小女孩突然问我:“叔叔,你看见过雪吗?”我很舒适地斜倚在椅背上,笑着说:“见过,白的,有的人说像糖,有的人说像盐”说着话,我想去洗手间

10、,路过洗手池旁的过道,我看见那个男人抱着头,蹲在地上哭泣。在男人断断续续的哭泣中,我听到那女孩的故事。在她四岁时母亲去世了,九岁时她得了白血病,医生说今年可能是她最后一个春节了。爸爸问她想要啥,她说只想看看雪,生长在广东偏僻的山区,她从来没有见过雪。济南的冬天那篇文章激起了她看雪的愿望,在她的脑海中不断想象着真正冬天的模样。这个一贫如洗的父亲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她一起坐火车准备看雪。坐着这趟车去,坐着当晚的车回,再也没有多余的钱去住旅店和车上吃饭了。临走前,他们听了天气预报,说杭州今夜有一场大雪。我无法想象在这样一张灰黄皮肤的脸庞下有这样一颗细腻的心。我走到座位旁,给小女孩耐心地讲起下雪时的种种趣事。她那双黑眼睛就像在灰烬里的火星,一闪一闪的到站了,杭州很冷,风很大,却没有雪。我拿了三百块钱给他,他死活不要。我留了一堆食品给他们。他们送我上了回家的中巴,在车旁拼命地摇着手。在回乡的时候,最怕碰风雪天,而我希望今天赶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一天无雪,一夜无雪。初三的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炉旁吃火锅,窗玻璃上响起了淅淅的声音。我突然说了声:“下雪了。”1、文章用“大年初一没下雪” 为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2、文中段“男人哭诉”的情节,属于 叙,有什么作用?(3分)3、请梳理“我”对父女俩的情感变化过程?(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