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3第一单元语文测验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300483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必修3第一单元语文测验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一必修3第一单元语文测验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一必修3第一单元语文测验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必修3第一单元语文测验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必修3第一单元语文测验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必修3语文测验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驰骋/聘请 胸脯/黄埔 墙隅/喁喁私语B、蚍蜉/纰漏 靛蓝/白洋淀 下载/千载难逢C、气氛/汾阳 慑服/嗫嚅 否认/臧否人物D、泥土/拘泥 誊写/藤蔓 对峙/有恃无恐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广州珠江西堤码头勇救落水青年陈永标而壮烈牺牲的武警英雄郑益龙在面对他人危难时,毫无保留地奉献了大爱、至善。那份对道义的耿耿忠诚,是不容置喙的。从落水者跌入江中,到被郑益龙跳江抱住的瞬息之间都体现了他对救死扶伤的义无反顾的人品,我们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他的事迹感动了南

2、粤,感动了中国。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名字也会像其他千千万万的烈士一样,刻进人们的心底。A、耿耿忠诚 B、不容置喙 C、义无反顾 D、肃然起敬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美国,官员财产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惯例,美国政府认为进行申报的目的是旨在帮助各机构发现官员职责与其个人财产利益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B、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演说主题是“讲故事的人”,他表示,他要用他的故事来歌颂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善恶美丑。C、今年春节以来,连续出现的雾霾天气蔓延到国内多座城市。尽管不是PM2.5的主要来源,但机动车尾气排放依然成为众矢之的。D、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各新闻媒体全方位地践行

3、改文风精神,报道的公信力、涉及范围和感染力显著提高,是新闻界改进新闻文风的一次成功实践。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家应当具有明辨力,要担负起义务与责任,以审美态度去审视、选择、提炼“丑”。只有通过对丑恶事物的厌恶,唤起对美与善的渴望与追求的时候,丑才能有审美价值。审丑是新词汇,有人把它看作“审美疲劳”的产物,也有人认为它就是审美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审丑的泛滥,过分渲染人性的阴暗丑恶,颠覆了以往文学作品中对人性充满真善美的叙写。但对于不少中国作家而言,他们常常局限于对审丑这一形式的借用,在审丑的背后所蕴涵的对人性的深刻批判、对小人物的关怀很少。当今文学作品中的审丑应

4、当与审美相结合,并且以审美为最终目的,只有这样,审丑才会走出欲望痛苦的泥淖,化丑为美,焕发出新的生机。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知县。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阨塞情形,以边才自许。天启二年正月,朝觐在都,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时关外地悉为哈剌慎诸部

5、所据,崇焕乃驻守关内。十三山难民十余万,久困不能出。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崇焕请:“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别遣骁将救之。宁远去山二百里,便则进据锦州,否则退守宁远,奈何委十万人置度外?”承宗谋于总督王象乾。象乾以关上军方丧气,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承宗以为然,告在晋。在晋竟不能救,众遂没,脱归者仅六千人而已。及承宗驳重城议,集将吏谋所守。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持不可,承宗竟主崇焕议。已,承宗镇关门,益倚崇焕。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劳绩大著。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承宗怒曰:“监军可专杀耶?”崇焕顿首谢,其果于用法类此。寻以五防叙劳,进兵备副使,再进右参政。崇焕初

6、议和,中朝不知。及奏报,优旨许之,后以为非计,频旨戒谕。崇焕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而朝鲜及文龙被兵,言官因谓和议所致。未几,熹宗崩。庄烈帝即位,忠贤伏诛,削诸冒功者。廷臣争请召崇焕,其年十一月擢右都御史,视兵部添注左侍郎事。崇祯元年四月,命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所司敦促上道。崇焕始受事,即欲诛毛文龙。崇焕虽诛文龙,虑其部下为变,增饷银至十八万。然岛弁失主帅,心渐携,益不可用,其后致有叛去者。文龙既死,甫逾三月,我大清兵数十万分道入龙井关、大安口。崇焕闻,即督大寿、可刚等入卫。时所入隘口乃蓟辽总理刘策所辖,而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然都人骤遭兵怨,

7、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帝颇闻之,不能无惑。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法司坐崇焕谋叛,龙锡亦论死。三年八月。遂磔zh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明史袁崇焕传5、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分)A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 发:调动 B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 主:主张C而朝鲜及文龙被兵 被:被动 D遂磔崇焕于市 磔:指凌迟处死6.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分)A象乾以关上军方丧气 寻以五防叙劳,进兵备副使B所司敦促上

8、道 时所入隘口乃蓟辽总理刘策所辖C其果于用法类此 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D虑其部下为变 其后致有叛去者 7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袁崇焕“负胆略”有“边才”的一组是(分)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在晋竟不能救,众遂没 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 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袁崇焕为人正气有胆略,喜欢谈论军事,通晓边塞的情况,以有处理边防事物的能力而自许。袁崇焕向孙承宗请求带领五千人驻守宁远,认为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还可以以此壮大十三山的声势。并建议派遣骁勇的将领去救十三山的十多万难民。崇焕最初本想借议和兴复原来明廷失去的疆域,所以提议和大清议和,朝廷先是答应了袁崇焕的上奏,后来认为不好,又频频降旨劝阻禁止。袁崇焕因为擅自诛杀毛文龙,招来了清兵的大举进攻,也因此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也恰逢大清使用离间之计,皇帝终于怀疑他与大清私通,判了他凌迟处死,天下人都为他感到冤枉。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