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修改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004505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零部件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修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汽车零部件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修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汽车零部件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修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汽车零部件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修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汽车零部件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修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零部件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修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零部件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修改版(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司汽车零部件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修改版)二O一一年九月公司汽车零部件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修改版)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 评估项目负责人: 二O一一年九月项目摘要表项目 概况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电话节能评估单位联系人电话建设地点所属行业汽车制造业项目性质新建项目总投资投资管理类别审批核准备案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项目年综合能耗消费量主要能源种类计量单位年需要实物量参考折标系数年耗能量(吨标准煤)电力万kWh1032.940.1229kgce/kWh1269.490.333kgce/kWh3439.71天然气万m81.971.2143kgce/m995.38热力GJ80462.640.03412

2、kgce/MJ2745.39项目年综合能耗消费总量(tce)当量值5010.25等价值7180.47项目能效指标比较项目指标名称项目指标值新建准入值国内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对比结果(国内一般、国内领先、国际领先)万元工业增加值0.382tce/万元单位投资能耗0.099tce/万元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影响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项目建成后年能源消费量为7180.47tce,占2015年市能源消费增量预测限额165.93万tce的m%值为0.433%,根据国家节能中心评审评价指标,m1时,对项目所在地“十二五”能源消费增量影响较小。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按国家节能中心节能评审评价指标通告(第一

3、号)指标,本项目n为-0.320%,n0.1,按国家节能中心节能评审评价指标通告(第一号)指标本项目对当地能源影响较小。项目可研报告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及节能要求:选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合理地进行设备布置,按着物料流向,减少物料往返运输次数,以达到节能效果。采用高效节能电力设备,减少电能损失。供电系统的无功功率采用自动功率因数补偿装置进行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的同时,照明设计应执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做到按工作要求安排合适的照度,采用普通照明与局部照明相结合的混合照明方式。项目可研报告在节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缺少变压器损耗量计算节能评估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主要措施有:

4、建筑主体围护采用保温隔热设计;选择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高效节能的生产设备;控制变压器空载损耗电量,合理选择配电系统布局,加强节能管理等。目 录前 言6一、 评估依据71.1评估范围和内容71.2评估依据7二、 项目概况介绍112.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12.2项目基本情况112.3项目用能情况112.4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12三、 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133.1 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133.2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153.3 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节能评估213.4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223.5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节能评估243.6本章评估小结31四 节能措施评估324.1节能技术

5、措施概述324.2节能管理措施评估364.3 能评阶段节能措施评估、414.4节能措施效果评估414.5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424.6本章评估小节42五、项目能源利用状况核算435.1项目能源利用情况435.2能源转换、利用情况分析评估505.3本章评估小结50六、 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526.1项目对所在地能源增量的影响评估526.2 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评估536.3项目能源供应条件及落实情况546.4项目能效水平评估546.4本章评估小结55七、存在问题及建议567.1存在问题567.2建议56八、结论578.1能源选用合理性分析结论578.2项目对所在地能源目标完成的影响

6、结论578.3项目能源供应及落实情况结论578.4项目能效指标水平及能源利用率结论578.5评估政策的符合性结论588.6节能措施及效果评价结论58附录:主要用能设备一览表 项目购入能源供应协议附件:总平面布置图前 言汽车电子及汽车内外饰件从汽车行业诞生起,就一直与整车技术一同发展。而从20世纪末,IT技术、新材料的飞速发展更带动了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内外饰的高速发展。随着汽车及IT行业的技术发展,汽车电子及汽车内外饰在整车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高端豪华车上,已经占到整车成本50%以上。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并在2009成功获得全球第一的宝座。在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直接推动下,近

7、几年中国汽车电子、内外饰件市场发展势头不减,规模连续五年增长率超过30%,目前产业处于高速增长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未来几年内,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内外饰产品市场将在汽车产业发展的保障下稳步发展,各类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中的普及率将持续提高。公司(以下简称)项目是由公司(以下简称)和福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多年为-公司、轿车等企业配套生产轿车内、外饰件、功能件,熟悉掌握汽车内、外饰件专业制造技术,产品质量好,满足用户要求。公司受公司委托,根据项目单位提供的资料,结合项目的能源消耗品种和数量,为本项目编制了节能评估报告书。 一、 评估依据 1.1评估范围和内容 项目拟建设年产年产#万件

8、汽车各类内外饰件及汽车电子产品,详见下表。序号产品名称年纲领(件)一期二期三期合计12345678合 计本评估报告拟对项目的能源供应、建设方案、能源消耗指标和能效水平、节能措施等内容,通过采用标准对照法、类比分析法、专家判断法等进行节能评估。 1.2评估依据 1.2.1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1996年4月1日) 4.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5.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6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

9、审查暂行办法(发改委令2010年第6号) 7.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第65号令) 8.省节约能源条例9.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通知 10.关于印发省#方案的通知11.省#方案的通知12.省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施方案1.2.2规划、行业准入条件和产业政策 1.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2.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发改环资20042505号)3.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15号)5、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的决定 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7.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

10、) 8.节能中长期规划(国发改委2004年)9.国家六部委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意见 10关于建立单位GDP能耗等相关指标报送制度和修订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11.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17号令)12.省汽车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13.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2.3.相关标准及规范 1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 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 3.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2587-2009)4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2009) 5.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 6.节

11、水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06)7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9.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4272-2008) 10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82222008) 1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436-2007) 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4. 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范(JGJ144-2004) 15. 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机评价方法(GB /T13471-2008)16.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

12、9-2008) 1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18.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19. 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通则(T17119-1996)20.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06)21.供热管道保温结构散热损失与保温效果评定办法2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24.城镇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102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65%)DB22/T451.2.4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 1.当前国家鼓励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

13、)目录(2007年修订)2.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发展改革委2008年第36号公告3.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发展改革委2009年第24号公告4.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发展改革委2010年第33号公告1.2.5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目录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 2.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用能产品和设备目录(2005年) 3国家经贸委发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 (第一 批)4国家经贸委发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 (第二 批)5、国家经贸委发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 (第三批)1.2.6其他评估依据 1.全国民用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